分卷阅读522
沈宁的要求就是款式简单大方,要宽松凉快,还要方便劳动。
其实自古以来高层人士都喜欢借鉴外族以及民间那些方便的服饰,什么马甲、背心、短袖半臂、腰裙、包头等等。
毕竟贵人原本讲究礼服,不管最初紧身还是后来宽袍大袖,慢慢地都会追求方便,常服趋向普通百姓化。
小袖、对襟、抹胸、七分袖、七分裤、腰裙等。
沈宁画了大体轮廓,裴云和谭秀填充细节,就画了几套简单大方的女夏装。
她自己喜欢宽松的,出门若是嫌衣服下摆肥大可以系根腰带,还可以将衣服下摆设计成收口,上面宽松下面收口就不怕风吹走光。
裴云和谭秀越看越喜欢。
裴云:“二嫂,你比我这个开裁缝店的可会多了。”
沈宁:“我只是说出自己的需求,我可不会做衣服,还得靠你们呢。”
每次她说了自己对衣服的需求,裴云都能根据社会习俗扬长避短,做得既好看又符合她的要求。
裴云这辈子靠裁缝店也够养家了,积累个几十年也能给儿女传份家业呢。
说了衣服,沈宁又问裴云铺子里有没有进网巾。
网巾虽然是小东西,却是时人不可或缺的束发用品,就和发绳一样普遍。
尤其男人,略有点身份的都要带网巾。
他们社交的时候讲究齐整,而人都会掉头发,表面难免毛糙不平,发髻也容易歪掉,带上网巾就能更好的束发。
妇女自然也戴,不过得有身份有钱才行。
像乡下人别说妇女,就是男人也很少花钱买网巾戴。
男人就那么毛糙着头,女人顶多用块颜色布包起来。
这时候的网巾主要用马尾、生丝、麻线、棕丝等材料制成,便宜的二三十文,贵的就没数儿了。
裴长青现在读书了,以后出门跟读书人交际就得戴网巾。
禚家杂货铺有,之前宋福瑞和禚元杰都给裴长青送过。
沈宁现在头发又长又多,即便悄悄剪短打薄一些,可还是很多。
这么多头发盘在头上坠得脑袋不舒服,扯得头皮也疼。
网?址?F?a?B?u?Y?e?ī?f?ū???e?n????0?2???????????
天凉快的时候她都扎个低马尾,直接缠成低发髻,再用布包头上。
现在天热,她受不了布包头,也受不了一大团头发糊在颈后,就想用发网束在头上。
不用盘太紧的发髻,就分成上下或者左右两部分,简单缠绕几下然后用发网固定即可。
如果出门见客,就可以把发髻盘得略微规整点,戴上发网,再用U型发钗固定。
前世小时候奶奶就这样在脑后盘一个发髻,用个黑发网罩起来,有发绳一扯发网就收紧,然后用U型小发钗插进去固定发髻,就结实又整齐。
为了更齐整,她们还会带个黑色的细发箍。
沈宁试过裴长青的网巾,不好用,男人的网巾都是戴在头顶包住半截额头的,主要作用是束发、固定发髻。
男人的发髻在头顶上,这样戴方便。
她不想把头发紧紧的束在头顶,而且也不想包头的发网,多热啊!
她就想包头发的发网,直接把发髻兜上来,凉快、轻松、舒服。
谭秀和裴云都拿出自己的发网,确实不够沈宁的需求。
她们的发网主要是固定假髻。
在家里不用,出门为了显得蓬松好看会加假髻。
毕竟人的发量有限,要想挽好看的发髻总是要塞发包的。
裴云:“那我跟她们问问看谁会织这种网巾。”
她们和男人那种网巾都是用生丝、马尾等制成的,比较挺括,能支撑造型。
沈宁这个不需要那么硬朗。
沈宁想起小时候大姑很会织毛衣,表哥表姐的毛衣都是她织的,还会给表姐勾好看的开衫和毛衣穿,还会勾各种拖鞋送给她和爷奶。
奶奶生病大姑过来照顾了半个月,都没耽误织毛衣。
沈宁还跟着大姑学了几天,也会帮她织一点。
花型什么的早就忘光了,现在也就还记得棒针和钩针最简单的针法。
她就去找了几根自家烧烤用的竹签子给她们示范一下,钩针就把另一头简单削出一个钩子,磨光滑,然后把基本针法教给她们。
其实即便基本针法也有好几种,沈宁不记得了,只记得最简单的。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页?不?是??????ǔ???€?n?②??????????????o???则?为?屾?寨?佔?点
但是裴云和谭秀心灵手巧,很擅长女红,举一反三,知道了原理就能摸索出更多针法和花型。
沈宁就等着戴发网啦!
裴母把家里几匹薄棉布、薄纱搬出来,让裴云给剪裁一下,她和谭秀给沈宁做衣服穿。
裴云就和陈玉箫一起琢磨棒针、钩针的编织针法,琢磨好了回去就找个针线娘子专门做发网。
沈宁:“阿云,那个棒针编织出来的东西有松紧,春秋冬天里衣的袖口就可以缝一对,这样不容易灌风。如果织成内衣,穿起来更加柔软贴身,就不会磨皮肤啦。”
布料除了化学品的无纺布那种,主要分梭织和圈织。
传统织布机织出来的都是梭织布,面料怕皱,需要熨烫,硬挺不容易贴身,不适合做内衣。
圈织就不容易起皱,不需要熨烫,而且更加柔软贴身,适合做内衣。
等裴云的裁缝店熟练以后就可以生产这种高档内衣,文胸内裤、线衣线裤、手套袜子,到时候就方便多啦。
沈宁一把子期待起来。
裴云闻言思路登时打开,迫不及待地就要织一段试试。
原本她想送下宝儿就去县里的,现在二嫂教的东西比县里的事儿更重要,她决定先研究这个编织手艺。
宋福瑞知道媳妇儿不急着去县里,就去找高里正学摔土坯砖了。
裴云琢磨棒针,陈玉箫琢磨钩针。
陈玉箫安静话少,但是七八岁就开始学女红,虽然还不会裁衣缝衣,却会绣手帕做香囊。
看沈宁示范了以后她就拿黑色丝线过来试试,一边琢磨一边勾,慢慢地就勾出一个发网底来。
沈宁夸道:“玉箫真是聪慧伶俐,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
陈玉箫羞涩道:“我就会沈姨教的这个,你说那些花型我不会。”
沈宁:“这个就很好,勾多了有了手感慢慢就能做别的了。”
一上午几个女人缝衣服的,棒针织袖口罗纹的,钩针勾发网的,忙得不亦乐乎。
沈宁饿了就吃两块米糕垫垫。
他们起床早,5点多起来忙活,六点半吃早饭,上午十点不到就肚子咕咕叫。
平时都要加餐的。
裴云几个研究得投入,都不觉得饿。
沈宁看她们学得入迷,就管自己忙去了。
期间裴长青读书饿了,想出来找人给他做点吃的都不好意思开口,只好去吃两串卤素鸡什么的。
天热,现在卤味儿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