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2
章的方式来写故事,你得用咱们说话的方式来写,越简单月越通俗才好。”
普通人谁耐烦你一个字代表一句话?
庄景林眨眨他老实的双眼,“这、这、不合规矩呀。”
作文都是有格式的,写文也都是有规矩的。
小鹤年:“庄兄,你写给普罗大众看,不是写给先生批阅的。”他指了指小珍珠:“你写复杂了,珍珠能看懂吗?爱看吗?”
珍珠猛摇头:“不爱看!就照我说的来!”
喜欢的故事她可以听人家讲无数遍,怎么听都不厌倦。
可惜人家讲的要讲烦啦,娘就不肯讲第三遍,只有奶会不厌其烦给她讲。
可是讲多了,奶会偷工减料啦,故事就缩水了。
所以还是写下来自己看看,她可以看很多很多遍也不烦。
没想到庄哥哥写出来也缩水,比奶还会偷工减料呢,故事看着都不是那个味儿了!
还是阿年会写,一下子就说中庄哥哥的问题啦。
快改!
庄景林:“我……试试?”
小珍珠:“对,你就这样写‘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不要之乎者也啥啥啥的,看得我头晕眼花!”
庄景林:“……”
三人掰扯半天,庄景林终于有点开窍了,试着写了两句半文不白的。
小鹤年又给他讲了讲。
庄景林差点话都不会说了,说话写文是习惯,但是用说话的方式写文章他就得先脑内翻译一下。
小鹤年没再管他,且让他自己习惯一下吧。
时候不早了,他们得回家。
望着三人的背影,一个小谢庄来的伙计忍不住撇嘴,“小公子回来,当然是先去小谢庄啊,咱们姓谢的才是一家子。”
小公子不过是教了他几天书,就真当自己是小公子的兄弟了?
文墨瞥了他一眼,小谢庄的人很有意思,总一厢情愿以为小公子跟他们感情最好,可其实呢?
小公子定期给小鹤年写信,间或也会给掌柜写两封,多半是托他给小鹤年父子俩找书的。
小公子过来,第一时间肯定是去裴家,不信走着瞧。
**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布?Y?e?不?是????????????n???????2????.???????则?为?山?寨?佔?点
下午作坊也不干活儿,沈宁领着裴母、张氏做月饼,一边聊些家常儿。
这一次盖房子她让裴长青顺便帮她在院子西墙根儿砌了一个烤炉,青砖黄泥,分上下两层,可以用来烤鸡鸭肉、点心等。
自打砌好,小珍珠见天地让奶和谭姨给她烤点心了,肉倒是没烤多少,今儿中秋节沈宁就烤上三只鸡三只鸭。
张氏这一次也带着大丫二丫以及铁头虎头回来过节,留了香蒲在那里管事儿,裴金子、高进升、裴铁梁等人没回来,县丞作坊只有过年停工,其他时间都不停。
张氏在城里待久了,穿衣打扮、说话神情等都和以前大不相同。
虽然肤色还是略深,却细腻有光泽起来,头发、眼珠都乌黑,人也越发干练,原本的乡村土气也少了许多,不见乡下人常见的粗俗举止,更像城里人了。
不意外的她跟乡下妯娌赵氏越发说不到一起了。
她有些烦赵氏开口就是“大嫂,你在城里可享福了,不像我们在家里这样”、“大嫂,你这料子是不是和给我的不一样啊”、“大嫂,你头上那个簪子贵不贵呀,我都没有……”
诸如此类。
她还是喜欢找沈宁说话。
虽然进城有日子了,可她觉得随时能跟沈宁学到新东西。
她也不明白阿宁一直在乡下,怎么就和赵氏她们不一样?
她喜欢出去跑,就不是喜欢斤斤计较的,但是也不代表在外面就享福、没有难处。
五冬六夏的,她领着孩子们摆摊儿、送货,难道是轻省的?
这得亏有阿宁和二郎的名声护着,有成家和诸位老板的面子,否则他们的生意又岂能那么顺顺利利?
他们的生意都是依附阿宁和二郎来的,赵氏却眼皮子浅,总想撺掇她和爹娘单干,说什么爹娘有手艺她有门路的。
张氏真的要被蠢妯娌气死。
幸亏爹娘拎得清,不但不受赵氏撺掇,娘还狠狠骂了她,说再挑唆就让二柱把她送回娘家。
赵氏这才老实点儿。
当然,这些话是不好跟阿宁说的。
张氏和沈宁聊一会儿生意经,又请教几个问题,然后又聊起四婶家石榴的亲事,“四外村和镇上没有合适的吗?突然跟我打听县城认不认识差不离的。”
沈宁笑了笑:“咱的差不离和她的差不离不是一个标准。”
四婶儿的亲闺女石榴今年十七了,自前年就相看婆家。
前年四婶寻思找个差不离的人家,婆婆和善不磋磨媳妇儿,青年老实肯干不打媳妇不偷懒耍滑就行,去年又觉得找个小有家底的最好,家里起码得有二十来亩田一头牲口吧?
随着沈宁和裴长青名声越来越大,作坊生意越来越好,四房也跟着赚钱,要求也逐渐提高,觉得找个里正家儿子才般配。
四外村的里正以及大户,甚至柳大爷家,只要家里有适龄青年的,冲着沈宁和裴长青也乐意结这门亲。
四叔和四婶就是普通人,不多有见识,却也不贪得无厌,觉得差不离就行。
他俩自觉没眼光,自然是要问沈宁和裴长青的意见的。
沈宁和裴长青的意思也是门当户对就行,家里小有产业不至于让堂妹过去受苦,小家小业的公婆也好相处,不至于规矩太大。
原本夏天时候就给她看好了几个,一个柳大爷本家的青年,一个附近里正家的孩子,还有陶族长家侄子。
原本陶族长还想给陶启明提,不过想想有点差辈儿,石榴是裴长青的堂妹,陶启明却是自己孙子呢,所以就提一个未婚的侄子。
沈宁让四叔四婶和石榴自己看,家境都不错,家长也宽厚,和自家有关系对石榴都不会差。
四叔四婶觉得都不错,端看石榴相中哪个青年了。
结果石榴一直也没说相中谁,听四婶那意思她谁也不满意,还想再看看。
再看就是镇上、县里的。
镇上、县里跟她和裴长青熟的商户人家各有考量,自己儿子早有联姻对象,不会跟裴长青一个不算近的本家族妹结亲。
在他们眼里裴四叔家底还是差了一些。
沈宁就不管了。
张氏:“其实去县城找也不是不行,那些小门小户的也想少出些彩礼娶媳妇儿呢,就看四叔四婶肯不肯。”
裴母:“肯的,只要石榴找个好婆家,她爹娘不会多要彩礼,男方给的都愿意给陪送过去的。”
搁以前也没什么好陪送的,现在不是一家子都在作坊赚钱么,有钱既能给石榴置办嫁妆也能给金子攒娶媳妇的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