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来的手腕处皆有伤痕,新的旧的,触目惊心,明显不是一日累积而成。

可见是常挨打的。

随行的丫鬟低声惊讶了一声,便掏出帕子要去给他擦擦脸上的泥,谁知刚刚还紧闭双眼的男童却突然睁开了眼睛,趴在地上直直的看向了她家九姑娘。

那眼神过于瘆得慌,让丫鬟一时间怔住,倒是忘记了说话。

而被他看着的折邵衣也被看得不自在,这种眼神好似她姨娘给送子娘娘烧香祈求能生一个儿子时的目光一般,虔诚,希冀,迫切,愿意供奉所有的银子。

着实古怪。

但人家都愿意给你银子了,倒是也不可怕。

她好奇的走过去,弯了弯腰,伸出手想拉他。因这一动作,便露出了胖乎乎的小手腕,手腕上戴了三四个银镯子,手一低,镯子撞一块叮当响。

这一声脆响,让地上的人终于回过了神。然后,他的眼睛迅速红了红,掉了眼泪水,像是死了爹娘一般,止也止不住,还喃喃了一句:“皇天佑我——你还活着。”

折邵衣没听懂,也没有想太多,还以为他是觉得自己还活着。她递了一方手帕,嗓音清脆的问,“这么点伤不会有事的。”

倒是可怜,哭成这般,想来是被打得狠了。

她问,“你是谁啊?”

看穿着,不是什么奴仆,倒像是个主子。

但对方还没说话,就听刚刚去如厕的丫鬟苍白着脸跑来,喊了一句:“九姑娘,您怎么来这里了。”

跑近了,看见地上的人,惊讶的喊了一句:“三少爷,您怎么在这里。”

她心里发愁,三少爷这明显又是被大少爷和二少爷带头打了。但三少爷生母是那勾栏地界的,听说早死了,伯爷虽然接了三少爷回来,却恨不得没他这个儿子,只让住在偏院,平日里根本不见他。

夫人便也乐得不管,只给份例养着罢了。

于是,丫鬟也不敢管,只说一句待会去请大夫,便催着折邵衣走。

“九姑娘,耽误了些时辰,还是快些走吧,免得耽误了吃席。”

若是个奴才,折邵衣还能给点银子。但对方是少爷,看起来情况很是复杂,如今对方也没事了,她觉得自己的侠义风骨便只能维持这么久,被春风一吹,软绵绵散了去,风骨成了灰,随风而逝。

于是转身便走,绝情的很,不留一丝恩惠。换了衣裳,回到筵席上。嫡母招她过去,问了几句,确定没事,便让她回去坐着继续吃席。

此时,戏台上不知何时换了曲戏文。

戏台上的人唱:“手提三尺剑,敢为天下鸣——”

折邵衣听了,觉得自己刚刚也算是行侠仗义,虽然仔细算来,她提的剑丢得快,也只鸣了一半,但到底还有一半在。

——做人,做事,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嘛,一半就够了。

于是小腰板挺直了,莫名骄傲。

作者有话说:

开新文啦QAQ,作者老风格,偏向于群像文,小时候只写这一章,下一章就是少年人甜甜的恋爱。

小伙伴们可以从上帝视角,跟随作者的文字,去看看这一对少年人的一生。

先排雷:

上辈子男主死得早,这辈子设定依旧为成长型男主和女主,并没有一开始就大开杀戒,介意者慎入。

此书偏向于群像,此文作者喜欢从年少写到年老,时间跨度大,介意者慎入。

——

依旧是折家姑娘颜色系列的文。

邵衣:代表夏日的一种颜色。

我记得我是在一本历史书里面看见的这种颜色,但是现在书也没了,去网上找,已经找不到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颜色,不过我笔记本上写的是代表夏日,那就用这个颜色来写一个夏日般灿烈的姑娘吧。

---

晚上六点还有一更正文。

第2章

那,那你也不能牵我手。

阳春三月,大雨初停。

青石板上湿漉漉的,稍有不慎就要滑一跤。十三岁的折邵衣带着小丫鬟姚黄微微提着裙子在上面走的飞快,让她身后的周姨娘气得瞪大了眼睛,但又不好在外面训斥,只好憋着气,小声骂了一句:“没心没肺的,摔着了我看你疼不疼!”

一条青石板路径直通到了两人的住处青宁院。进了屋,折邵衣被姚黄伺候着脱掉外衫和鞋子,然后顺势往榻上一歪,小被子一盖,两眼一闭,似乎瞬间就能打出鼾声来。

动作之娴熟,形态之慵懒,让紧赶慢赶追来的周姨娘又气得两眼冒金花。

她先让姚黄把门关好,这才颤抖着手,指着折邵衣骂,“姚黄,拿镜子来,快让你家九姑娘瞧瞧自己是个什么模样!”

姚黄哎了一声,听话的去拿镜子,然后就见她家姑娘慢腾腾睁开眼睛,对着铜镜里面的自己满意道了一句,“我长得真好啊。”

镜子里面的姑娘皮肤白皙,眉目如画,不是时下人最喜欢的弱柳扶风模样,而是长得十分明媚艳丽,眉眼之间璀璨夺目,让人见之不忘。

文远侯家九个姑娘,她确实是最好看的那个。

周姨娘见她这般没脸没皮,气得一屁股坐在榻沿,开始低头抹泪。

“你要气死我!”

周姨娘是折邵衣的生母,文远侯的妾室。

文远侯爷对美人的喜好十分单一,他就是喜欢周姨娘这般弱柳扶风的美人,喜欢她说话细声细语,喜欢她哭起来梨花带雨。

因为他的这一喜好,导致文远侯家的姨娘和她们教导出来的庶女们以娇柔为荣。

折邵衣的“健步如飞”自然是不被文远侯喜欢的。

周姨娘哭得十分伤心。她倒也不只哭刚刚的事情——毕竟自家的姑娘养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么个性子,她要是为这个哭,那就要天天以泪洗面了。

她一是哭自己年老色衰,文远侯昨日又纳了一个新的新姨娘。她今日在给文远侯夫人请安的时候瞧了一眼新姨娘,瞬间觉得自己不再被侯爷喜爱,也是情有可原的。所谓人老珠黄,自惭形秽,不外如是。

二是哭折邵衣今日给她丢了面子。

今儿侯爷在夫人处用早膳,她们去请安的时候便碰上了。同住在青宁院的赵姨娘和她生的八姑娘因为献上了八姑娘昨晚刚得的咏春诗,被文远侯大加赞赏,因而得了一块上好的玉佩。

赵姨娘和周姨娘身世相当——都是文远侯被好友们送的才女,进府时间也相同——在同一场诗会后被赠与,容貌相似——江南水乡里的软柔娇娘,说话口音腔调和争宠手段如出一辙——可见是同一个地方养出来的。

后来赵姨娘先得了一个儿子,让周姨娘恨得牙痒痒,只怨自己肚子不争气,待赵姨娘再怀上时,周姨娘已经算不得有宠了,不得不使了些手段留住文远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