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0
哥儿花销是大些,你让他下次别买了。”
“我说了。”汤巧接话。
林虎又道:“铁牛人真不错,我听三郎说,今个都是铁牛抱着他,抱了一路,还是庄稼汉子好,前头那个读书的就不行。”
“人都死了,提这个晦气的干嘛。”
“说的也是。”
出了城,外头天色暗了些,林虎喊媳妇坐上车,媳妇儿脚程不如他的快,走下去天定要黑了,黑了就不安全不好走了。
汤巧也知道轻重,上了车坐好。
林虎拉着牛,脚步快了些,一路赶在天黑前到了家中院子。
分家短短几日,原本一个院子现在扎上了院墙,可见前头两位哥哥嫂嫂早都受不了住一起了,不过院墙矮矮的,隔壁听到动静,喊了声谁?
“是不是虎子回来了?”
林虎:“是,二哥,我们一家子回来了。”
“去你城里岳丈家了?”
“买了牛,在城里岳母家说了会话,晚了些。”林虎问二哥有啥事。
林二郎探着半个身子看了下,黄牛板车除了娃娃们也没啥了,不过又想,弟弟岳母家有钱,给东西算啥,给点银子贴身放着,谁能看得出来?
“没啥事,你给你岳母拿了果子没?上次人还给咱们买了肉馒头。”
“还真忘了,下次去买上。”林虎谢了二哥好心提醒。
其实买了,买了些芝麻糖,不过林虎不爱二哥说这些,花他家的钱,二哥承情似得。
林二郎看了半晌也没看出别的,只好说:“那你们早早歇着。”
汤巧赶着孩子们回屋,“你阿叔给买的玩具就别拿出来了。”
“你说这干啥,还让孩子藏着掖着了。”林虎进来听见了,知道媳妇儿担心啥,“没事,都分家了,总不能现在还把手伸到咱家院子里来?”
“孩子们高兴着呢,都是他阿叔的心意。”
汤巧便点点头,不多说了。
等夜里洗漱完上了床,林虎抱着媳妇,突然说:“下次咱们去早点,给岳母和五哥儿带只鸡过去,再买点果子。”
“刚当着孩子们面我不好意思提,五哥儿做饭是真的香,那天我也不知道是饿急了还是咋,是没了分寸,跟那馋嘴娃娃似得,光顾着吃,别说我了,我大哥二哥一样,埋头哐哐往喉咙眼倒饭似得……”
汤巧听得笑了,原来是这缘故啊。
小孩子们是藏不住高兴事的,第二日没个小半日,其他两房都知道了,三房家三郎的彩色小鸟哨子,做的可真漂亮,还能像小鸟那样叫,大郎也有,二娘得了什么?
“二娘有个发簪好漂亮啊!”
“比红头绳还要好看。”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ü???é?n?2?????????????????则?为????寨?站?点
“在阳光下咋这么好看,颜色变来变去的。”
“这得多少钱啊?”
“还吃了甜饮子,啥甜饮子?好吃吗?”
“你们阿叔这么有钱吗?对你们可真好。”
……
第63章
“娘,我也想要小叔家二娘戴的发簪,是林檎果子样,做的可漂亮了,太阳底下照的还会反光,亮晶晶的。”
林家大房的四娘跟娘央求说。
林大郎家两儿两女,长女早都嫁人了,现在就剩个闺女在家中,平时大房还是比较疼爱这个闺女的。
“啥东西?”林大郎媳妇儿曹氏问。
四娘比划了下但说不清楚。
院子里的老太太听见了,说:“是线缠的绒花吧?这东西怕是不便宜。”
“娘,您怎么知道的?”曹氏好奇搭话。
老太太:“我年轻时,有个小姐妹嫁人,家里给置办了两样头花,就是线缠的花,做那东西费眼睛又要手巧精细的人做,用的线要是精细漂亮些,一支头花得五六十文钱。”
“这般贵?”曹氏咋舌,看向闺女,这下很是肯定说:“那不能买了,一根头花能买多少鸡蛋鸭蛋呢。”
四娘瘪瘪嘴,却也觉得贵,她不信小婶能给二娘买这般贵的发簪。
闺女想什么就挂在脸上。曹氏一边干着手里活,一边说:“咱们能跟你小叔小婶家一样吗,小二娘五阿叔在城里做买卖的,咱们都是地里刨食,你爷爷、爹,辛辛苦苦下田一年才赚几个嚼头。”
老太太在旁点了点头,心里觉得老大媳妇儿还是很懂事会过日子的,当初分家选老大,也是因为这般。
村里分家,老两口大多数是跟着老大过日子。
前些年日子穷时也苦了累了老大一家,现在分家单过,也是一种补偿,至于小儿子,有个好岳母小舅子,他们也能放心些。
林四娘嘟着嘴半晌不知道说什么话,被她娘塞了满怀背篓,打发去割猪草。
“今个猪还没喂呢,你要是想要头绳了,等卖了鸡鸭给你买一根。”曹氏最后还是哄着女儿。
可惜林四娘现在不想要头绳,头绳有啥稀罕的,小叔家的三郎都有一根红头绳,听说是城里五阿叔给买的,一个男娃娃都有红头绳绑头发嘞。
林家老院子地方大,因为人多,当时加盖房的时候圈的地方就敞快,如今三兄弟分家,也在原址屋院上扎了围墙,以后能扯开再加盖。
林大郎分到的是正屋院,毕竟父母都跟林大郎住着,以后加盖就是往前后盖。
其他俩兄弟一人一边,中间隔着大哥家。
即使如此,昨个傍晚,林二郎听见动静,特意从后头绕了下,问三弟咋才回来。
林虎家分了以前住的侧屋院子,想着今年把屋起了,给旁边修修,盖个正屋三间,他算了下手里钱,同媳妇商量,不如再给旁边修个侧屋,这样院子正正方方起来,也算是真另立门户了。
汤巧迟疑:“会不会显眼了些?”
“大郎也没几年了,不如趁现在盖了,省的麻烦。”
“还是得手里留点钱,二娘也不小了。”汤巧觉得盖还是盖但是得手里留钱,现在各过各的,没婆母公爹操心了,他们小两口得计划着花。
林虎想了下,“也行,就是我想着钱在手里不好多留,盖了屋村里人瞧见了,大哥二哥也知道,咱们钱花哪里了,要是多留了,天天被盯着惦记。”
“大哥二哥家分了也不是没有——”汤巧话说到一半,见隔壁大哥家四娘来了,便停下了话头。
林四娘喊叔叔婶婶,而后问:“小二娘在没?我去打猪草,来问问小二娘打不打?”
“她在外头已经去了。”汤巧说。
家里没养猪,但是养了些鸭子,二娘一大早领着三郎去外头放鸭子捡虫子吃。
林四娘一听便背着背篓去外头打猪草,顺带找找小二娘。
她还是想看看那个发簪,顺便问问多少钱,娘要是不给她买,奶奶说了,等嫁人时可以置办两样,她要是嫁人也想要绒花簪子。
两个姐妹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