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6
5条,最重要的应该是第一条,“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但这有用吗?作为军校毕业生、王室成员,很明白协定和条约最终都是会被打破的。
凯瑟琳看着他,“这份条约一签订,英国想再跟德国谈条件就更不可能了。”
阿拉斯泰尔也皱眉。
波兰?
“可能就这几天了吧。”
*
次日,9月1日,上午9点。
满大街都是报童挥舞着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号外:今日凌晨,德国入侵波兰!
*
实际相同的内容早在8点的电台新闻中便已经报道了,只是当然没有报纸详细。而且电台新闻似乎并不认为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只是简单说明了一下,开战时间是凌晨4点45分,德国军队越过边境,直奔但泽自由市。
女管家让人买回号外,自己先看了一遍:天哪!跟皇储殿下的预言一模一样!德国果然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不到1年的时间,入侵了波兰!
第235章
德国出兵理由是前一天(8月31日)波兰人对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市电台发动攻击,并播放了反德节目,德国认为这是波兰军队的入侵行为,因此采取了反击的军事行动。
凯瑟琳想着这不就跟“七七事变”一样吗?果然你们揍别人(国)还是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的。谁不知道你们自导自演呀!
女管家有点激动,“殿下,你的预言……”
凯瑟琳摆摆手,谦虚的说:“那不算什么‘预言’,只是巧合。”
阿拉斯泰尔崇拜的看着妻子,“你怎么推测出来的?”
凯瑟琳故作高深,“那是因为希特勒是个极为自负的人,我说了一年之内德国必定攻打波兰,他肯定不会为了避开我的‘预言’而推迟作战计划。”
实际余量很大好吗,3月入侵捷克,9月入侵波兰,时间既不会太紧迫逼得英法必须出手,又不至于拖得太久影响军队士气。
“预言”必准!
凯瑟琳仔细复盘一下德国的操作,觉得至少前期希特勒的每一步走的都堪称精妙,从收复莱茵兰地区以来,逐步提升德军士气,奥地利、苏台德、捷克,全部达成目标,德军士气一路走高,如今入侵波兰的就是这样一支认为自己乃神兵天降的现代化军队,波兰能打得赢才是怪事呢。
她估计目前议会和首相张伯伦是懵逼的。嘿嘿,伯蒂表哥估计也是懵逼的。
走!去议会大厦看热闹(吵架)!
*
下议院吵得跟菜市场似的,一半议员在喷主和派没长眼,姑息养奸;另一半议员在吵要不要根据之前的英法波协定救援波兰,依照程序正义的做法,必须先宣战。
张伯伦坐在议员席位上,脸色阴郁。
距他不远的座位上,坐着已经从帅哥变成大胖子的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目前是下议院的普通议员。丘吉尔的脸色也十分凝重,并没有暴起攻讦张伯伦。
凯瑟琳与阿拉斯
泰尔来的晚了,旁听席早已坐满了围观群众。谢尔盖为她俩找到两个座位。让出座位的两个中年男人本来还不得不屈从于谢尔盖的大拳头,但一看是前任王后,马上激动得说:“陛下,你的预言真准!”
凯瑟琳矜持的点点头。
他们一时还没有改过来对她的称呼,不要紧,都是小事啦。
“陛下……殿下,你怎么看这件事?”
“德国入侵波兰吗?”
“是。英国要怎么做才最好?”
她摇头,“没有什么‘最好’,英国只能支持波兰,法国现在肯定比我们更着急。”
旁边的围观群众都笑了。
对于法国这个“世仇”,英国人不放过任何嘲笑的机会。
“会宣战吗?殿下?”
凯瑟琳假装思考片刻,“会宣战。”
围观群众变了脸色,普通群众没人希望开战。
*
电报在伦敦、巴黎、柏林之间疯狂来往,但没有华沙,据说德国切断了波兰对外联系的一切方式,发电报需要有电缆电线,波兰无法向盟国英法求助。而波兰是绝对不可能向苏维埃求助的。因此波兰被动的成为了孤岛。
据说,德国要求英法承认德国对但泽地区的主权,在此前提下,德国可以从波兰撤军,意思是“我只要但泽哟”。
据说,英法要求德国军队48小时之内“无条件”撤出波兰,意思是“但泽可不给你哟”。
这还怎么谈嘛!
伦敦所有报纸、电台都在说“波兰事件”,也都在说奥尔加皇储早已预言过,《慕尼黑协定》签署1年后,德国必定入侵波兰。这则预言准确到可怕!
一大堆记者涌到克拉伦斯之屋门外,急切的想要采访奥尔加皇储。
阿拉斯泰尔被记者的阵势惊到。
王室新闻秘书匆匆赶来,同凯瑟琳商议接受媒体采访的事情。
首相已经去觐见过国王,通报了将要在48小时的期限之后正式对德宣战,宣战之后国王将向全国群众发表公开讲话。凯瑟琳的身份特殊,她不仅是王室成员,还是前任王后,还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专栏作家(aka预言家),英国群众会想要听听她的看法。
凯瑟琳同意接受采访,王室会要求报纸在公开宣战后发表她的采访。
王室对正规媒体的控制力还是非常强的,几十年后的《太阳报》除外,他们就是小报,荤素不忌。
王室指定的纸媒一般都会是《泰晤士报》,9月2日上午,《泰晤士报》记者在克拉伦斯之屋的客厅采访了尊贵的沙俄皇储殿下、克拉伦斯伯爵夫人奥尔加女大公。
*
英法发出了最后通牒,德国不予理会。
48小时的“最后通牒”显得有点可笑。
*
肯家兄弟、菲利普王子、谢尔盖也在8月31日乘船返回伦敦。谢尔盖次日回了克拉伦斯之屋向女主人汇报工作,带来三位少爷分别写的报告。
这是凯瑟琳要求的,要他们事无巨细都写下来。
菲利普的报告比较短,他的作用不大,虽然给他弄了个临时的英国驻俄使馆三等武官身份,但还是太年轻,基本没人鸟他。他抱怨得不得了。
但他对莫斯科的感受还不错,觉得是跟伦敦完全不同的城市风貌。说起来他也有1/4沙俄皇室血统,他的祖母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女,奥尔加康斯坦丁诺夫娜女大公。他跟玛丽娅女大公和德米特里大公则是第一代表亲,玛丽娅与德米特里姐弟是菲利普的亲姑姑希腊和丹麦的亚历珊德拉公主的孩子。
对于苏维埃,菲利普是深恶痛绝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很多表亲死于20年前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