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0


行里,安排了精通农事的管事,管事们跟着镖行走南闯北,到了某个地方,就会打听某个地方的土质、气候、作物情况,种植技术,一一地记录下来,还会购买一些,当地的作物种子,在庄子上进行试种培育。

虞幼窈觉得自己只是受了《天工开物》的影响,做了相同的事。

她却不知道,这一本由她进行收录整理的农桑,将来会成为,比《天工开物》更丰富,更有影响力的农桑书籍。

而周令怀,已经预见了这一天。

他很期待,棉花和番薯将会给北境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好。”

认识了虞幼窈之后,一切都在变好。

他的腿已经开始治愈了。

这两年来,北境并不缺军晌,可虞幼窈信守了之前对他的承诺,每一年会通过谢府的一些渠道,为北境筹备三十万白银的军晌。

这一部分军晌,基本都是药材和棉衣。

北境也在变好。

“黄芪、白芷、甘草等,一些耐寒耐旱的草药,也能在北境试种。”虞幼窈又说了一些常用的,又耐旱而耐脊的药材。

说着说着,久久没听到表哥应话。

她偏头瞧了表哥,不知何时,表哥已经靠在榻上睡着了,睡容难得平静,丹青墨染了的长眉,一直舒展到了鬓边。

到了下午,虞宗正一回到府里,就让柳嬷嬷请到了安寿堂。

也不知道虞老夫人,和虞宗正说了什么,虞宗正离开安寿堂时,就有些灰头土脸,也没再提过继这话。

虞宗正一如继往的在虞幼窈面前做“慈父”,仿佛“过继”这事,从来没发生过。

这一切,都在虞幼窈的意料之中:“虞宗正这人,虽然很直白,可应对他这样的人,往往就不能太直白,要懂得迂回。”

许嬷嬷意味不明地笑了:“所以,老夫人提及了,要将虞善明过继到你娘名下,你拒绝的干脆,之后又建议,将虞善明过继到杨氏下。”

任何人听了这话,也就听听算了。

可许嬷嬷一听就知道了,这里头大有学问,暗藏深意。

虞幼窈笑弯了眉:“在家从父这一句话告诉我,永远不要试图去跟一个,能够掌控你命脉的人,去硬碰硬,那样不会有任何好结果,这世间道路千万条,我选择一道迂回的路,依然可以达到目的。”

这个道理,是许嬷嬷教她的。

她一直记在心里。

许嬷嬷一脸赞许:“拒绝一个人,也要讲究策略,不能让人面子上过不去,就不能全盘否定他。”

虞幼窈但笑不语。

许嬷嬷继续道:“你拒绝了虞宗正,将虞善明过继到你娘名下的提议,虞宗正身为父亲,定会恼怒,可你又建议,将虞善明过继到杨氏名下,这就变相说明了,你其实很赞成过继的事,之所以不同意,也是碍于将虞善明放到谢大夫人名下,并不妥当,放到杨氏名下,就更顺理成章。”

如此一来,虞宗正就不会再计较,虞幼窈忤逆他,反而会认为,虞幼窈思虑周全,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和虞府考量。

话术的最高境界,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说话权,并且让旁人的思路,按照你的话路而走。

虞幼窈淡声道:“虞府是靠了谢府了人脉、渠道,才在朝中打开了局面,虞氏族里享了我娘的好处,这也是真,我娘名下无子,而世家注重宗族香火,虞善明过继到我娘的名下,可以出于是虞宗正对我娘的愧疚,也可以出于是祖母对我娘的补偿,还可以出于是,族里承了我娘的恩德,一切顺理成章。”

站在虞府的立场上,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做为一个嫁妇,能得宗族世代香火供奉,这也是光耀的事。

站在一个女儿的立场上,母亲享有如此殊荣,对她的名声也是极好。

虞善明作为过继的嗣子,也成了虞谢两家关系牵扯不断的桥梁,也符合虞氏,虞府的利益。

但是!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母亲不是被害死的立场上。

得知虞宗正害死了她娘的那一天起,她与虞宗正的父女之情,已经烟消云散,她与虞宗正之间,也没有什么养育之恩,唯独的一点恩惠,大约就是生恩。

她现在为虞府所做的一切,是在偿还虞宗正生恩,祖母养恩。

可这点生恩,并不会成为束缚她的框架。

等到她将来嫁人或是离开。

生恩也到此为止了。

她将来是注定要和虞府渐行渐远,又怎么可能会将谢府绑上了虞府这条船?

母亲享不享世代香火地供奉也没有关系,作为女儿,她会一直记得母亲。

谢府也会记得母亲。

她相信九泉之下的母亲,也不愿意再与虞府牵扯不断了。

虞幼窈似笑非笑:“虞宗正想要过继,是瞧中了谢府的人脉、渠道,以及万贯家财,既然过继不成,就更不可能过继到杨氏名下。”

虞宗正有嫡子,现阶段虞善明没有符合过继的利益、条件,甚至是筹码。

就算虞宗正想要过继。

祖母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想不透这些?自然也不会允许。

第555章 一劳永逸

虞幼窈继续道:“这一过继,家里岂非乱了套?秋姨娘的儿子,都能过继到正妻名下,做了嗣子,享有嫡子之名,后面江姨娘还要不要生?她这正经纳进门来的妾室,若是生了儿子,是不是也要过继?”

过继她娘名下,那是需要她和谢府都同意,干系了整个人虞氏族的利益,是整个虞氏族都乐于见成的事。

江姨娘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打落牙齿和了血,往肚里吞,不敢在这事上有任何异议。

但杨氏一个继室,过继也是老夫人,虞宗正张一张嘴的事。

江姨娘没那么容易善罢干休。

这是乱家之象,祖母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这样做?

许嬷嬷漫不经心道:“杨氏这一病,已经两年多了,病情反反复复,也不见好,现在连大夫也不常进府了,也是在熬日子,若杨氏去了,你觉得虞宗正,更适合娶一个什么样的人进府做继室?”

虞幼窈头皮一炸:“这几年,朝野上下也不太平,做婚也要安稳着来,虞宗正已经是三婚了,多少于他的名声有些影响。”

虽然朝中二娶三娶比比皆是,甚至连四娶也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事对男子的名声也不好听。

“虞宗正膝下有两子三女,上有嫡长女,下有嫡子,做为三婚继室,上头有原配嫡妻压着也就罢了,可下面还有一任继室膈应着,这算什么事?家世相当的人家,是不大愿意,将家里教养不错的女儿,嫁给他做继室。”

“而虞宗正因了杨氏这前车之鉴,怕也不大愿意,再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