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5


虞幼窈靠到榻前。

虞幼窈连忙道:“让春晓来吧!”

岳嬷嬷不让:“还是老奴来吧,大夫人在世的时候,都是老奴贴身伺候着,这些也都是做惯了的,也是老奴没福气,若当年老奴没有出府,如今贴身伺候在小姐身边的人,就是老奴了,”说到这儿,她眼眶一湿,连声音也哽了:“伺候人的活儿,老奴虽然许多年没做过,可这些年来,心心念念着有朝一日,能回了小姐身边伺候,也是没有手生。”

虞幼窈心下触动,便也没有阻止了。

母亲临终前,虽然将她托付给了祖母,可真正信任的人,还是岳嬷嬷。

祖母碍于母亲的死,不好留岳嬷嬷在府里与她亲近,将岳嬷嬷打发出去了。

岳嬷嬷为了她,也做了退让,听从了祖母的安排。

没能在她身边伺候,这大约是岳嬷嬷最大的遗憾。

岳嬷嬷说自己没有手生,还就真是。

软巾子捂着头发,一缕一缕地绞干,轻重适合,就没有弄疼过虞幼窈,头发绞了大半干之后,她手指贴了头皮,一寸一寸地在头上揉按,虞幼窈连头皮也松活下来,不觉就懒洋洋地靠进了榻里,有些昏昏欲睡。

岳嬷嬷笑道:“大夫人在世的时候,每当累了,或是心情不好,就喜欢洗头后,让老奴帮着揉头,揉着揉着,人就睡着了,醒了之后,又是精神满满地,柳嬷嬷按头的手艺,还是打老奴这儿学得。”

虞幼窈也喜欢,含糊道:“嬷嬷,半个时辰后,记得喊……”我!

话还没说完,虞幼窈眼皮上下一打架,就睡着了。

这一幕,让岳嬷嬷恍惚又想到了谢大夫人,眼眶又是一湿,眼泪就砸到手背上,她连忙偏了脑袋,狠眨了几下眼睛,这才忍住了眼泪。

第582章 胭脂庄

大约又过了一柱香,岳嬷嬷停止了揉按,唤了春晓进屋伺候,她自己去了厨房,准备亲自下厨。

岳嬷嬷一进了厨房,就见厨房里堆了不少食材,一打听就知道了。

庄上的人,知道小姐过来了,就有人去附近的河里,抓了小黄鱼,并一些小鱼小虾。

也有人担心小姐赶了路,怕是胃口不好,就拿了自己做的腌菜、干菜。

还有人拿了将早上去山里采的山菇野菌。

他们这样做,也不是没有缘由。

这两年,年景不大好,庄上许多佃户日子不好过,大小姐一早就改了佃银日子,原先是半年一结,后来改成了三月一结,最后改了一月一结,现在是十天一结,佃户们有了钱财,就可以多屯点粮食。

庄子里品相差一些的作物,小姐都是折了价钱,优先卖给了附近的庄户。

天气干,许多作物没法种,一些农户没有活计,大小姐就雇了他们去庄子上山里砍树,种一些耐干的树。

农户家里,都有几亩薄地,年景不好,也产不了东西。

大小姐就准备了耐干,耐旱的药材种子,让他们在家里夹带着种,等药材收成了,以市价回收。

农户们有了活计,日子不会过不下去。

附近的庄户们都很感激大小姐。

每个月庄里往虞府送东西,就夹带了一些,农户们自己上山里寻的,一些珍贵的野物山珍,量不多,却也是一片心意。

待虞幼窈一觉醒来,已经到了未时。

直接就睡了大半个时辰。

岳嬷嬷伺候虞窈洗梳完了,就吩咐备膳,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了满满一桌:“小姐平常吃惯了京菜,老奴特地做了一桌闽菜,给小姐换一换口味,只是食材有限,也只做了些小菜,也不知道小姐喜不喜欢。”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几乎成了宴桌上的压轴菜。

“谢谢嬷嬷,我很喜欢。”虞幼窈偏爱闽菜,尤其喜欢山珍海物,岳嬷嬷手艺很好,简单的食材,做出了十二分的鲜香。

虞幼窈吃得心满意足,饭后喝了许嬷嬷准备的消食茶,便提出要去庄农田里看看。

岳嬷嬷瞧了外头太阳正大,就有些犹豫。

虞幼窈就道:“我不能在庄子上久呆,至多歇一晚,明儿一早就要回府去,趁着时间还早,便先到处看看。”

岳嬷嬷只好答应了。

命人准备了茶水、点心、遮阳伞等,就带虞幼窈去了农田。

庄子上遍植果木、花树,岳嬷嬷就将虞幼窈往树荫的路上带,走了一路,虞幼窈并没有被太阳晒到。

等到了农田,虞幼窈大老远就看到了,大片的稻田里,秧插了一排排水稻,绿油油一片。

岳嬷嬷就道:“这一片是胭脂米田,胭脂稻每年三月下旬秧***其他稻种要早一个月,目前还不是最天干的时候,水稻长势还不错,再过一多个月,稻株抽穗,如果雨水不足,就要强行灌溉,需要担水到田里。”

虞幼窈皱眉:“稻田里打了多少水井?”

岳嬷嬷道:“每十亩地,就打了一口水井,胭脂米精心伺弄,是能保收的,白稻本该四月上旬就秧插入田,只是这天一直不下雨,水田里蓄水不易,时间就迟了些,最晚四月下旬就要秧插,若这个月不下雨,就算勉强秧插下去,收成也不好说。”

虞幼窈看到农田里,有佃户正在担水入田:“去看看番薯的长势如何。”

岳嬷嬷点头。

庄子很大,饶是抄了近路,也走了至少有二柱香的时间,好在虞幼窈换了短靴,走路也比较方便,也不急着赶路,倒也没觉得太累。

到了地方,虞幼窈看到地里一排排起垄,密密的薯藤一片青绿,也不受天干的影响。

岳嬷嬷笑道:“庄子上的佃户,都是伺弄惯了庄稼,我一说了番薯的试种情况,就有农户说,这种土里长茎块的作物,要在沙地里深耕、起垄、加厚土层才能种得好,起了垄的番薯发藤很快,趁着昨儿下了一场零星小雨,打湿了地,就扦插了一片看看情况,如果能活,到了月底就大面积扦插。”

佃户们说,番薯藤嫩了些,估摸这长势,要到端午前后扦插最好。

看到番薯长得好,虞幼窈半悬的心,也就彻底放下了,想来北境那边的番薯,长势也差不了。

虞幼窈略一沉吟:“等到月底还没下雨,就将白稻的秧插减一半,将稻田里种上耐旱的作物,番薯的种植也要扩大。”

如果不是稻田土壤肥沃,并不利于番薯种植,她都想把所有的田地都种了番薯。

岳嬷嬷有些犹豫:“白稻是主粮,哪能减少秧插?而且庄子里也是头一次大范围种番薯,是不是……”

虞幼窈摇头:“钦天监算过了,今年雨水少,朝廷一早就发了通文,让多种耐干的作物,胭脂米稻产量少些,精心伺弄倒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