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6
些将聘礼准备上了?!
虞幼窈不知他心中所想,继续道:“光是一座千工拔步床,就已经价值连城了,用得都是最好的沉香木,最上等的水沉香不沉于水,需要上百年,甚至更久才能成料,因此十分稀少,大多都是用来入药,祖母是从我一出生,就开始一点一点地搜罗水沉香的木料,寻了京里头最巧的工匠,花了十几年,还没有完全打造完成。”
照现在的完成进度,估计还得一两年,刚好在她及笄之后。
可见用心之深。
殷怀玺了然了,大户人家嫁女儿,只有在家里特别受宠的姐儿,才会陪嫁床物,而陪嫁的床物,用料也是十分讲究,不是好料都是拿不出手的,最好的就数黄杨木和水沉香,紫檀、黄花梨等稍逊一筹。
也不是哪家,都陪嫁得起千工拔步床。
更何况,还是水沉香木制。
大周朝的床式,有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几种,其中千步拔步床,是大型床,工艺最为复杂。
它是床,更是一座美轮美焕的小房子,又叫“八步床”,床屋里能行八步之大。
一座千工拔步床,少则三五年功成,多则上十年,最好的千工拔步床要十数年之久。
点点滴滴都虞老夫人的爱护之心!
殷怀玺轻叹一声,也怨不得,虞老夫人都走了一个多月,虞幼窈心里始终放不下,时常夜梦祖母,以致于,连身体也受了罪,便是用了药,好得也很慢。
虞幼窈道:“这些是以嫁妆的名义抬进了窕玉院,不管是虞府,还是族里,没得动用姐儿嫁妆的道理,得了这么多好处,再多了难免贪心。”
殷怀玺点头:“话虽如此,但世间瞧不透,看不穿之人,还在多数,得了一时之利,却是后患无穷。”
比如虞老夫人。
虞宗慎当年,得了谢府全力攘助,开了海禁,虞老夫人见谢府得了朝廷表彰,又豪富,生了贪念,得寸还要进尺。
虞幼窈仿佛与他心有灵犀一般,也想到了祖母当年作为:“为人处事,当适可而止,不可得寸进尺,就算得了尺,也要放了寸,寸和尺都要,难免失之涵量,得不偿失。”
说到这里,她觉得这话题不好多说,就转了话:“如今我要归母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虞氏族虽重利,却也是礼仪大族,好聚好散,全了彼此的情份和体面,我便是去了谢府,背后有虞府这么一个大世族,想来无论是谁,都要仔细掂量。”
殷怀玺握紧了虞幼窈的手:“你借机试探朝廷赈灾一事,想来近期应该会有定论,接下来就好好养着身子。”
朝廷肯定是要赈灾的,但什么时候,怎么赈,却是个问题。
虞幼窈心系百姓,以一介女流之身,公开以祖母节烈忠贞的名义捐助赈灾,这就相当于将赈灾一事公开处罚。
虞幼窈点点,许是才喝了药不久,有些昏昏欲睡。
殷怀玺转了话:“长安弄了一框新鲜板栗,春晓在外边生了碳火,我给你烧板栗吃。”
虞幼窈来了兴趣,勉强打起了精神:“正好前两天,岳嬷嬷进府时,送了几框番薯,就一并烤来吃。”
番薯不管怎么做,味道都很好。
烤来吃,尤其甜糯。
虞幼窈很喜欢,但许嬷嬷觉得番薯胀肚,不许她多吃。
两人一起去了外间偏室,北方虽然进了冬天,但雪还没下,也不是最冷的时候。
第739章 京中事毕
屋里面支了碳火,暖融融地,不光准备了板栗,还准备了一些,殷怀玺之前从北境带回来的特产。
当然了,要论北狄的特产,当数各种牛羊,殷怀玺就带了不少。
但守孝期间不能食荤腥。
除此之外,北狄还特产许多蘑菇,最难得的要数猴头菇,有“素中荤”的美誉,蘑菇烤来吃,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虞幼窈吃了一阵子的药,嘴里面发苦,加之饮食素淡温补,总也提不起食欲,今儿换了口味,胃口一下就好许多。
一个负责烤,一个负责吃。
不知不觉,虞幼窈吃了不少东西。
如此又过了三日,虞幼窈大义捐助赈灾的行为,又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捐助风潮。
这一股“赈灾捐助”的风潮,也彻底将内阁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内阁紧急议事。
确定了赈灾日期,于十月初向北地各衙拨款,命其全力赈灾。
虞宗正没有如愿以偿,兼了巡按御史,去北地赈灾,原因是都察院有人上疏朝廷:“亲母去,孝子三年不远门!”
朝臣们纷纷附言。
虽然虞宗慎丁忧在家,但是同为“孝子”,守孝期间的一应规矩,理当谨守,方能显出孝道来。
虞宗正不能反驳,反驳就是不孝。
虞宗慎丁忧在家之后,虞宗正在朝堂上,也不复从前如鱼得水,直到这一刻,他才恍惚明白了,这么多年来,他能在官场上一往无利,有谢氏的钱财支撑了人际人脉,也有虞宗慎在内阁里,与他互相照应。
京中事毕!
远在泉州的谢府,得知虞幼窈病了,特地派了商船进京,要接虞幼窈去泉州小住。
老夫人才去不久,家里担心虞幼窈睹物思人,身体难养,就同意了。
族里也没有反对,只道:“承外家骨肉天伦之情,以慰思祖母之情思,这是人之常情,理该如此。”
有了虞府和虞氏族里的支持,原本一些不合礼数之处,也算周全了。
旁人也不会再拿什么“亲人逝,三年不远行”这样的话来苛责什么,法礼不外乎人情。
虞老夫人去世之后,虽然有族里,有二房帮衬着办丧事,可谁都明白,虞府两房是一早就分了家得,老夫人归了长房,丧事理应长房为主,二房为辅,族里只是帮衬,丧上的一应事,理该大房出面操持。
虞幼窈一个十三岁的姑娘,撑起了祖母的丧事。
丧事只办了三七天,可无论是做七,还是法事、宴客、作夜,也都风风光光地,没闹任何错漏,比许多媳妇子都要强。
没有谁会说她不孝。
百善孝为先,既全了孝义,世人便不会苛责。
如今又捐助北方旱灾,也全了一片仁德之心。
九月二十八日,谢府的商船进京了。
和虞幼窈关系不错的二老太太和宗长太太,特地从族里赶过来,帮助虞幼窈操持着离京的一应事宜。
不光如此,还带来了族里馈赠于她的一应东西,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多加了三成,而且东西的价值,也高了许多。
光是此举,虞幼窈就知道,那“三十万两”没有白捐。
二老太太和宗长太太代表的是虞氏族,对她的重视和慎重,不管她走到哪里,这种重视和慎重,就会伴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