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3




形成了固有的产业链,就会吸引玉石商、丝绸商、药材商过来做生意。

因为早有规划,这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这一批都是北境境内的灾民,家中曾经有人参军,也都受过幽军照拂,对幽军的认可度最高,比较信得过,安置到鞍山,也更妥当一些。”

负责执行鞍山一带,流民安置的是骆淮,曾经也是幽军的一员悍将,早年在战场上伤了一条腿,无法再上战场,这才退了下来。

骆淮在鞍山说的话,比“县太爷”还管用,县衙里不管什么事,都要过问他的意思之后,才会处理决断。

骆淮皱了皱道:“一次迁移近三十万的灾民过来,会不会太多了些?当然鞍山地广人稀,农业比较发达,依山又傍水,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人口就有生产力,粮食不成问题,就是容纳两百万人,也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大批流民迁移过来,会对本地民俗,风貌等,造成很大的冲击,容易引发矛盾,冲突。”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风俗人情,短时间内很难达成统一,灾民占了三十万人,这也是一个很庞大的人数,两方闹腾起来,那就是妥妥的暴乱。

殷怀玺道:“这批人在流民收容营里,生活了四五个月,在生活上已经融入了辽东,连语言和口音也有一些改变,将他们打乱了,分配到鞍山各个大小县区,避免他们聚众闹事的可能性,文化、风俗上的分歧,这是无可避免,却在可控范围。”

骆淮点头:“殿下果然深谋远虑。”

殷怀玺继续道:“灾民挨过饿受过冻,逼切地想要过安稳日子,渴望融入当地生活,他们初来乍到处于弱势,也不会故意闹事,安排人主动帮助他们融入鞍民的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口音、方言,甚至是当地的风俗、人情,最多三五年,就和鞍民融合了。”

辽东人热情爽朗,不会排外,这也是他愿意接受流民,安置流民的根本原因。

换作山陕地区,他就不会这样干。

骆淮半悬的心放下了大半:“高祖皇帝建朝早期,辽东三省罕见人烟,后来也是高祖皇帝,迁移了一大批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灾民,才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辽东军镇,受过灾的百姓,只要能敞开心胸,坦然接纳,融合起来并不困难。”

第891章 反击

殷怀玺点头:“当然了,矛盾肯定也是有的,你们要时刻谨记,我们守沃的是疆土,更是这片疆土上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灾民既然到了我们的地界,不管他们乡音为何,就是我们需要守护的人。”

骆淮面色一震:“我虽然从军中退下来了,但一日为幽军,终生记幽魂。”

殷怀玺终于放心了一些:“鞍山县的事已经告一段落,辽东境内的灾民,也都安置妥当了,我明儿就回襄平。”

骆淮忍不住笑:“您这是不放心小王妃吧!”

鞍山与襄平比邻,这段时间有关襄平的消息,不停地传入鞍山,传到殿下耳中,殿下行事明显紧迫了起来,已经三日没有合眼了。

殷怀玺没有否认:“她年岁小,又是初来乍到,也不知道习不习惯襄平的生活。”

骆淮一听这话,就奇了:“张氏告状一事,不过几日,就闹得沸沸扬扬,韩氏族来势汹汹,您就不担心她吃亏?”

随着白府公开承认,济民堂售卖次等药材,白府为了挽回因售卖次等药材而受损的名望,进行了降价、折扣、赠药、义诊等一系列活动,打了韩氏族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韩氏族也不是吃素的。

在最初计划被打乱之后,马上展开了反击。

首先,曝露了,有人吃了济民堂抓的药,闹出了人命,将白府推到了风头浪尖之上,令白府名声大跌。

显然是打了乱了,韶懿郡主要帮白府的计划。

殷怀玺大笑了:“玩心计,她就没输过,倘若韩氏族老老实实不作妖,她还拿韩氏族没有办法。”

心计往往与一个人眼界、见识、心胸息息相关,而一个人眼界、心胸、见识,往往与一个人的家世、才学、地位息息相关。

他教导虞幼窈才学,令她长了心智,打磨了她的心性;

世家的教养,让虞幼窈起点更高,很早就懂得拿捏人心、人性,熟知世家名门之间,那一套规则和游戏;

谢府与虞幼窈,可谓是至亲至疏,论亲近劲,虽不如老夫人,但是论亲情,却远胜虞府一众人良多,谢府从不干涉虞幼窈任何事,但是却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在人情世故,人情达练上影响了虞幼窈。

使得虞幼窈,更擅于观察事态发展与变化,不谋事而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看待事物往往一针见血。

他擅长谋事,虞幼窈更擅谋人。

……

韩六公子被变相软禁在,贺知县在襄平一处比较偏远的庄子上,对襄平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张氏属襄平县治下之民,襄平县衙难逃干系,贺知县在当天,韶懿郡主离开州府衙门,就被传唤到了州府衙门,“协助”调查此案,脱不开身。

因襄平城出现了“重大”案件,城内也开始戒严,往来信件积压在驿站,城门增兵把守,往来人员都要严格盘查。

襄平城里的具体消息,送不出去。

士族不知情形,就只能通过韩六公子之前安排的暗子传送消息。

由于韩六公子,并没有参与这件事的安排,加之襄平城戒严,韩六公子没有主动联系暗子们,暗子们也不敢主动去联络韩六公子,暗子们得不到主子的具体消息,传送的消息都是从市井之中打探到的,很多都是明面上发生的事。

这个案子背后的暗潮汹涌,反而更加扑朔迷离。

士族对此也并不怀疑,韩六身为韩氏嫡系,是族里重点培养的人,他们派韩六来襄平城,是出于对韩六能力的认可。

韩六是悄悄来的襄平城,对付韶懿郡主的计划,也都是在幕后进行,为免此事牵扯到韩氏族,韩六出于谨慎,不主动联系暗子,也不主动露面,在士族看来,这是出于谨慎,完全没有问题。

若有问题,韩六肯定是要事先和族里传信。

韩六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贺知县反水,软禁了韩六公子,成了他们一步错,步步错的元凶。

于是,暗子们传出的消息,是张氏状告事成,但韶懿郡主也不好对付,牵扯上了周厉王逃过一劫,还抓了十八个,煽动百姓的二混子,去州府衙门告状。

士族的反应,几乎和当初的贺知县当初一样。

张氏告状一事,原也只是为了给韶懿郡主扣一顶干涉朝纲,祸国乱政的罪名。

一计不成,但张氏公然拦截韶懿郡主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