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
大眼,看得眼花。
他以为指挥官说的开炮是战斗,也是真正的战斗指令。
但随即林佳绪便知道,自己想错了。
城内人员的动作确实是在攻击异形,但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阻拦,目的是给外层舰队争取时间。
城外的各个船舰在变形。
随着炮弹阻拦下异形和污染兽步伐,各个船舰变化重组,钢板连接成长条。
随着海浪起伏,城外的船舰变成钢筋铁骨筑成的无边无际城墙,城墙上的人员快速展开攻击。
而随着余指挥官再次发话,阵阵硝烟战火连绵。
此刻,真正全面开战。
外城犹如蜿蜒不绝的长城,又犹如一条护城河阻挡着所有的危险和敌人……
可林佳绪看着眼前的画面,却恍惚想到了龙。
那个中州的守护图腾。
沉眠的游龙被惊醒,看着企图侵占自己领地的敌人们,它狂怒地甩动,随着浪花涛涛翻,怒吼驱赶着外敌。
真正的交战在炮弹爆鸣声中响起。黑色的血夜和硝烟在弥漫,即使是狂风暴雨也无法阻拦战争的疯狂。
震撼。
林佳绪很是震撼。
不过他的表现并不引人注目,因为即使是创造了眼前这一幕的科研人员和指挥人员们,他们也在为他们创造出来的成果,以及此刻海上无情的厮杀和战斗而感到颤栗。
指挥室里没有一点声音。
沉默的空气并不尴尬,甚至可以说得上热烈。
就算没有人说话,林佳绪也知道,他们的心情是和自己一样激动的。
因为他看见所有安静的科研人员难以抑制地抿着唇,握拳激动,热泪盈眶。
不知道他们是高兴得想哭,还是难过得想哭,就连闻教授的眼神里同样是复杂的情绪。
但林佳绪心态却并不完全与他们相通。
林佳绪很诚实的,小声的,打断了闻教授的感慨:“教授,大家为什么要哭不哭的?连港城的变化,他们不该早有预料吗?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像第一次实验成功?”
闻教授没有因为他的问题生气,只是叹口气。
累了,孩子爱说大实话,不看场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摆摆手,没有回答。
朱教授却笑了笑,眼神温和而饱满地看着外面的景象,她语气复杂道:“因为准确的说,我们也的确从未进行过完整实验,这是连港城第一次进行真正的全城形态切换。”
“第一次?”
林佳绪下意识也看向窗外。
暴风雨里连港城的战士们,以及已经和人形异形正面对上的终迁,还有普通人都在作战。
“对,第一次。”
朱教授道:“佳佳,你知道这座城的另外一个名字吗?”
林佳绪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问这个,沉思,抬眸道。
“是息壤。”
林佳绪回想着资料中的说明:“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注]
大意是,大禹之父鲧为了治洪水,窃取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住洪水。
朱教授听见这句,情绪顿时更复杂:“没错,就是息壤……”
林佳绪快速回想相关资料。
他来时匆匆看过几眼终迁搜集的连港城资料。
虽然关于这座城市会变形的事情是没有的,但有关于这座城市的一些介绍林佳绪还是记下来了。
比如除了渔民之外,其实还有不少异兽会在中州海域游走,和大部分海岸城市人民关系还不错,但现在时间不对,那些异兽都不在连港城,而是在其他海域。
除此外,还有关于一些杂七杂八的城市介绍,其中就有关于连港城别称的部分,林佳绪刚好记下了。
林佳绪疑惑道:“适合的词应该很多,可为什么是息壤?”
说起这个,朱教授笑了笑道:“其实我们有想过要用方舟,或其他词,但方舟被美丽国的一艘航母用了,那时就有人说为什么不用中州的神话,我们也有自己的传说和传承,用自己的文化不是更好吗?于是我们就思考起用中州的词。”
林佳绪认真倾听。
她继续说道:“上古传说里,息壤可以止洪水滔天,而在现代衍生含义里,息壤可生生不息,培育生命。”
人类面对异形只能将将固守一方,何况面对自然伟力?
人类的力量再大,在面对自然凶残可怖的一面时,仍然没有一丝抵抗能力。只要一场灾难到来,可以让他们建造出来的城池毁之一旦。
何况从无到有的发展更是困难。
连港城的出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异形还未出现之初,国家就有过展开相关海上军事防御的研究和防御项目的想法。
但在平稳的时代里想要真正展开进行研究并不容易,建造这么一座城市要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都极为庞大,如果不是必要,国家不可能投入这么多的资源。
后来污染出现,从某些角度来说,污染和异形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有关项目的展开和发展。
那时连港城作为相关计划的研究地点正式开设项目,可就算是那时候,人类真正活动的主要区域依旧在地面,也因为其他种种原因,还是没能真正的进行下去。
连港城真正成为海上军事城的关键是在八年前,在连港城彻底被海水淹没之后。
它的沦陷既是危难,也是促进连港城从地面城市转为海上城镇的机遇。
一座座海岸城市成为海底城市,中州真正意识到冰山不断消融,海平面不断上升带来海洋的问题代表着什么。
他们无法再置身事外,海洋会是中州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从那时起,连港城在暗中逐步发展海上军事与防御,各路科研人员暗中前往这座不存在的城市,开始进行研究并加快改造。
实施从地面城市到海上船港城市的转变,再到后来海上军事防御工程以及海上堡垒基地的改造。
从最初的海上军事防御建设概念出现,直到如今的海上堡垒,期间跨度了二十多年。
计划无数次修修改改,甚至一度可能因为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停滞。
后来真正进行研究和改造,又因为在海上恶劣环境以及末世环境阻挠,导致事倍功半,困难重重。
直到今日,这种城市原本预想的雏形才算是真正出现。
可以说,连港城能有如今的变化,其中耗费了不知多少科研人员的心力。
这么费劲为什么还要干呢?
林佳绪没问出来,但眼底明晃晃写着这个问题。
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执着?
朱教授轻声叹气:“就当是我们这些老骨头的执念作祟吧。比起远离故土的方舟,我们更希望止洪排难,人民百姓依旧能扎根在这片土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