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
的事情说完,他挨着乌拉那拉氏悄悄道:“额娘,我觉得皇祖母不愿意迁宫可能跟这个事情有关系。”
乌拉那拉氏表情复杂的看着儿子,这孩子怎么就能这么敏锐呢?
不,或许不是儿子太敏锐,而是他单纯,身边人的关系简单,知道的信息也少,没有先入为主,所以才能察觉出不对。
像她们这些早就知情的人,只会忽略这个问题,因为对她们来说,这压根不算问题。
后宫母亲不能养育亲儿是规定,谁会觉得规定有问题呢。
弘历和弘昼不就是换着养的。
弘书也就是她生的,别人没资格养,否则弘书现在还不知道跟谁亲呢。
“隆科多是孝懿皇后的兄弟,你皇阿玛,小时候是在孝懿皇后身边养大的,就像弘历是耿氏养的、弘昼是钮祜禄氏养的一样。”
“这个叫做养母,孝懿皇后就是你皇阿玛的养母,所以你皇阿玛叫隆科多一声舅舅,并没有错。”
第30章
错没错的弘书也管不着,他就想知道,该怎么让便宜爹知道他老娘的心结,又该如何解掉这个心结。
弘书趴在体顺堂的廊下围杆上,看着院子里只剩枯枝的盆景,唉声叹气。
好难啊。
如果是母子俩因为误会吵架倒好办,两边解释解释,解开误会就行了。
但现在情况不是这么简单,便宜爹和便宜奶奶因为客观原因分开,几十年来从没有像真正的母子一样相处过。他们之间差的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陪伴,人与人之间没有情感沟通、没有精神上的互相支持,是很难彼此亲近的。
可这种事又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作为如今一国身份最尊贵的两个人,想让他们敞开心扉彼此交心,怕不是比打下小八嘎都难。
尤其两人还都是很内敛的性格。
至于相互支持,两人都早已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不说,他们中间还横亘着一个想过皇位的十四叔,怎么互相支持?
真特喵难啊。
“哥哥~”一道怯生生的声音响起。
弘书转过头,是弘晟。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布?y?e?不?是?????ü???è?n??????????5?????????则?为?山?寨?佔?点
年氏这一胎因为来的不巧,很是艰难,她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才满一岁的弘晟,便将孩子托付给福晋。乌拉那拉氏作为嫡母,教养庶子是她的责任,只能当仁不让的接过担子。
弘书对此无所谓,只要额娘不抵触就好。
“怎么出来了?外头冷。”弘书放轻声音问道,他跟弘晟相处的时间不多,却也瞧出这个孩子胆子有点小。
可能是因为身体不好,常年被关在屋子里的原因?
弘晟糯糯道:“额娘,叫。”
额娘叫他?弘书有点困惑,额娘叫他随便让个下人来就行了,怎么会叫弘晟来,也不怕把弘晟冻病了。
看了一眼弘晟身边跟着的下人,弘书牵着他道:“那快进去。”
“额娘,你找我?”
顺手将弘晟塞给碧珠:“给小七暖暖脸。”
乌拉那拉氏招手叫他过去:“这是你皇祖母册封礼上要用的东西,你帮额娘瞧瞧,可有你皇祖母不喜的。”
她与太后相处不多,只知道太后明面上表现出来的喜好,至于不喜之物,抱歉,还真没听说过。
但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不喜欢的东西。
儿子聪慧敏锐,在太后身边呆了这许多天,应该能瞧出些什么。
弘书大致看了一遍,想了想道:“我觉得皇祖母可能不太喜欢梅花,这里面要是有梅花样式的点心或者纹样,最好都换了吧。”
“梅花吗?”乌拉那拉氏若有所思,“我知道了,还有吗?”
弘书摇摇头,便宜奶奶是一个情绪波动不大的人,他大多数时候也很难瞧出她的思绪和喜好。
等额娘吩咐下人去换之后,弘书问道:“额娘刚才怎么让小七去叫我,外头那般冷,再冻着他。”
乌拉那拉氏闻言瞥了一眼弘晟身边的人,拍拍儿子的背道:“就那一会儿,不要紧。弘晟太安静了,也不爱动,你休息的时候可以带他一起玩一玩。”
弘书察觉到额娘的视线变化,明白这该是下人的自作主张。
年氏情况很严重?弘书猜测着,不然这些下人不会一副想要教导小主子讨好嫡母哥哥的样子。
休假一天后,弘书仍回了永和宫,已经找到便宜奶奶的心结,虽然一时半会儿可能解决不了,他也不会半途而废,就先待着看看,或许等到什么契机。
当然他也没有坐以待毙,在便宜奶奶愿意和他闲聊的时候,旁敲侧击地给便宜爹说好话,翻译一些便宜爹的隐晦表达。在便宜爹每天来请安的时候,尽量先活跃气氛让他能以一个放松的姿态去面对便宜奶奶。
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要过年了。
今年这个年过与不过没什么区别,没有朝贺、没有筵席,只有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素饺子。
弘书吃的满脸菜色,一想到还要吃三年,他感觉人生都没有希望了。
胤禛看到他吃的艰难的表情,摇摇头,让这臭小子吃素就跟要他命似的,不过吃百天而已,跟让他吃几年一样。
这个年胤禛是一天没歇,正月初一还在办公,甚至连发十一道谕旨训诫官员,将朝廷上上下下的大臣小官通通覆盖。
弘书照旧去永和宫当孝顺孙子。
期间听说弘历也朝便宜爹请命来侍疾,便宜爹没答应,倒是看到他想起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在西二所,其中两个还是失学儿童。
——还有南三所的弟弟们,也没学上。
立刻设立上书房,划拉了一堆重臣去上书房给皇子上课。
瞧瞧这名单:马齐、徐元梦、张廷玉、嵩祝、张鹏翮、朱轼、白潢……
当然,这些大臣本职任务更重,大多挂个名,排着班隔两天去讲一回,常设师傅还是以翰林院的侍读为主。
安排了年幼的儿子,还有一个弘时。
弘时已经成亲有子,按照规定,是该出宫开府的,他的年龄也到了可以受封爵位的时候。
这是他的长子,胤禛难得有些踌躇,私心来说,他当然想直接给儿子封个亲王。
但,他对弘时并没有多大期望。
他希望长子能安安分分的当个王爷,可现实呢,现实是有些人会像苍蝇一样扑上去。
心烦的拿起一道折子翻开,是老七请封世子的奏折,再翻一封,是十四快回京的奏报。
看到十四,想到太后,又想到弘书。
胤禛唇线绷直了些,思考片刻后,执笔书写条陈。
封皇三子弘时为贝勒,着内务府择一地为府邸;封弘曙为淳郡王世子;封弘春为贝子。
条陈被送出去,由专门的官员润笔扩写成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