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5


说已经被放回家了,你觉得哪个是真的?”士兵将路引还给李三桩,催他,“去去,快走。”

李三桩急忙拉着板车进城,离开时还能听到另一个士兵在说:“这我哪儿知道,我还听见有人说,张四已经被同牢房的人打死了呢。”

“啊?还有这种说法……”

后面的就听不到了,李三桩一边艰难的拉着车,一边不由自主地想,这个张四是哪个张四?听老爷们的意思是打死人了?没听说啊。

李家坳虽然归顺义县管,但它的位置其实在顺义县和京城中间,附近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镇子,叫李桥镇。李家坳的村民们平时很少出门,就算要买什么东西也多是去李桥镇,很少去顺义县。

李三桩已经是李家坳出门次数最多的村民了,别看他一靠近京城就唯唯诺诺,但在他们村子里他可是有名的胆大之人,不然也不能在冬闲的时候跑到京城来打短工做蜂窝煤。

径直奔向‘蜂窝煤’铺子,一路上李三桩时不时就能听见有人说张四的名字,这让他越发好奇,张四究竟是哪个人物。

到了铺子,李三桩熟门熟路地拐到后门,探头一看,今日轮值的是熟人,伙计齐树。

“齐小哥,您在啊。”熟人的标志就是李三桩从称呼老爷换成了小哥。

齐树正在看报纸,虽然他认识的字不多,但这报纸上的内容他已经听人念过许多遍了,如今连蒙带猜地也能假装自己看懂。

“哟,是你啊,现在不是地里正忙的时候,怎么进城了?”齐树放下报纸,看到李三桩拉来的板车,“嚯,这个天气,你打哪儿弄来这么多。”

李三桩笑道:“我家那口子又有了,害喜,非说想吃我上回带回去的点心,没法子,只能把地放一天。我想着不能白跑一趟,就去镇上收了一些用过的煤球,您这儿价钱公道,还能赚几个铜板。”

这几年,蜂窝煤已经成功走入千家万户,除了出门就能捡到柴火的农村,一般镇上的百姓都会选择蜂窝煤。

而用过的煤球回收,是内务府带起来的风气,主要就是用来培育盆栽,因为有弘书的插手,所以内务府定的回收价格会高一些,一文钱60块。

李三桩在镇上一文钱100块的收上来,拉到京城来其实也赚不了多少,但怎么说,赚一文也是赚,他又不拿这个当正事做,只是这一趟顺便而已。

“行,你说数吧,我就不数了。”齐树对李三桩还算熟悉,知道他性格老实,不是那偷奸耍滑的。

李三桩报了数,齐树用笔记下账,然后给他数钱,边数边问:“对了,我记得你是顺义县人?”

“是。”

“那你们县最近那个张四杀人案你知道什么内幕不?”齐树道,掌柜的最近天天在谈论报纸上的几个案子,他要是能问到点新消息,也能讨掌柜的欢心。

李三桩没想到齐树竟然也这么问他,不过面对齐树他的胆子大些:“齐小哥,您说的这事我也是才知道,还是因为方才在城门口兵老爷问呢。”

“这样啊。”齐树有些失望,将钱递给李三桩,“那算了。”

李三桩接过钱,陪笑道:“齐小哥,我能问问,这事是贴了皇榜吗?我这一路来都听人在说。”

“什么皇榜。”齐树笑喷,拿起刚才放下的报纸,“是这个,报纸,这上面写的。”

李三桩不知道什么是报纸,但上面满篇的字让他很是敬畏:“原来是书啊。”

“不是,报纸不是书,算了,跟你说这个干什么。”齐树摆摆手,举着报纸又看起来,“行了,快去买你的点心吧。”

李三桩拉着自己的板车离开,一路来到点心铺子,用方才卖煤球的钱买了几块点心,舒了口气:“应该够婆娘吃了。”再看向板车上剩下的几小捆柴火,“再把这些一卖,这一趟就不是光花不挣了。唉,虽然现在柴火价格涨了点,但大家都只要一二斤的备着用来引火,不像以前,背几百斤进城,一家就能买光。”

嘟囔着这几年的变化,李三桩拉着板车找上以前的老客户,很快就将柴火卖的差不多,只剩最后一小捆:“算了,出城吧,从这儿城门口还有一段路,应该会有人要。”

李三桩转上大路,正想吆喝两声,却先听见一声童稚的吆喝:“卖报卖报,新出的《京城周报》!张四被判五月劳役,已经回家。”

等他循声望去,那声音的主人已经被淹没。

“来一份。”

“给我一份。”

“别抢!”

“抢什么,你识字吗?”

“老子比你认识的字多!”

李三桩看着争抢的人,不由羡慕:“城里人果然都很有钱,书这么贵竟然都抢着买。”他不识字,也从来没进过书铺,只有一回听见镇上的童生老爷抱怨书铺太黑,一本书竟然要二两银子,从此留下了书本很贵的印象。

买报的人虽然产生口角,好在没闹起来,被各自友人拉走了。

人群散去后,赵七松了口气,接着就眉开眼笑,他领了60份报纸,已经卖出去一半,剩下的今天应该能卖完。

真好,卖完又能领工钱了。

赵七迈开步子,准备去下一个地方继续吆喝,走两步发现了一直看着他的李三桩。

虽然这人赤着膊、衣裳也有补丁,但赵七不是没碰见过穿着补丁衣裳买报的人,因此他笑着迎上去:“大叔,是要一份报纸吗?”

李三桩没想到只是多看了几眼,这孩子竟会过来问他,连忙摆手道:“不不不,我、我买不起。”

赵七愣了下,猜到这人应该是不知道报纸的价格,连忙笑道:“不贵的,只要两个铜板一份。”

“两、两个铜板?!”李三桩震惊,他刚才买的那点心一块都不止两个铜板。

李三桩心动了,虽然他不识字,虽然不知道这报纸买回去有什么用,但是、但是它只要两个铜板啊!他一斤柴火都卖四个铜板呢!

这便宜不占简直就是吃亏!

李三桩的手自己钻进怀里摸出两个铜板:“来一份。”

“好嘞。”赵七收下铜板,递上一份报纸,一蹦一跳地离开。

李三桩摸着手中的报纸有些恍惚,他、他竟然买书了,他李三桩竟然也能买书了!他老李家的祖坟是不是要冒青烟了?回家,回家,回去就把书盖在婆娘肚子上,这一胎一定能生个有出息的小子。

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李三桩踏上了回家的路。

第二期《京城周报》继续大卖,四天时间,两万份全部卖光,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人们大声地讨论着上面刊登的新闻。

弘书看着报社交上来的调差报告满意点头,看来下一期可以继续增量,先增三千份吧,步子别迈太大,一步一步来。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