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3
翼的,好像生怕惹他不开心一样。
“怎么回事?”弘书叫来周业,皱眉问道,“是不是有人打着我的名义为难葛荣他们了?说实话。”
周业苦着脸:“没人为难葛师傅他们,就是…就是…”
弘书不耐烦了:“就是什么!”
周业吓了一跳,扑通一下跪下,闭着眼睛快速道:“主子恕罪!就是内务府上下最近有个流言,说您是内务府的煞星,每次您一不高兴,内务府就要血流成河。”
“大家就、大家就…不敢惹您不高兴…”声音越来越弱。
弘书:“……”
就是一个大写的无语!
“这种屁话你们也信?”弘书忍不住爆粗口,“我统共就收拾了内务府两次,一次造办处总管窃取机密,剩下就是这次,那次不是事出有因?”
周业偷偷看了他一眼,弱弱道:“还有、还有雍正元年那次……”
雍正元年?弘书皱眉,完全不记得自己有对内务府动手过。
周业轻声提醒:“李延禧……”
李延禧?弘书想了一下才想起来,是阿玛登基后的第一人内务府总管,就是因为他被搞下去了,来保才能上位。
“……”弘书翻了个白眼,“那也是他自己犯事被皇阿玛抓住,关我屁事。”
“是。”周业低眉顺眼,一副您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样子,活脱脱一个被人欺压的小媳妇儿,“奴才回头就将那些传流言的人送去慎刑司。”
弘书没好气的道:“算了,说就说吧,就当是给他们脑袋上多悬根线,让他们把皮绷的紧点儿,不该伸的手别伸。”
“是。”
“行了,去把葛师傅叫来吧。”弘书过来造办处是有正事的,这不马上就要万寿节了嘛,他得提前给阿玛准备生辰礼,还得是十分用心的,否则那小心眼的阿玛能记一年,时不时就拿话点你。
和葛荣说清自己想要的东西,弘书才离开造办处,出宫去见弘时。
网?阯?发?B?u?y?e?i????ù???ε?n????????????﹒???ō??
弘时在雍和宫等他。
允禧和弘暾到底是历练出来了,面对弘时的突然造访只初时流露出一些讶异,后面就完全是好叔叔好堂弟的样子,让弘时的精神放松了不少。
“小六,你终于来了。”允禧夸张的捂着肚子,“你再不来我都快饿死了!”
弘书让人提前打过招呼,今天要和他们一起用膳联络感情,至于事情,在饭桌上边吃边说。
弘暾笑着起身:“六弟既然到了,那我就去让人传膳吧。”
弘暾以前一直称呼弘书为六阿哥,这个称呼虽然没问题,但也显得关系没那么亲近,这阵子因为书局之事两人频繁单独接触,时间长了,弘书就让他改口叫六弟,弘暾犹豫了一下也就答应了。
因为提前说过时间,所以厨房掐着点准备,饭菜很快就摆满了一桌子。
真有点饿了,几人便先将肚子填个半饱,然后有一搭没一搭的夹着菜说话。
允禧道:“小六,听弘时说,你想让他教孩子?你这是又有什么新计划吗?我可先说好,报社这阵子虽然进项不少,但这几个月投入的本钱都还没赚回来呢,你可别打报社的主意。”
弘书看他一副防贼的样子,没好气地道:“禧叔我发现你是越来越有守财奴的潜质了,银子只有花出去才有价值,放在那里就是一堆没用的疙瘩,明白吗?”
允禧摇头:“不想明白,我就想守着我的银子。”
“好了,不说废话了。”弘书道,看向弘时,“三哥,你知道报社的那些报童吗?”
弘时迟疑的点点头:“有听说。”他过去这段日子真的是过的醉生梦死,就连这段时间京城最受欢迎的新事物——报纸,他也是那日被弘书说过之后才去了解的。
“他们都是京城各个育婴堂里的孩子,年纪差不多都有十来岁,再过两年,他们便到了离开育婴堂的年纪,大多都会被送到各个皇庄或者矿山去做活。”虽然做的都是最低等最轻贱最累的活计,但对这些孤儿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活路了,要是没有育婴堂的安排,他们大多都会变成乞丐,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然后在某个冬天,冻死在街头。
“我想把他们要过来,把他们培养成会排版、能操作印刷机的工人,或者未来能去书局里打下手的伙计。而这些工作,都要求他们会简单的识字和算数。”
“我想办一个小学堂,请三哥你来教他们。”
第63章
说是小学堂,但其实一点也不小,毕竟在报社当报童的孤儿有200多个。这么些人要让弘时一个人来教,他还真教不过来。
弘书也没想可着他一个人压榨:“禧叔,你问问钱阳他们,有没有品性比较好的好友,可以推荐到学堂来,给三哥打下手。才华、功名这些都不要求,只要识字、能教三百千、会些基础算数和打算盘就行,最重要的是性格要好,能正常对待这些育婴堂的孩子,不要那些眼睛长在天上、会无缘无故打骂孩子的。”
钱阳他们这批编辑和记者,其实也都是读书人,只不过大多都考科举不过,连个秀才也难得,时日久了碍于生计压力,只能放弃科举,做些营生赚家用。因为只有个童生的功名,在京城这地界,想找个蒙师的工作都难,好些的便去写话本子、或者在街上卖字卖画;写不出话本子、字画又都不好看的,要么代人写信赚个糊口钱,要么去书局接活,在雕刻版上写字,一块雕版也就赚几十文;连这些都做不了的,就只能回家种田了。
像他们这样的读书人,并不在少数,因为被致力于科举功名的主流读书人们看不起,早已被开除出读书人的行列。就算他们现在在报社供职写文章,也依然如此,因为他们写的都是大白话,传统读书人们或许会看个热闹,但心里还是瞧不起的。
弘书可不在乎这些,什么功名不功名的,他只知道,在这时候,能识字、能写大白话文章,就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再说,他也没打算将这群孩子培养成能出口成章的程度,只是简单的识字和算数,这样的老师足够了。
“好。”允禧答应的很爽快,“其实钱阳他们还问过我,咱们报社还要不要人,他们身边的友人都想来。我想着咱们现在做的是周报,这些人完全足够了,就说等以后要改版了再说。”
虽然主流读书人看不上报社编辑这种工作,但对钱阳他们身边的友人来说,那真是羡慕爆了,月俸高待遇好有名声,背后靠山还是皇子皇孙,这样的好工作谁不想要呢。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一个事,虽然表面上主流读书人都对此不屑一顾,但其实私下里,有不少秀才举人什么的都来跟允禧自荐过,打的主意就是想攀上弘书,以谋求仕途。可惜允禧被弘书明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