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
姥特地嘱咐过这边冬天冷,让奶奶帮我把棉衣改了。”
“你姑姥姥就是能操心,自从我说这边冷,年年写信都要问。”
单秋芳笑,严雪眉眼也弯弯的,“姑姥姥是关心你,她这次还让我捎了不少地瓜干,给你跟孩子吃的。”
“这么远还让你背东西,也不嫌乎沉。”单秋芳嘴上抱怨,眼里笑意却更深了。
她带着严雪挤出人群,“先去我那吧,我给你做好吃的。等明天歇好了,再去林场。”
“还是先去林场吧,早见完也能早放心,我奶奶和我弟弟还在家里等消息呢。”
到底是远房亲戚,还许多年未见了,严雪并不想打扰人家。何况这年代房子都挤,城里粮食还是按人口供应的,别说招待客人了,有时候自家都不够吃。
她甚至没想让单秋芳陪着她去,还是单秋芳见实在劝不住,找了个熟人让去自家说一声,坚持穿越大半个澄水,把她带到了森铁车站,“去林场得坐小火车,那边偏,有些地方还没修路,客车开不进去。”
实在没忍住又问:“真不先上我那儿去?”
“我要是真在这落户了,还愁以后没机会?”严雪笑,“到时候一定带着谢媒礼去谢你。”
“你能过好就行,我还贪你那点谢媒礼。”
森铁火车站不大,只有一排小平房。两人进去的时候刚好有一趟小火车要发车,单秋芳找人一问,立马拉着严雪往里跑。
“就是这趟,现买票不跟趟了,上了车再补。”
她把严雪推上去,自己刚要上,后面有人喊:“秋芳姨!秋芳姨在这吗?”
单秋芳脚都踏上了铁梯,下意识回头,“谁找我?”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迅速滑过来,鞋上套着的自制冰鞋都没解,就跳上了台阶,直喘,“你、你家大强掉冰窟窿里了,我妈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
话还没说完,单秋芳瞬间变色,“大强掉冰窟窿里了?救上来了没有?”
这可是三九天,零下二三十的温度,搞不好要冻死人的。
小姑娘虽然着急,口齿却还算清晰,“救上来了,当时老多人都在附近溜冰……”
“我这就回去。”单秋芳跳下铁梯便跑,人都跑出去六七米了,想到什么又匆匆回头,“我家里有事,小雪你先自己去。人叫齐放,在金川林场,你去一打听就能找着。”
“我也去看看。”
严雪听得清楚,赶忙拎起刚刚放下的行李,才转身,火车已经晃悠悠开动。
随着乘务员“砰”一声关上门,那一大一小两道身影也迅速消失不见了。
直到入夜,又是吃药又是拿高度白酒擦身,总算把孩子的体温降了下来,单秋芳才突然想起一件事。
这边叫金川的林场有两个,一个金川,一个小金川,她当时应该没说错吧……
第4章 上山
严雪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她找乘务员补票的时候。
饶是她清楚记得单秋芳说的是金川,还是忍不住问了句:“有两个金川林场吗?”
她怕单秋芳当时着急,没把话说清楚。现在车都开了,她也没法回去找她确认。
乘务员拿着票夹头也没抬,“一个金川,一个小金川,开采时间不一样,票价也不一样。”
严雪略一思忖,最后还是掏出四毛钱,买了去金川林场的票。
单秋芳既然说是金川,那就先去金川找找看。实在找不到,再去小金川找也来得及。
乘务员说两边离得不远,也就一站路,顺着火车道就可以走过去。
小火车车道窄,内部空间自然也要小许多,没有长座位,两边都是双人座。严雪补完票,在靠近过道那边找了个位置,才坐下没多久,窗外就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
关外的雪和关内的很不一样,有种张扬不羁的肆意,一旦下起来,仿佛天地间都只剩下这一种颜色。
火车刚开出澄水的时候,窗外积雪还只到小腿高,停了两站后就明显没过膝盖了。雪花落得大,也很快开始遮挡视线。
严雪在车上晃了一个多小时,才听乘务员穿过车厢报,金川林场到了。
澄水那个森铁的车站虽然小,但好歹有个车站,金川林场连站台都没有,最后一阶严雪完全是跳下去的。
她站稳脚,隔着雪幕打量了下这个全然陌生的地方。
自从五几年国家开始对长白山林区进行采伐,十几年间先后在澄水建立了数个林场。金川算是比较新的,位置也比较深,刚好处在群山之中一个山坳里面,粗略一看,少说也得有二三百户人家。
因为下雪,路上人并不多,还是有个跟她一起下车的阿姨见她眼生,主动问了她一句,“闺女你找谁?”
“大姨您认识齐放吗?应该是这几年才来林场的,人很高,有一米八,长得也很好看。”
对于这种突然而来的热情,严雪倒不认生,更不会像一般年轻姑娘扭扭捏捏,特征说得很清楚,力求精准地找到人。
那阿姨显然没想起来,但人真的很热情,直接把她带去了场部,“人都是他们管的,他们肯定知道。”
这回总算问到了,金川林场的确有个叫齐放的年轻职工。好消息是单秋芳没说错地方,严雪不用再跑一趟小金川了;坏消息是今年伐区位置远,采伐任务重,为了节省时间,采伐队现在都住在山上,平时根本不下来。
“要不你先在招待所住一宿,看看明天有没有通勤车上去。”场部的人建议。
等人下来不现实,从林场上山的路又远,雪还厚,靠两条腿走上去,天黑都不一定能到地方,更别提严雪还不认识路。
严雪点点头,笑着跟对方道过谢,正准备拉上围巾去不远处的招待所入住,场部门一开,又有人走了进来。
“你先等一下。”刚那人突然叫了她一声,问来人:“你那拖拉机修回来了没有?”
W?a?n?g?址?发?b?u?页?ⅰ????u?????n???????2?5?????????
“修回来了,正等着调内燃机往山上运呢。我看这批RT-12早晚得废,用十几年了,老毛子那边现在还不给咱们供应零件,隔三差五就得趴一次窝。”
来人三十左右的年纪,一身肥肥大大的蓝灰色棉大衣,显然和他还算熟悉,一面抱怨,一面解了手闷子到铁炉子边烤火。
场部的人也很无奈,“坚持坚持,过这个年就好了,我听说局里今年要调两台新出的集材50拖拉机过来。”
“别又跟之前那批东方红54一样。”刚进来那男人依旧撇嘴。
长白山林区最早开始采伐的时候,运输方式极其原始,冬季使用牛马拉爬犁,俗称牛马套,夏季放排。
五十年代引进了一批苏耳关的集材拖拉机,效率才有了大幅度提升。可惜后来又赶上**放卫星,各林场争着打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