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
,将长指穿进她指间。
男人常年与机械打交道,指腹有茧,指节有力,倒和她的白皙小巧形成了对比。
严雪下意识就回头去看二老太太,发现老太太正低声哄着小肥仔再吃一口,并没有注意这边。
再回头,男人一双桃花眼还静静注视着她,手上的力道也紧了紧,她就没有动,任由男人这么牵着。
有些事,是只有两个人才知道的秘密。有些心情,也只有他们彼此最能理解。
在这还有两个人存在的房间里,在这无人注意的地方,夫妻俩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
然后两人就听到身后“啊”地一声,下意识看去,小肥仔已经望着这边,连辅食都不吃了。
尤其是见两人望过来,他小手指着这边,啊啊又连叫了好几声。
这回连二老太太都看了过来,看得严雪赶忙抽回手,祁放也从她手里拿回信,“都看完了?”
两人神色如常,就这么把牵在一起的手松开了,然后那边小肥仔竟然也不叫了。
这让祁放不禁看了他一眼,等二老太太转回去,立马重新牵起严雪的手。
小肥仔那嘴都张开了,大眼睛看到,马上又转过来,啊了一声。
这回不仅啊,他小手还撑着身子往这边使劲挪,冲着严雪和祁放一通比划。
老太太只能又拿着勺子看了过来,“这是咋了?”完全不明所以,“是不是想要妈妈喂啊?”
要不是这父子俩一个不爱说话,一个不会说话,严雪都觉得他俩要隔空吵起来了,只得过去接了碗和勺子,“我来吧。”
一到炕边,立马就被小肥仔拽住了衣摆,小肥仔还紧贴着她,朝男人又啊了一声。
这可真是,见过和别的小孩子争怀的,这还有跟自己爸爸争怀的,严雪都感觉男人脸色不好看了。
果然辅食喂完,二老太太拿了碗和勺子下去,祁放立马走过来,低头看儿子,“祁严遇。”
祁严遇小朋友表示不听不听我不听,整个人都扑到妈妈怀里,两只小肥爪将妈妈抱住。
“她先是我媳妇,才是你妈妈。”祁放竟然还试图跟儿子讲道理。
然后祁严遇小朋友干脆连脑袋都钻进了严雪怀里,只留给爸爸一个刚剃了胎发的后脑勺。
祁放还想再说什么,严雪实在被这父子俩弄无语了,“祁放你七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听懂人讲道理?”
祁放不说话了,就是桃花眼还看着儿子,让人很怀疑他是不是想攒着等儿子能听懂的时候一起算。
严雪干脆给他找点事做,“我去商店要了几个烟盒,你帮我写点东西。”
这回男人的目光总算从儿子身上挪开了,“写什么?”
“就写江城市长山县澄水镇金川木耳栽培基地。”严雪说,“前面几个小一点,金川木耳栽培基地大一点。”
祁放立马拉开写字桌的抽屉拿了钢笔和纸,“一前一后还是上下两排?”
“上下两排,下面再另起一排写‘联系电话:XXXX……’”严雪要做的是简易版的名片,红石林场这事还是给她提了个醒,得防着点人冒名顶替。
生意被抢了倒是小事,还可以重新找,要是名声被人搞坏了就不好了。
别的她不敢说,至少红石林场的木耳品相肯定不如他们金川的。
那边耳场通风本来就不好,木霉又耽误了一段生长时间,还换了两个核心成员。
严雪有时候都怀疑赵书记是想把这个基地搞好,还是不想把这个基地搞好。
还是弄个名片,以后要订货,统一打金川林场的电话,省得再有人冒名顶替。
严雪跟商店要的是那种成条的烟盒,拿回来剪成一样的大小,在背面写字。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页?不?是?ì???u?????n?2?0?2?⑤?????????则?为????寨?佔?点
两口子商量了下,最终决定上下两排都用钢笔写,中间“金川木耳栽培基地”用毛笔,写簪花小楷。
刘卫国一看到那些名片就“哟”了声,“这玩意儿好,你家祁放写的?”
“你先凑合着用。”严雪说,“回头我看看能不能弄到厚纸板,找个印刷厂印。”
市面上目前能买到最厚的就是牛皮纸,做包装袋行,做名片还是薄了点。
名片准备好,再就是要带去省城的样品,刘卫国出发前,还被严雪安排着又去了趟县里。
回来忍不住跟严雪说:“还真让你料中了,东西确实不如咱们的,县蔬菜副食商店还当成咱们的卖。”
这让他脸色着实有些不好,如果不是严雪有准备,他们之前的好名声就要被搞臭了。
严雪倒不是特别意外,任何年代山寨这东西就没有少过,何况他们这连个品牌都没有,怎么说还不是人家一张嘴的事。
金川林场的木耳可是上过省报的,蔬菜副食商店的人不说木耳是金川的,难道说是红石的?
而且他们去年卖的就是金川的,很多人也知道,谁会想到今年突然换了供应商。
其实一开始看到红石林场的货,县蔬菜副食商店也想皱眉,照比去年金川林场的实在差太多了。
品相就不说了,金川林场的晒得各个整齐漂亮,个头也大,红石林场这些却明显参差不齐。
负责这事的采购员当时就和红石林场的人理论起来了,“你们这明明不是金川林场的货,为啥不说清楚?”
红石林场的人脸皮也是够厚,“我们这也是金川林场的,金川林场买的菌种,金川林场指导种植的,不然谁会种这个。”
又信誓旦旦,“不是我们卖给你的东西不好,是今年年景不好,不收山,金川林场今年的木耳也这样。” w?a?n?g?址?F?a?B?u?页??????????é?n?②?????????????o??
这县蔬菜副食商店的人就不太敢确定了,主要是不了解木耳种植,不知道这东西根本就和收不收山没关系。
他们县就在长白山脚下,倒是知道山货存在收不收山的说法,要是哪年不收,不仅数量少,个头也不大。
而且最关键的是,定金他们都交了,东西又不是坏了,想退也没法退。
红石林场的人也知道,“再说我们这不是给你们便宜了吗?比去年便宜不少呢,你们三块四卖,怎么也能卖出去。”
说着还朝他眨眨眼,什么意思蔬菜副食商店那采购也知道,脸色虽然不好看,还是把货款结清了。
去年木耳卖得快,没等过年就全卖光了,蔬菜副食商店的人也等着今年进新的呢。
东西到了,照例内部的人先买,然后搬过来一看,全都皱起了眉,“咋和去年的差这么多?”
“今年不收山,木耳品相不好。”那采购能怎么说,只能搬出红石林场那套说辞。
他还劝众人,“也就是看着没去年的好看,吃起来一样的。再说这不是还便宜不少吗?去年可没这个价。”
但还是有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我去年买得多,家里还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