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
皇五帝中的炎帝神农氏,长住在火云洞中。好吧,他知道了,是女娲娘娘那边的意思吧?
东方天庭的仙神,上古的龙族,人间的帝王,再加上他这个西方灵山的佛子,很好,差不多可以说是一网打尽了。
金蝉子摸了摸下巴,幽幽地叹了一声。
这就是量劫的力量吗?
他此刻方才隐约意识到这背后的意义,天地量劫绝不是平时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可以令整个洪荒为之动荡的力量。他也终于懂了多宝道人对他的担忧。
西方的两位圣人让他一个不通佛法的人去参与这一场劫数,显然没有安什么好心。他在圣人们眼中,大概也就是一颗比较好用的棋子吧?
此一去,劫数重重,如履薄冰,也不知他是否能走到尽头。
面对如今困难的局面,金蝉子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要不……他躺平了吧?
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躺平当咸鱼!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如躺平当咸鱼!
问君能有几多愁,不如躺平当咸鱼!
只要躺得够平,谁能拿他怎么办?
他一边在心底恶狠狠地想着,一边老老实实地把这几个名字告诉了金灵圣母。
西天佛子合十双掌,神情之中便也带着几分虔诚:“愿与诸君同行,为这世间芸芸众生取得真经,渡尽世人。”
虽然众生压根不知道这件事,但是大家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的时候,还是很喜欢带上他们。
金灵圣母含笑点头:“佛子慈悲,此事我会转告玉帝。”
金蝉子在心底微微叹气:他哪里算得上慈悲啊?
分明他生长在灵山之上,天天聆听着佛法,佛祖是他的师尊,众佛尊称他为佛子,可他的内心深处偏偏不信那所谓的佛。若非如此,他又怎会对佛法一窍不通?
多宝对着他摇头叹气时,他心中也很是无奈。可是他打心底里不信佛,又如何能通晓佛法?
明明他师尊也不信佛啊,虽然他表面装得很好,但是金蝉子又哪里看不出来?若是一个真正信佛的人,又岂会收下他这个对佛法一窍不通的人当徒弟?外人还说他是佛祖最喜欢的二徒弟呢。
但是多宝道人就是装得比他好,外表瞧上去也是极靠谱的模样。也不知道他师尊是怎么做到的?
金蝉子胡思乱想着,这一想,便等到了天庭上众仙神为西游取经的人选明争暗斗的时候。
显然,对于他提出的人选,还是有不少人是不满意的。
*
老子的善尸本来就在天庭上当他的太上老君,因而他对于这一场争斗可以说是从头到尾都看在了眼里,此时对着他两个弟弟娓娓道来,不多久就将此事说了个明明白白。
“西游取经的人选说重要也算重要,说不重要也确实不过如此。”老子道,“哪怕是条狗,让人牵着去西方灵山走上一遭,把经书给背回来都行。回头还能给这只狗封个护法菩萨。”
通天道:“但接引和准提的意思,明摆着是让我们给取经人铺路,将这场西游烘托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事。”
如何才能令西方佛门兴盛?
第一步,佛法东传,令所有人见证佛门的强大与慈悲为怀,并真真切切地目睹神迹,从而兴起向佛之心。
第二步,长期传播佛法,使得众人对此习以为常。
第三步,西天取经。在众人对佛法无比向往的基础之下,由取经人从东土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虔诚地前往西方灵山求取真经,历经千辛万苦再带回东土,令此地众生皆沐浴佛法。
这三步走完,无论佛门能不能兴盛,它在世间的影响力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老子微微颔首,对通天的话表示赞同:“正是因为如此,这取经人的人选还是不能马虎了事的。”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ī?f?????€?n?②?〇??????????ō???则?为?屾?寨?佔?点
通天问:“大兄对此可有什么想法?”
老子沉吟一二,又瞧了眼旁边始终没有说话的元始:“元始,你怎么看呢?”
怎么看?
元始凉飕飕地看了他一眼!
那目光仿佛浸透了冬日的霜雪,夹杂着尖刀利刃,没来由地让人心底发寒。
天尊面无表情地站起身来,容色甚是冷淡。他在通天微微仰起首瞧向他的目光之中,平静地走了过来,在他身旁紧挨着坐下,又轻轻握住了他弟弟的手。
老子:“……”
通天微微转过身来,闻着身边之人身上冷淡如霜雪般的微凉气息,那气息几乎将他整个人都笼罩在内。
他抬眸,轻轻地唤了一声哥哥。
元始嗯了一声,敛了狭长的眉目,手掌略微收紧,将通天纤细的手拢得更紧。他低下头,手指轻轻插入对方的指缝之中,紧紧地同他十指相扣。如此之后,他面上方才露出了一点满意的神情。
老子:“???”
元始冷冷淡淡地掀起眼帘,不阴不阳地回道:“兄长自便便是,何须过问愚弟。”
他们兄弟三人之间的座位排序,从最开始的老子坐上首,剩下两人挨着坐;到老子强行介入其中,坐在两位弟弟中间;再到此时此刻,通天被他两位兄长包围在中间,一手还被元始牵着。
不得不说,大家都挺无聊的呢。
通天瞧了瞧他两边的人,又抬眸去看元始,后者正垂眸望他,见他瞧来,眉眼微舒,露出个比早春的风还淡的笑意,却仿佛冰雪消融一般,好看极了。
他定定地看了一眼,微微垂落了眼眸。
罢了,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老子则深深地看了一眼元始,心下微叹,也不再去提别的,只径直开口道:“那为兄便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那位西方的佛子,名唤金蝉子的,他自己已经选定了取经人的人选,只是旁人对此颇有不满,仍然想横插一脚,此时正在天庭之上争执,明里暗里怀疑这位佛子的打算,连带着也质疑那几位被他选中的人。”
老子悠悠地感慨道:“量劫量劫,众人视之如虎,亦有人贪图其间的利益,觉得自己可以从中谋得好处,却不知这样的人反而死得最快。”
“依为兄之见,无论他们争论成什么样都不重要,接引准提想让我们为西游取经铺路,那我们选择的取经人就需得是个‘戴罪之身’,他们因为在东方犯下了罪孽,不得不将功折罪,才需要去西天取经好赎清自己的罪过。”
老子淡淡道:“他们一路所受的挫折磨难乃是因为曾经犯下的过错,而非真经难得,需历经千难万苦。这个前因后果可不能颠倒啊。”
通天若有所思地听着,又听老子继续道:“除此之外,这取经之路也不能太过于顺利,该有的劫数都该安排上,九为数之极,这九九八十一难当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考验取经人各方面的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