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
自己蠢,但嘴已经跑在脑子前面了……楚芃麦捂着脑袋闭嘴。
冷链打通后,老乡们可以自己开网店自己直销地里的水果,他们农场帮着宣传就好。他热情联络起附近的乡里乡亲,比如隔壁寨子的同学,赶摆遇到过的务农大叔,又或是嫁去另一个乡的远房亲戚。
于是,晚上段雪敷着面膜打开X博就看到一条自己完全没发过的博客,罗列着二十几家纳西州新开的热带特色水果网店链接。
段雪:…………
“老板,你给我站住!”知道这件事的袁书艺追着楚芃麦跑出八里地。
做了“坏事”被抓包,楚芃麦边跑边嘴硬:“这些都是我吃过的水果,推荐一下怎么了?我好冤!!!”
……
郑云崖家的别墅客厅。
“你说我冤不冤?人总不能因为事情有风险就什么也不做吧?而且我直觉很准,人品烂的我才不会推荐。”楚芃麦趴在沙发上,手指在比奇身上画小人画,向陛下申冤。
郑云崖面不改色伸出手把对方露出半截腰的T恤往下拉了拉说:“她应该是生气,你不和她商量就做这件事。”
楚芃麦嘟囔:“我和她商量,她又不会同意。唉,我这个老板真是没尊严。”
郑云崖没说话,斜睨过来的眼神却在说:谁让你本人根本没有老板的样子,这样怎么能镇得住员工?
叮叮叮叮叮~楚芃麦的电话响起,他一看来电显示是乡领导,忙接通电话,对面传来欢喜的声音。
“恭喜恭喜。小楚,你们农场终于上了正儿八经的国家台农业节目,给我们乡狠狠地长了一次脸。而且除了华国三农报道,致富经栏目也准备联系你们做一期节目,你们可要好好准备!”
华国三农报道?致富经?
楚芃麦一个翻身打开华视频app。最新一期的华国三农报道点击量竟意外的高,他点开一看。
熟悉的音乐响起,端庄的女主持出现在演播厅里微笑着说:“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这里是华国三农报道……第十八届世界榴莲大赛落下帷幕,华国小伙携华国种植的榴莲一举拿下冠亚军。”
而她身后的大荧幕则同时播放起楚芃麦在大马国参加比赛的视频剪辑,他穿的那一身吉祥物衣服于其中十分醒目。
楚芃麦激动地叫出声:“啊啊啊,还是国家电视台给力,这些都不是官方摄像头记录下的影像资料,是当时国外记者拍完但没有公开的视频。现在终于重见天日了!!!”
郑云崖耳朵疼,捏住楚芃麦的嘴问:“这么激动?”
“当然激动,我的战袍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了!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楚芃麦乐得想在沙发上打滚。
郑云崖:……
他一度怀疑他给楚芃麦做这件衣服是个错误,但对方看上去真心喜欢……唉,算了,喜欢就行。
楚芃麦捧着脸,纤长的睫毛扑闪扑闪:“过两天致富经节目组的人来了,我也要穿这件衣服。”
郑云崖:…………
你可放过人家正儿八经的农业节目吧!
然而节目组到来后,导演竟对楚芃麦的衣服大为夸赞,说他很懂得制造噱头,有前途!
还特意让摄影师拍了好几段楚芃麦穿玩偶服种地的视频。
郑云崖:???
说实话,他以前没有看过这个节目。他决定现在看一眼,就看一眼……看到了节目以往的标题。
发哥闷声发大财……
泼辣媳妇的黑色诱惑……
啃老六年被赶出家门后……
爷们儿炒公鸡,炒出千万财……
女儿爱这一口,让老爸绝处逢财……
浓浓的营销号味道,用词非常大胆吸睛。难怪导演喜欢楚芃麦这身衣服……
导演组在农场以拍摄榴莲为主,还采访农场工人,期望给楚芃麦立个吸睛的人设,设计一个跌宕起伏的剧本。大城市打拼的青年被无良老板非法辞退,失业的同时还因家庭遗留问题负债累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唉,大娘,你哭行不行?掉点眼泪。想想你英年早逝的女儿和女婿,想想一家子的重担就扛到你年幼的孙子身上,你就不难过吗?咱们要煽情。”导演苦口婆心引导金凤阿奶的情绪。
老板身世悲惨,为母治病欠下巨额债务,多好的煽情素材。他们这个节目的受众年纪普遍偏大,就好这一口。
可惜金凤阿奶配合不起,嫌弃地说:“女人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咱们可是家里顶梁柱,流血不流泪。”
导演被噎了回去:……
幸好楚芃麦及时出主意,掏出他常备的假哭眼药水,给他奶奶用上,过了这一段。
故事继续,走投无路的青年回到家乡帮家里卖草莓被压价的收购商欺负,一怒之下决定自己去景区卖草莓,这一卖就在网上爆火!他自此开启种草莓,卖榴莲还债的人生,依托旅游业,救助野生动物,发展出旅游和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农场发展模式,狂赚几千万!!!
“那个,导演我的农场才开两年,赚不了几千万……”楚芃麦弱弱地说。
导演挥挥手:“我说你有,你就有。这个数字浮夸一点就浮夸一点,看着有吸引力就行。我们节目就是这个风格,以前实事求是的时候根本没人看,最后我就向隔壁《走进科学》的导演取经。”
楚芃麦:难怪变成现在这个风格……
农场的故事拍完,导演也从郑云崖那里弄到他们榴莲比赛的视频,转战附近村寨拍摄农场带来的辐射效应。
楚芃麦吃惊:“这有什么好拍的?”
导演用看小年轻的眼神看着他:“唉,不懂。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除了幻想自己发达,还喜欢幻想衣锦还乡,惠及乡里。”
楚芃麦用爪子挠挠头,他可没觉得自己哪里惠及乡里。唉,他还是太穷了。
但现实却出乎他意料,他们从猫猫头寨走到隔壁村寨,再走到乡镇上,所有人都对他们农场赞不绝口。
寨子里有老奶奶正赤着脚在河里捞青苔。经验丰富的导演有目的走过去问:“老人家,你怎么在这儿摘青苔?多危险,你儿子女儿呢?”
“我啊,无儿无女,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人看着镜头眼神有些躲闪,似有些不自在,继续低下头采青苔解释说,“这活我做惯了的,不危险。”
导演笑了笑:“准备摘来卖吗?”
他提前收集过资料,水衣族的老年妇女经常以采集青苔,烤制后售卖维持生计。
“赚不了几个钱,不如自己吃。”老人把青苔捞起来装进腰间的箩筐里,“农场建起来后,大家生活都好了,不缺这点钱。”
“看来变化确实大,能详细给我们说一说吗……”导演在金凤阿奶那里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