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
夜一直不曾露面的青禾,还是……脑海不可控地闪过明怡方才那番话。
她叫他别去后院。
心里忽然有了不妙的预感,裴越起身抬步越出书房。
苍穹幽深无边,月华藏去了乌云后,层层乌云被卷去天际尽头,叠在一处,黑透了,风雨将至。
裴越抚着廊柱,一步一步来到穿堂。
风更劲了,廊庑下灯盏犹明,映着他那双眸子清亮无比。
只消此刻去到后院,一切谜团便可解开。
没准将她逮个现行。
坐在那张拔步床,等着她回来,质问她,去了何处,做了什么,她是谁,来自何方?
然后呢……
又如何?
该如何?
能如何?
适才唇齿间蚀骨缠绵的滋味犹在舌腔游荡,仿佛嵌入骨髓里拔不出来,裴越深深闭上眼,往后退了一步。
第63章 金殿鸣冤
正月十六晨, 东边天乌蒙蒙的,没有半丝天亮的迹象,卯时正了, 文武百官齐聚午门下的白玉石桥两侧,持笏等候前方内侍宣召。
奉天殿前的丹墀铁甲林立, 侍卫们个个执长矛悬腰刀, 目视前方神情一动不动,端的是肃然屏声,气度森严。
然而值此新春之际, 百官面上却无半点喜色,反而晦暗地交换眼神,甚至连交头接耳都不敢, 显得气氛异常压抑。
少顷, 司礼监一列内侍打奉天殿后廊绕出, 慢慢顺着白玉石阶往下,行至最上一层丹墀,司礼监一名秉笔抽搭长鞭, 三声长鞭过后,奉天殿两侧的大门徐徐被人从内拉开, 紧接着钟鼓声响起, 一位秉笔高声唱贺, “宣文武百官觐见!”
所有官员整齐划一鱼贯迈入奉天殿, 分四列立定。
武将这边以平昌侯王尧和靖西侯梁缙中为首,文臣以内阁首辅王显和次辅吏部尚书崔序领衔,其余官员依次排班立定,当班的吏科给事中并司礼监的内侍负责唱名清点人数。
这一清点,突然发现缺席一人。
“少了谁?”那位秉笔问道。
给事中答, “兵部左侍郎巢正群。”
裴越闭了闭眼,无奈地叹了一声。
殿下倏忽便静了。
昨夜孔明灯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有关少将军李蔺昭显灵的说法甚嚣尘上,而巢正群身为李蔺昭昔日同袍兄弟,李襄义子,难保不感同身受,为此激怀,不来,似乎也能理解。
只是今日乃新年第一朝,巢正群不现身,与大不敬何异,若无过得去的理由是要受罚的。
唱名完毕,数位王爷也依次进殿,立在文武官员前头。
这时,东边天终于露出些许鱼肚白,可惜这一点亮色很快被卷至青云后,厚厚的乌云风起云涌般朝奉天殿压来,叫人心里沉甸甸的。
长孙陵今日当值,这还是他祖母替他讨来的好彩头,预兆他今年仕途顺遂,平步青云,可怜他昨夜没睡两个时辰,今晨一早赶来奉天殿当班,列在这奉天殿外,强打精神。
无疑这一路进殿的官员都在窃议昨夜孔明灯一事,提起均是讳莫如深,心惊胆战,这位章明太子可是大晋的守护神,他的孔明灯齐齐跌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变天,意味要出大乱子。
这对于过惯了平稳日子的官员来说,不啻于一道惊雷。
作为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长孙陵,他不仅没有半分闯祸的慌乱,反而骄傲满满,何故,只因昨夜他亲眼目睹了双枪莲花接班人的实力,那青禾小师妹,年仅十六岁的小姑娘,操起一把莲花门自制的连弩,匣子里装上一大捧厚厚的钢针,听声辨位,一射一个准,速度之快,眼力之精准,叫人咋舌。
他当时钦佩地问了一声,“师妹,这是师傅教的?”
哪知小姑娘阴森森冲他笑,“怎么,想学?”
长孙陵确实想学,手法实在干脆利落,气势霸烈无羁,堪堪学个三成,能叫他打遍军中无敌手了。
青禾笑他,“那你得重新回到你娘的肚子里,打三岁起开始习武,五岁将你扔野兽堆里,你自个儿想法子活着走出来,每日卯时起,亥时睡,一日要射一千箭,且容错率不能到百分之五,扛着沙袋徒步翻山越岭跑五十里回来……”
长孙陵听得神魂俱碎,一时连跟青禾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一万盏孔明灯就这般被青禾给射了下来。
有这样的师父和师妹,何其有幸。
侯了大约有整整两刻钟之久,御书房方向总算有了动静。
皇帝在司礼监掌印刘珍,东厂提督桂山并两位都指挥使的陪同下,迈进大殿。
只见他头戴十二旒冠,玄衣纁裳着身,掀着赤红蔽膝朝蟠龙宝座走来,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又为十二章服,气度雍容华贵,令人不敢逼视。
随着刘珍高唱“陛下驾到”,所有官员包括内外甲士齐齐列跪,高呼万拜,三叩九拜之后,皇帝坐定,唤了一声“免礼”,众人方起身。
御座之人隔着十二旒珠静静扫视群臣,看着底下乌鸦鸦一群人头,压下心中不快,摆袖坐定,示意刘珍开始今日议程,依惯例,司礼监掌印先宣读新年第一旨,昭告皇帝对新年的展望和臣下的期许,可惜开年第一日,乌云密布,夜里闹鬼,满城风声鹤唳,物议沸然。
这等情形下,这道诏书宣读得颇有些讽刺。
可皇帝似乎极有耐心,不疾不徐候着刘珍将所有议程进行完毕,按部就班将今年各部预算给敲定明白,并吩咐各部堂官戮力齐心内修朝政外抵戎敌,争取今年让大晋国力再上一个台阶,甚至为了缓和气氛,皇帝刻意提起北齐公主与六皇子蜀王之婚事,嘱咐礼部一定要大办。
“这也算是新年第一喜,王爱卿,你要费心办好。”
王显神色凝重列出,持笏一揖,“老臣遵旨。”
终于底下鸦雀无声了,皇帝兀自笑了笑,“诸位可还有事启奏?”
当然有事,三法司这边还等着皇帝就除夕恒王勾结北燕一事给个章程,这案子到底要如何审,审到什么地步,几位堂官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可偏都明白此时皇帝因着昨夜孔明灯之变故,心里压着一肚子火,谁也不敢触其逆鳞。
是以无人敢上前。
皇帝见百官还算识趣,心里终于舒坦了少许,瞅着阒然无声的大殿,一个个望过去,忽然发觉少了一人,“巢正群呢?”
当班的给事中立即上前,“回禀陛下,今日臣唱名,不见巢大人身影。”
“何故不来?可有呈表?”
平日哪位官员不能入殿议事,均是要写呈情表章的,否则视为无故旷班,按律要挨板子,重则罢黜,不可儿戏。
那名给事中苦笑摇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