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暮歌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果断将这个活动暂停了。
“今日与往日不同,今天的朝堂,一定很有看头。”
李暮歌毫不掩饰自己上朝没有正事儿,纯粹是去看热闹的目的。
白芍有些好奇,但她身为宫人,不敢多问,只能压下心里的好奇,为李暮歌整理好那修身的红色官袍。
李暮歌觉得紫色和红色真是这世界上最好看的两种颜色,对了,还有明黄色也是。
总有一天,她要穿上明黄色!
李暮歌照了照镜子,确定自己身上没有任何问题后,往紫微宫去了。
她之所以今天早上这么积极,是因为昨天在大公主上车之前,大公主叮嘱她,今天早上一定要上朝。
李暮歌觉得大公主昨天去崔府,除了想要在姜家人面前刷刷脸,顺便盯着太子不搞小动作外,也是想要和太子见个面,摸清楚太子现在和荣阳的关系。
昨天晚上发生的一切,已经让大公主得偿所愿,于是大公主觉得,是时候动手了。
动手干什么呢?当然是对荣阳出手。
李暮歌大概都能猜到,大公主已经查到了西北军那边账本的事情了,户部查账查了那么久,最后甚至连颜士玉都防着了,要说没有收获,鬼都不信。
李暮歌刚进大殿,就看见了站在一旁的宁泽世,路过宁泽世的时候,她低声说:“舅父,今日莫要提及科举一事,安静看戏。”
宁泽世听到那压得极低的声音,有些惊讶地抬头,只看见李暮歌走过去的背影。
他立马到宁疏白跟前,凑到对方耳边说了一下,宁疏白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李暮歌余光看见宁泽世的动作,心中很是舒服,舅父和外祖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是无条件的相信她。
不消片刻,大公主进来了。
随后荣阳进入,太子与她先后脚入殿。
八皇子秦王也来了,除了这几个上朝的熟人外,李暮歌还看见了之前没有见过的面孔。
四公主萦关公主竟然也来了!
还有李暮歌没见过的九皇子李晏清,这两透明人都到场了。
李暮歌粗粗一看,觉得今日来人可真够齐的,出了年纪比较小的十二皇子与十三公主,其余人都到了。
李暮歌按理说不应该在这里站着,她应该跟十二、十三一样,在后宫老实呆着。
还好之前科举改制立功,不然今天这热闹场面,怕是要看不见了。
李暮歌心里感叹自己有先见之明,同时也感叹大公主够狠的。
当初大公主万寿宴上送游隼,在朝廷百官与皇嗣们面前丢大脸,看今天的阵仗,大公主这是要将那日的脸面挣回来,能通知的人,几乎都通知到了。
李暮歌不觉得那几个平日里不见人影,今天突然上朝的皇子公主是自己探听到消息的。
不可能,大公主不会提前泄露消息,要是消息传到太子耳中,今日还怎么搞事。
必定是大公主特意通知,就跟昨天大公主跟她说,今天一定要来上朝一样。
皇嗣一般是按照排名排位,不过李暮歌身有功绩,还有封号,她的品级比没有封号的九皇子要高,比向来不插手朝廷政务的四公主也要强上些许。
八皇子秦王也比四公主与九皇子要强,所以他同样排在面前。
于是站位变成了太子在前,大公主紧随其后,之后是荣阳和秦王,李暮歌站在萦关公主前面,九皇子站在最后头。
因为离得近,所以李暮歌趁着皇帝还没来,拉着萦关公主聊了会儿天。
主要是李暮歌询问四公主身体怎么样了。
萦关公主是个看上去非常温柔的人,几乎算是好欺负了。
她身体不太好,所以平日里脸上总是带着些许苍白,说话时也有些气力不足,所以说话慢吞吞的。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ⅰ???ǔ?????n????〇?2?5?????ò?M?则?为?屾?寨?佔?点
和大部分性情风风火火的李氏公主们都不同,李暮歌觉得比起自己,萦关公主更像是个穿越者。
穿越前肯定是个名门闺秀,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完美礼仪的宅女。
萦关说她身体没有大问题,又体贴地询问了一下宫里良嫔的身体状况,安慰李暮歌不要太焦急,千万要注意身体。
关心到了方方面面。
李暮歌穿越过来后,第一次感受到那种温和的善意,是真的很纯粹的那种来自于姐妹的善意。
这让她一直到皇帝落座,都还有些出神。
好在今日主角名单里没有她的名字,她站在朝堂上,怎么出神都无所谓。
朝会开始,前头又是力行哭穷,六部的人轮番上阵,一个个哭自己部门有多难。
每天难得好像这个国家要亡国了一样,李暮歌都听出茧子来了。
皇帝处理政务几十载,是个熟练工,能从那些哭穷里听出六部的诉求,并且很快解决,这一点李暮歌还是挺佩服他的。
老登能坐稳皇位,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真本事。
听说老登年轻的时候更厉害一些,上了年纪,越来越拉胯,他以前当皇帝的时候,六部不会这么哭穷,是因为发现不哭穷,皇帝会觉得他们部门过得特别好,然后上压力,六部因此改变了方案,成天唱大戏。
李暮歌在这件事上,更佩服六部尚书的能屈能伸,以及灵活应变,还有他们在演技上的无师自通,每一个哭得都比后世明星哭得真情实感。
李暮歌想,其实能理解大臣们演戏为什么那么好,后世明星哭是赚钱的,哭成啥样都能赚到钱,无非钱多钱少的问题,而大臣哭是活命的,哭不好是真会死。
由此可得出结论,人类的潜力无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愧是圣人之言,震铄古今!
在李暮歌无聊到乱想时,六部流程终于走完了,皇帝问可还有事启奏,后排一个言官走了出来。
言官就是御史,李暮歌觉得干这工作的大臣一定一点儿都不内耗,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怼天怼地,每天看谁不顺眼就参谁!
当然,真正开展工作时,御史言官们肯定也很难,他们的工作绝对没有李暮歌想得那么美好,甚至往往工作内容与李暮歌的想象是相反的。
他们不光没法怼天怼地,还得学会打碎牙齿混血吞,他们如果想要加官进爵,想要在朝廷站稳脚跟,必须得“拜山头”,也就是进行站队。
就这么说吧,大庄的朝堂上一定有中立的大臣,但绝对没有中立的言官!
言官想正直,想不拜山头?那就等着一脑袋撞死在柱子上,或者是被调到其他部门,又或者直接被人赶出长宁吧。
大庄的官场是真的黑暗,这国家怎么还没出个黄巢?
李暮歌看着那站出来的言官眼熟的脸,心里胡乱想着,无聊的时候,她的思绪就会变得很跳脱。
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