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7


给阿颜留些钱财也是好的。这般想罢便也没多停留,转头走了。

眼见姜兆甩袖而去,姜二老爷和姜三老爷终于松了口气,两人双手合十,齐齐做了个“老天保佑”状:万望河南道那里的急报是个大事,好叫大哥忙于公事,暂时莫来管他二人的事。

毕竟老娘做的好事还是能瞒一日是一日的好!

“去岁那些民间传言……”那匣子烫手的麻烦在他手上呆了不到一个时辰便上路赶往京城了,崔铎盘腿坐在一张铺了羊毛软毯的席上同一身白惨惨的文吏说话,“你还记得是什么传言么?”

昨儿那夜明珠的事文吏传了个话,去茅房出了个恭,待到回来才知晓自家大人已经将东西送走了。文吏闻言惊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不解的问崔铎为何如此做来。

崔铎昨日并未回答他,今日才把他叫了过来,反问文吏记不记得去岁的民间传言。

“我昨儿想了一晚上这些事。”崔铎托着腮帮子,神情严肃的说道,“总觉得这匣子是个大麻烦,所以赶紧送走了。”

文吏看着两只眼圈乌青的崔铎,下意识的点了下头道:“大人眼圈都青了,瞧着确实一晚上没睡了。”

崔铎:“……”能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么?

文吏没有理会崔铎幽怨的目光,继续摩挲着下巴开口道:“去岁那些民间传言似乎是关于陛下的吧!”

说这话时,文吏下意识的看了看屋门:嗯,关的挺严实的,可以继续说下去了。

崔铎闻言跟着点头道:“是关于陛下的。”

平心而论,当今陛下自即位之后所行所做皆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就算没有做出什么秦皇汉武一般的功绩,却也没犯过什么大糊涂,在各方面看起来都是个明君的表率。尤其在陛下之前的可是前朝的那位暴君,有暴君相衬,只要不犯大错都是明君了。

天子德行似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对,是似乎。

“坐在天子位,万人之上,自然一举一动都被人放大了看在眼里,很容易被人挑刺的。”崔铎叹了口气,说道,“暴君的暴毙说不明白啊!”

虽说二十年前的动乱打到最后,大靖要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可暴君所在的长安城中还有大量兵马,那些兵马世受段氏皇族恩情,是段氏最忠诚的军队。

“彼时城中段氏核心兵马有八万,”崔铎手指比了个“八”字,顿了顿,再次开口道,“虽说与彼时陛下的所摔的几十万兵马相差的有点多,可你莫要忘了大多数权贵还在长安城。”

临到最后关头,大靖权贵被暴君尽数“软禁”在宫中,一来是为了防止他们里应外合,二来……

“这些都是大靖的老牌权贵,数百年的经营早在各处安插了人手,陛下的军中必然也有那些权贵的人手,若是再加上那些人的人手,拼死一击,长安城必血流成河。”崔铎说道,“一个惨胜跑不了。所幸,到最后暴君突然醒悟大开城门迎接,没有在长安城中动刀,按说这等情形下,陛下该留他一命的。”

事实上陛下确实留了,可在暴君被封王离开长安城的前夜却突然暴毙,这件事自然被记在陛下的头上了。

“民间传言暴君都这样了,之所以会死是因为暴君手中握有陛下的把柄。”文吏咳了一声,说道,“我记得最早的传言是陛下无容人雅量,可去岁不知道为什么风向突然变了……”

“风向变是因为陛下没有动那八万段氏亲军的将领,依旧令他们掌管兵权要职。”崔铎看了一眼文吏,说道,“去岁的风向就变成了暴君惨死是因为掌握了陛下的把柄,这把柄是……”

文吏听到这里眼神一闪,手指沾了沾自己茶盏中没喝完的茶水,在桌案上写了两个字。

手足。

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析

赵氏起复于前朝,武将起家,最早是在边关击退匈奴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而后世代戍边,一代一代,终成大靖武将之中头一份的勋贵存在。

待到陛下这一代时,赵家得了两个兄弟,这两兄弟皆是十分了得的将才,立下军功无数,在长安城一时声名无两。

赵家也是大靖段氏最坚固的城墙,事实上若非赵家大郎,唔,也就是如今的陛下倒戈,那些起义军并未伤及段氏皇朝的根本。

“段氏一族待赵家极好,赵家世受皇恩,便是暴君再疯,与赵家相关的人和事在陛下倒戈前他都不敢动。”崔铎摩挲了一下下巴,瞥了眼对面一身白惨惨的文吏,说道,“赵小将军倾心那位江小姐的事整个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暴君是个急色的,早对江小姐这般活色生香的美人上了心,却不敢动手,一直等了数年,直到赵小将军出事才敢动手,我还头一回听说暴君有这般好的耐心呢!”

“暴君这般好的耐心可不是看在江公的声名之上,江家厉害也只江公一个厉害,江公自己都已经死了,这名头也是虚的。”崔铎说道,“要不然那些段氏的老臣也不敢把暴君发疯的事推在江小姐的头上,说她红颜祸水了。”

江公一死,江家就似是一座虚妄的空中楼阁,随便一推就塌了。

“不过是那些老臣想为大靖段氏找个替死鬼而已,哪个好欺负就挑哪个咯!左右江家那个样子,自保都成问题,哪个还有闲情逸致来替江小姐说话?”崔铎摇了摇头。

知道这件事的不少,可哪个吃饱了没事干为一个故去的孤女说话,这不是没事找事是什么?当年江家人都一声不吭,谁高兴去趟那个浑水?

说到美人便不由多提了两句,崔铎很快又将话题拉了回来,说起了正事:“赵小将军的死是陛下倒戈的缘由。”

赵家满门忠烈,银枪白马的少年将星却因为暴君不发兵而惨死可说是赚足了世人的眼泪、同情与愤怒,以至于赵家大郎倒戈,世人一片叫好,几乎没人去说一个“不”字。

“可去岁的传言却说赵小将军的死同陛下有关。”文吏说道,“去岁那场旱灾就是天公怜悯,不忍真相埋没,还说……还说”文吏说到这里,下意识的吞了口唾沫,四顾了一番四周,小声道,“还说暴君之所以死是因为知晓了这个秘密。”

崔铎听到这里,眉心立时跳了跳,开口提醒文吏:“你别胡说八道啊!那些传言听听就好,莫要往心里去。”

文吏点头,正色道:“这当然是假的,传的有些离谱,都说不通的。赵家这一辈只得两个兄弟,都没听说过有什么矛盾和仇怨,无缘无故去害自己的弟弟作甚?”

不过传言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去岁的干旱来的凶猛,听说长安城外护城河里的瑞兽脑袋都露出水面了,”文吏说道,“有人发现那瑞兽脑袋上被刻了字,写了‘为得帝位,手足相残’八个大字。”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