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7
处。您的天地,在江山万里,在酒杯之中,更在千年之后,每一个读您诗篇的人的心里。您留下的文字,远比任何功业都更不朽。”
她说完了,微微垂下目光,有些不敢看他的反应,她还是不忍心把最后的结局直白的说出来。
沉默了片刻。
忽然,她听到一声轻笑。
抬起头,只见李白仰头喝了一口不知从哪拿出来的酒,眼神清亮,非但没有失落,反而有一种彻悟后的豁达。
“原来如此。”
他笑道,笑容里带着一丝释然,“求之不得,方得自在。庙堂少了一个弄臣,天地间多了一个谪仙。甚好!当浮一大白!”
他又灌了一口酒,衣袖一挥,仿佛将所有烦忧都抛却了。
“既然如此,那更要及时行乐,不负此生了!姜县令,多谢相告!”
短暂的沉默被李白洒脱的笑声打破,他仰头饮尽杯中酒,仿佛将刚刚听闻的未来一饮而尽,化作更浓的诗情。
但空气中仍残留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苦涩。
w?a?n?g?址?f?a?b?u?页?????????ε?n???????????﹒??????
姜戈见状,立刻意识到需要做点什么来转移话题,缓解这微妙的氛围。她的目光扫过周围这群跨越时空的豪杰,心生一计。
她转向李白,脸上重新露出笑容,还是介绍一下众人。
李白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他本就好奇这群气度不凡的人物,立刻欣然点头:“妙极!正要结识!”
姜戈侧身,先引向那位始终气度从容、手持羽扇的谋士,声音里带着由衷的敬重:“这位您定然知晓。蜀汉丞相,一生鞠躬尽瘁,星落五丈原的武乡侯——诸葛亮,卧龙先生。”
诸葛亮闻言,唇角含着一抹温雅而睿智的笑意,从容不迫地执扇还礼,声音清朗平和:“亮,见过李居士。”
李白立刻拱手,深深一揖。
面对这位以智慧与忠义名垂千古的贤相,他收起了几分平日里的疏狂,眉宇间流露出的是纯粹的敬仰:“太白不敢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之高风亮节,忠魂义魄,
方是真正令后世千古慨叹,心向往之。今日能跨越时空,得见尊颜,实乃太白三生之幸。”
他的话语诚挚,不仅表达了敬意,更在不经意间,又一次将后世对其的评价带到了当下。
诸葛亮羽扇微顿。
“居士过誉了。”诸葛亮的声音依旧平稳,如静水流深,“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居士诗篇,荡涤人心,流传百世,其功亦不下于庙堂筹谋。能于此间相逢,亦是亮之幸事。”
接着,她指向诸葛亮身旁那位雄姿英发、顾盼间自有风流气度的儒将:“这位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赤壁一战,火借东风,三分天下。”
周瑜潇洒回礼,笑容爽朗。
李白目光一转,落在秦琼与尉迟敬德身上。这两位门神凛然而立,与周遭的文气诗情格格不入。
他却不惧反喜,眼中焕发出好奇的光彩,朗声笑道:“二位莫非便是民间绘像于门上,以降妖辟邪的鄂国公与胡国公?”
尉迟敬德浓眉一轩,声如洪钟:“你这书生倒有些眼力!”
秦叔宝较为持重,抱拳还礼:“不敢。百姓谬赞,实不敢当。”
李白却上前一步,细细端详二人面容,忽道:“可惜!可惜!”
尉迟敬德不由问道:“可惜什么?”
“可惜未曾早生百年,与二位将军并辔沙场,痛饮黄龙!”李白衣袖一拂,意气风发,“若得见将军跃马挺锏,破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必当赋诗百篇以记其盛!”
秦琼闻言,刚毅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笑意:“久听杜甫说李太白诗酒无双,今日一见,果然豪气干云。”
尉迟敬德也哈哈大笑,声震屋檐:“好个诗仙!若在军中,必与你痛饮三百杯!”
随即,姜戈指向那位极为年轻、眼神锐利如鹰、充满无敌自信的少年将军:“这位是大汉冠军侯,霍去病。年仅弱冠,便立下封狼居胥这不世之功,横扫漠北,令胡人不敢南顾。”
霍去病只是干脆地一抱拳,眼神灼灼,带着少年人的傲气与简洁:“霍去病。”李白眼中欣赏更甚:“好一个少年英雄!”
她又介绍那位杀气虽内敛却仍令人心悸的将领:“这位是大秦武安君,白起。”
白起只是微微点头,沉默寡言,气场却沉重得让人窒息。李白神色也郑重了些,拱手道:“武安君。”
介绍完这些名震寰宇的人物,姜戈开始着重介绍那些李白可能不甚熟悉,但其事迹足以动人的角色。
她先指向那位身着秦代吏服、面貌朴实的中年人:“这位是隗顺。他并非名将,亦非显宦,只是一名南宋临安的狱卒。但在岳武穆蒙冤遇害后,满朝无人敢言,是隗顺先生甘冒奇险,背负英雄遗骨,偷偷安葬,并守密至死,方使忠骨得存,正义终有昭雪之日。”
隗顺显得有些局促,只是躬身还礼:“小人……只是做了该做之事。”李白闻言,肃然起敬,郑重长揖:“义士!此等风骨,重于泰山!”
她接着指向那位身材高大、面容憨厚却带着一身伤疤的士兵:“这位是黑夫,是来自大秦的一名普通士卒。他是千千万万无名士卒之一,但是他的家书却很有研究价值。”
黑夫似乎听不懂太多文绉绉的话,只是学着别人抱拳,露出一个有些拘谨的笑容。李白看着这位最普通的士兵,眼神复杂,最终同样郑重还礼:“壮士辛苦。”
然后她转向那位气度沉稳、面容温和的宦官:“这位是大明三宝太监,郑和。他曾率领史上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播国威,沟通万国,所至最远曾达非洲东岸。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与外交家。”
郑和笑容谦和,合十一礼:“郑和,见过太白先生。”李白惊叹:“七下西洋?壮举!真乃开阔眼界矣!”
她略过魏忠贤(因其名声太显,只需眼神示意即可),最后指向那位气度恢弘、有帝王之象的赵匡胤:“这位是宋太祖,赵匡胤陛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终结乱世,开创大宋基业。”
赵匡胤豪迈一笑,气场非凡:“李先生诗名,朕亦有所耳闻,今日一会,果非凡品。”李白拱手:“陛下谬赞。”
一番介绍完毕,场中气氛重新活跃起来。不同时代的豪杰相互致意,交谈声起。李白眼中光彩更盛,仿佛将这些奇人异士都纳入了他的诗料库,之前的些许阴霾已被这前所未有的奇妙际遇所带来的兴奋感冲淡。
他再次举起不知从何而来的酒葫芦,朗声对所有人道:
“今日得遇诸位豪杰、义士、英雄、帝王,实乃太白平生最快意事!当共饮!”
饮酒肯定是不行的,再这样三口两口下去说不定就醉了。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