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5


“考试哪里只考诗文的,最主要的还是经义......”

方佑经义是很拿手的,闻言不由得点头。

其他少年人暗暗打量了一眼谢起,不由得更加自信,这少年的父亲都这般说了,那必然是这个少年的经义拿不出手了。

谢宁讶然的看了谢望之一眼,谢起作的诗的确有灵气,但他经义很显然要更好,毕竟是由谢望之亲自教导的,差不了,现在如此说,只怕是不想惹麻烦。

毕竟过于高傲,容易惹人眼红生事,自家又不是什么有权势的人家,还是苟着点好。

第504章 一梦华年36

几人目送谢起拿着书篮进考场,身后霍氏牵着陈云诚走了过来,“去旁边的茶馆坐坐吧,我已经订了包厢。”

陈寅出门跑商了,所以只霍氏带着孩子来送考。

谢望之没在这里逗留,而是回去看书了,便剩下陈氏和霍氏两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这边等着谢起出考场,毕竟他要考一整天呢!

而且明天还要来。

谢宁喝了一口香香的茶,然后便歪在窗户旁看书,陈云诚也凑了过来,在惊讶了一番后便跟着谢宁一起看《大学》,他也在学《大学》,不过总觉得无趣。

可是跟着小伙伴一起看好像还挺有趣的,看着看着两人便读了起来,这本《大学》是谢望之断好句的。

因此读起来很顺畅。

考场里的谢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本来是有些紧张的,但等考试的题目一发下来,心便慢慢安定了。

考试内容主要是帖经、墨义、经义和诗赋,帖经和墨义都是一些填空题和默写题,基本上都是他背过的,因此并不难。

只背书的时候是痛苦的,好在有幼妹和美食陪着,要不然他都不敢保证能不能坚持下来。

便是经义,其中有不少题目也是他熟悉的,毕竟谢父以前也在府学读过书,对于府学的出题规则还算了解。

而且还有陈寅给的一些往年试题作参考,因此给谢起抓题还是满准的。

谢起先将题目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开始倒水研墨,一边磨,一边回忆和思考。

他不打算打草稿,这也是父亲教他的,要给自己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而且他经常抄书,所以他誊抄的速度很快,写下的字又十分工整。

就是他的位置不大好,前面就是考官,几位先生还会来看他的试卷,便让谢起有些烦躁,不过好在他答的还算顺畅。

便是有一些经义上面的题他不大会,也勉勉强强答满了,毕竟父亲说了,就是一点都不会的题目,也不能留空白,可以根据释义套上一点相关的内容上去。

若是批卷的考官瞧见他的字好,写的又多又工整,便是不怎么合题,说不定也会给一点同情分。

写着写着,看到最后一题的时候谢起卡壳了。

这题目很熟悉,父亲给他出过,但是却不好答,因为和国策有关。

题目问的是对外贸易方面的,现在大周的确有海外贸易,而且这类贸易给大周带来了不少的财政收入。

但这对外贸易是公家的,题目问的却是是否开放私人贸易,这是个很抓马的问题。

思考了良久,谢起才慢慢落笔。

谢起在考场里面奋笔疾书,外面的几人已经吃上第二轮了。

霍氏也是个爱吃的,又瞧见自家孩子和谢宁那么乖巧的读书,便忍不住点了好几份店里的特色茶点,就是外面叫卖的小吃,她也买了不少。

谢宁本来埋在书里的脑袋逐渐埋进了碗里,还悄悄的捏了一下自己软乎乎的小肚子。

谢宁觉得自己应该把锻炼提上日程,不然她迟早会变得十分圆润,一般圆润是福气,过于圆润就是损害健康了。

虽是古代,但是这里的饮食文化十分繁荣,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都对美食有着前所未有的执着与热爱。

而且美食小吃都是干净且美味,又十分的精致。

这个干净还是律法上规定的,店铺亦或是小摊,上面所售食品必须干净整洁,在品质上也得过关,不然罚款是很重的。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y?e?不?是???f???????n?????????⑤?????o???则?为?山?寨?站?点

这种饮食文化的繁荣在谢宁看来还和朝廷政策以及生产工具和烹饪工具有关。

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朝廷的政策也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正所谓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

他们认为商人逐利,会与国家争利,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统治者,要保证国家对资源垄断权。

还有就是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人会与农业抢夺劳动力资源,使农田荒芜,《汉书》有言,“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

重农抑商最严重的时期莫过于一个王朝刚刚结束战争需要休养生息的阶段。

历代王朝通过重税和降低商人的地位来抑制商业发展,比如“工商杂类”不得参与科举,商人别妄想通过科举考试去实现阶层的跃升。

但是大周却不然,与之相反,还有不少士人呼吁士农工商皆为一等国民的主张,亦有人发出诘问,问商人何罪之有。

商人和其他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

大周朝廷对商人的税负很宽松,行税为2%,住税为3%,以及其他的一些宽松政策。

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朝廷政策的支持极大的促进了大周工商业的发展,而工商业的繁荣,也给大周带来了极大的税收收入,这是量的积累。

但是这并不是说大周就不“抑商”了,在很多商品,特别是“盐铁”方面,是官营的,还有“酒、茶,矾、煤、香料、宝货等等”皆实行专卖的制度。

这也是大周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

w?a?n?g?阯?发?B?u?y?e?ⅰ????μ???€?n?②???2?5?﹒???ō??

第505章 一梦华年37

而就生产工具方面,前朝的时候钢刃熟铁农具便已经在逐步取代以前的铸铁农具,此项举措在本朝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还有就是各种农具的创新。

谢氏宗族所在的杏花村位属南地,多水田,上次谢宁回去的时候便瞧见在田中劳作的农民会使用一种工具在水田里来回爬梳,可以使草泥相混,溺草肥田。

这种工具便是在一尺多长的木板上钉上二十几枚短钉子所制成的,虽然简单,但却不失为一种创新.

一开始谢宁还不知道这种工具的名字,还是回去后在书架上的一本农书上看到的,名为“耘荡”。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用于扯秧的“秧马”,还有由熟铁和钢锻造而成用于翻土的“踏犁”,类似于现代的铁锹。

生产工具的进步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由水稻粮食可延展到其他的农作物,比如茶、桑、蔗、果、菜等等。

农作物产量上来了,自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