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0
醒,他还真的疏忽了此事。
正在府衙办公的程县令听到下方来报,心中也是一沉,他不是没想到疫病的事,但这赈灾的事情不是由他专门负责的,他只是安置一些跑到府城来的流民罢了。
上边肯定是会派医官下来的,可这么短的时间,医官也没那么快到呀。
没想到这些流民之中竟然真的出现了疫病,那就不能留了,不,不是不能留,而是要集中起来,不能放进城,也不能让人跑到别的地界儿去。
幸好前日端王派人送来了一些关于安置流民的建议,不然他可就真的依照常例放进城了。
程县令不算多聪明,但胜在能听建议,不管是上司还是下属。
“青允啊,你说这要怎么办?上报给知州大人让他多拉一些医官来我们这边?”
青允正是程县令的师爷,这次安排流民的举措是他根据府城情况修改过的,“那样就太晚了,大人。”
林青允略微沉思了一会儿,“府城有不少大夫,大人可以临时召集聘用他们,以解燃眉之急,还有便是药材,未免有的商人药铺知道此事囤积药材,府衙得提前向药铺购入一些药材。”
“可这样也不是办法,那些商人都精明的很,这药价很快就会上去的。”
程县令叹了一口气,说不定现在风声就已经露出去了。
“那便严办,恰好端王在此,大人何不派人去请端王坐镇?若有那囤积居奇的,法办了便是。”
若只是单纯的商人,他们是不惧的,当朝建立了时估制度。
按照经济学来说,商品价格在市场体制之下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但是在大周传统的经济模式之下,价格方面是由官府统一定价的。
也就是官府对于物品进行估价,然后制定统一的出售价格。
朝廷也在商品价格方面制定了不少法律条文,若是药价陡然提高,那是犯法的。 网?阯?f?a?B?u?页?i????u?????n?????????5???????m
怕的是那商人背后是比他们还大的官,这就不好了,当朝可不禁官员经商,便是他们自己,也有铺子以及专门跑商的商队。
把此事推给端王,那位向来铁面无私,在这里也没谁越得过他去。
两人低声的细细商量接下来的举措,那边谢宁和陈云诚已经被打包回家了,便是几个大人,也没有多加停留。
回来后还用热水清洗了身子,谢宁坐在床边由清梨给她擦头发,陈氏则是坐在桌旁焚香,不是如往日那般自制的梅香,而是特地在香婆那里买的檀香。
在此前屋子以及几人都用苍术熏过了。
待头发干的差不多了,谢宁便下床跑去了书房,果不其然,父子俩人在那里找书呢,家里没有什么医书,只黄帝内经这些而已。
不过谢望之还是在一本杂记里找到了一些关于疫病的记录,“果然是天行赤眼。”
谢宁和谢起凑过去一起看,这所谓的天行赤眼其实就是红眼病,也是接触性传染的疾病。
多由风热毒邪侵淫于目所致;或因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上攻于目而发病。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会觉得眼内痒涩,渐即患眼沙涩,灼痛怕光,眼睑欲睁不起,泪出如汤,眵黏胶睫,白睛赤脉布绕,严重者白睛及胞睑内面有点状或片状溢血,胞睑红肿,耳前肿核痛疼,或兼怕冷,发热,鼻塞流涕,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这是一个较为明显的疫病。
洪水退去后一周左右可能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峰,谢宁当初曾写过防疫的文章,所以还算记得清楚。
只简单列举几项便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红眼病、皮炎等等。
她当然知道如何治疗,也记得方子,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拿出来。
第512章 一梦华年44
“爹,朝廷会派医官过来吗?”
他们待在城内,自然还算安全,但是城外的那些流民,本就吃不饱穿不暖,若再加上疫病,也不知有几人能活下来。
谢起的小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跟小老头似的。
“会的。”更别说,端王还在这里呢。
不过既然确定了城外有疫病,难保城内也会被传染到,所以大家一致决定多买些米面菜肉囤着,少出门。
也派人通知了霍氏那边。
他们是能做到少出门,只谢起,每日还得去府学,他可是走读,每日都要回家的,因此每次回来都要被艾草或者苍术熏一遍,便是他自己在府学里,也尽量离其他人远上一些。
他在府学还是很受欢迎的!
谢起初时也没想到自己真的能在这个年纪考进府学去,而且还吊车尾进了甲班,因为年纪小,少年天才,所以很多学子都爱与他交往。
最最主要的是,他每日去府学的时候都会带上一盒点心,本来是陈氏怕他正长身体,容易饿,给他做的,然后其他的学子觉得看起来很好吃。
调笑的说了几句,谢起就分了几个给他们吃,然后就成功的用美味糕点征服了学子们。
当然,吃了谢起的东西,其他学子自然也不好意思,也会时不时的带一些自己家里的东西过来分享,如此一来,班上的气氛也越来越好。
谢宁照常在家里看书学习,从谢望之和陈氏的交谈中她也能得知外面的情况。
府衙在外城清出了一片宅子用以安排流民,至于提供宅子的百姓以及给流民提供粮食的官吏富人则是记录在档,待日后上奏嘉赏。
每七日,衙门还会送一批肉菜去给他们加餐。
但那一片宅子里依旧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没有染病的人聚居的地方,另外一个区域住的则是染了疫病的。
朝廷派下的医者已经到了,但是他们人也不多,还需要和城内的药铺大夫等合作进行治疗。
隔得远远的,她们还能看见外城燃起了白烟,那是在消毒,有人提议将染病的尸体焚烧,但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不仅有官员,还有死去的人的家属。
怕激起民愤,府衙只好挖了一个大坑,把死去的人都合葬在一起。
细雨萧萧丛冢间,身着敛服泛悲声。
谢宁站在书铺面前看着细雨飘渺,隐隐还能听见无望的悲泣,古代的医疗条件很差,能在疫病中活下来的流民很少。
她不知道具体的治疗情况,但想来不是很好,每日城里都有不少抬出去的人,一片人心惶惶,连街头的叫卖声都少了不少。
谢宁走进书铺,把清梨支开给她拿书,然后她自己脚步一转蹲到了角落里,然后从空间拿出一本泛黄的书籍。
这是一本医书,里面记载了不少治疗瘟疫的法子,不过从书面看来却是一篇杂记的样子。
这本书是她自己以前用小篆抄的,还特意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