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1


有:

凯特.布兰切特《伊丽莎白》

费尔兰妲.蒙特内格罗《中央车站》

格温妮丝.帕特洛《莎翁情史》

梅丽尔.斯特里普《亲情无价》

乔茜.霍顿《完美被害人》

顺便一提,在颁奖季前半段三大全提的《哑巴歌手》的简.霍洛克斯和《她比烟花寂寞》的艾米丽.沃森惨遭冷落,最终止步于奥斯卡提名之外。

前者做为音喜类影片天然劣势,后者则是由于改编失实遭到抵制、又恰好撞上了类型更讨喜的《完美被害人》,只得黯然退场。

而根据业内人士的调研以及博.踩公司的即时赔率,普遍认为本届的赢家大概率会在《莎翁情史》的格温妮丝.帕特洛或者《完美被害人》的乔茜.霍顿中产生。

——前者的赢面甚至还要大一些。

《伊丽莎白》的凯特.布兰切特尽管演技不俗,但是影片的成片质量和票房都拖了后腿,自己本身在好莱坞又没有太大的名气,做为女主角的表演无法弥补其它公关上的差距;

《中央车站》的费尔南达.蒙特纳哥倒是没有被成片质量影响,但非英语电影先天不足,无论是敬老还是本土优势都轮不到她,基本上不被认为是封后热门;

《亲情无价》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却是不尴不尬,因为《亲情无价》的提名虽然实至名归,但这绝不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最好的表演,想要再度封后也似乎差了一口气;

《完美被害人》的乔茜.霍顿作为本土当红花旦又主演了一部票房大爆的电影,原本应该是冲奥的头号种子,但问题是她的年轻实在是一个问题,去年的双提名又是过于惊人,学院会不会让她成功封后犹未可知;

《莎翁情史》的格温妮丝.帕特洛无论是人气还是票房都打不过《完美被害人》的乔茜.霍顿,就连自己在影片中的表演质量也稍逊一筹,但综合来看,她的口碑和星光反而是最适合拿奖的,更别提还有奥斯卡推手米拉麦克斯的加成。

奥斯卡从来都不是只比拼演技的游戏。

横向对比其他提名者,可能会显得《莎翁情史》的格温妮丝.帕特洛表演不够深度也不够复杂,但是如果纵向对比影史的话,她绝不是最差的那个。

而且《莎翁情史》影片本身的成片质量不俗,基调又比其它几部轻松许多,这些优势都会让这位女演员更适合拿奖。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学院这几年特别钟爱年轻的天才,可能把小金人给乔茜.霍顿也说不定。

没有到颁奖季的最后一刻,谁也不能确定赢家是谁。

无论如何——

奥斯卡提名一经宣布,今年颁奖季的决战也正式展开!

第200章

上午与《美国X档案》的爱德华.诺顿吃早餐,下午和《伊丽莎白》的凯特.布兰切特喝茶,晚上去参加米拉麦克斯“欢迎来到美国”的商业酒会,见一见《莎翁情史》的导演约翰.麦登。

这一切基本上就是许多学院评委临近投票日的日常。

为了拉票而请客吃饭的惯例可以追溯到奥斯卡刚刚设立的那些年,补偿票、玩颠覆性、打苦情牌、立敬业人设、抹黑对手、炒作私生活等等也都是黄金时代的明星们——尤其是女明星们——玩剩下的。

一代巨星贝蒂.戴维斯第一次封后的《女人女人》,这部电影呈现的绝不是她本人最好的表演,但由于上一届《人性的枷锁》的补充提名事件,让公众对于学院的专业和权威产生了质疑,因此产生了奥斯卡历史上的第一次补偿票。

后来类似这种的补偿票层出不穷,造成了许多所谓的“奥斯卡冤案”,但奥斯卡老爷爷仍旧固执己见,他们总是颁奖给最合适的那个,而不是最好的那个。

《深闺疑云》的获奖很大程度上就要归功于上一届失利的《蝴蝶梦》,以及琼.芳登和奥利维亚.德哈维兰姐妹之间的戏剧性关系,尽管当时还有无与伦比的《小狐狸》的贝蒂.戴维斯;

格丽泰.嘉宝在《茶花女》中的表演令人心碎,但她当时与米高梅的老板路易斯.梅耶矛盾重重,梅耶对于学院的影响力使得荧幕女皇错失奥斯卡,那届的影后桂冠被梅耶力捧的新人,《大地》的露易丝.莱纳摘得;

而一代I伊丽莎白.泰勒正是由于一场关键性的支气管开刀手术,最终打败了自己的所有对手,含笑拿下了那尊小金人。

目前为止,索尼哥伦比亚为乔茜所做的也不外乎如此。

他们从电影拍摄期间就持续放出乔茜为了电影苦练钢琴的宣传通稿,比如硬生生靠着每天至少十四个小时的练习,从普通钢琴爱好者的水平,飞跃到了专业表演级别。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样的说辞挺可笑的,只能糊弄糊弄外行人。

但普罗大众包括许多学院成员就喜欢这种刻苦钻研表演的人设。

噢,不管真的假的,他们都认为这位年纪轻轻的大明星是沉得下心去做自己的工作,也为她的这种敬业精神而动容。

然而事实上,乔茜根本没有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钢琴水平也没有宣传文稿形容的那么夸张。

首先,她刚摸上琴,早就签了保密协议的钢琴教师就知道她是一个熟手,基本功非常扎实,只是有些时间没有练琴了。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是很久没玩游戏了,当你开着满级大号重回新手村杀怪时,依然是砍瓜切菜。

其次,电影里看上去那么神乎其技的钢琴表演,镜头调度和剪辑手法要占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她本人的水平是不错,但远远不及最后成片的效果。

与此同时,索尼哥伦比亚的电影公关团队又大力渲染乔茜入戏太深,至今无法走出角色阴影,甚至产生某些心理问题的通稿。

今天是“乔茜.霍顿抑郁发作,恐无力继续拍片”,明天是“当红女星乔茜.霍顿为戏疯魔”,后天就是“是什么铸就了天生演员乔茜.霍顿”,这让乔茜总感觉自己在这些通稿里应该改名叫做“丹尼尔.戴.刘易斯二世”。

与此同时,她的对手们也没有任何懈怠。

米拉麦克斯为《莎翁情史》所做的铺天盖地的宣传暂不赘述,《伊丽莎白》的北美发行方格拉姆西影业也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这家独立电影公司做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非常嫌疑犯》、《冰血暴》、《谋杀绿脚趾》、《两杆大烟枪》等影片的发行,宣发能力不容小觑,《伊丽莎白》的凯特.布兰切特在九大影评人评选中的傲人战绩就值得警惕。

万一哥伦比亚和米拉麦克斯的混战之中被格拉姆西捡了漏,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生的,毕竟《伊丽莎白》的凯特.布兰切特在颁奖季前期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