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怎么能就这样气馁?

小?明?,再坚持几年,坚持到你长大就好了!

明?瑾握紧拳头,暗暗给自己打气。

他一定要长得高高的,比宁先生还高。

然后迟早有一天,要站在对方面?前,正大光明?地告诉宁先生,自己心悦于他!

“别发呆了,马上要出?去上骑射课了。”张牧收拾好东西站起身,和李司一起回头招呼他,“快点儿?,晚了可就抢不到好马了!”

“来了!”

明?瑾忙道:“等等我!”

他匆忙奔出?学堂,张牧和李司两人跑在前头,嘻嘻哈哈地笑着回头叫他再跑快些?,气得明?瑾挥舞着拳头,嚷嚷着要揍人。

熟悉的欢笑声混着清脆铃声,自远处传入寂静的藏书阁内。

站在书架前的晏祁恍然抬头。

视线投向?阳光灿烂的窗外,一时不察,手中正翻阅的古籍被清风乱翻至某一页。

旁边的龚万抚掌笑道:“倒是应景,只是这诗的意境哀了些?,殿下年华正盛,大好人生才?刚开始,倒是我们这些?老?人家,只能时时怀念从前了。”

晏祁低下头,看到了那一页上写的,正好是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塞外的寒风呼啸而过,屋内,烧红的木炭劈啪作响。

木帆坐在炉前念完最后一个字,便听到晏阳不满道:“好好的,怎么教这么悲的诗?瑾儿?还在边上听着呢!”

面?对自家夫人的控诉,木帆无奈地看向?襁褓之中的婴孩:“明?瑾才?多大?连娘都?还不会叫呢,我念什么,他肯定都?听不懂。”

晏祁默默举手:“我听得懂。”

“你看吧!”

木帆摇摇头:“懂意思,和懂意境,是两码事。这首词,非经历过世?事沧桑者?不能领悟,晏祁你起码得再过个二三?十年,才?能体悟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晏阳好奇地凑过来:“那我呢?我比祁儿?大那么多呢。”

木帆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叹息一声,“长公主——这辈子基本不可能了。”

“凭什么?!”

木帆低笑一声,合上书册,在晏祁没眼看的嫌弃表情中,搂住了自家夫人的腰,“凡人百年,少年时光不过短短十几载,但公主无论几岁,都?初心不改,青春依旧。”

晏阳被他哄得还挺高兴。

直到晏祁在边上凉凉道:“他在说你永远都?长不大呢。”

晏阳立刻机警地眯起眼睛。

木帆轻咳一声,低声道:“孩子大了,不好糊弄了。”

“好哇,那你就来糊弄我了!”

晏祁听着这对夫妻日?常的吵吵闹闹,嫌弃地摇了摇头,凑到了被吵醒的明?瑾边上,伸出?一只手,戳了戳他肉嘟嘟的粉脸蛋。

“还是你好,不会讲话。”他说,“赶紧长大吧,早点领兵,我给你当大将军,把你爹娘打发回京腻歪去。”

刚出?生的明?瑾不止不会讲话,他甚至连牙都?没有。

但他会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眼看明?瑾扁了扁嘴,似乎是想哭,晏祁赶紧把手指递过去让他握着——这小?鬼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天哭夜夜哭,只有人抱着哄着手里攥着东西的时候,才?能安分一会儿?。

果然,得到了“玩具”的明?瑾立马开心起来,黑溜溜的大眼睛直直盯着晏祁,咧开小?嘴咯咯笑着。

没过多久,还要把他的手指头往嘴巴里塞。

晏祁眼皮一跳,下意识缩回手。

“哇——!!!”

他立刻手忙脚乱地把明?瑾抱起来:“小?祖宗,你怎么又哭了!嘘,嘘,安静点儿?,我可不想再把木先生召回来上课……”

思绪飘远,十几年时光弹指一挥间。

一朵海棠花瓣轻轻飘落在书页间。

许久后,晏祁收回目光,淡淡一笑,合上泛黄的旧书册。

“这首《虞美人·听雨》,你可背完了?”

“背是背完了,只是……”

“只是什么?”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另一首。”

身穿妃红箭袖锦袍的少年朝他咧嘴一笑,任由?这人间又一载春风吹拂起他的额发,露出?已经逐渐长开、英俊舒朗的眉眼。

斜飞入鬓的剑眉之下,曾经眼尾微翘的猫儿?眼变得深邃了些?,漆黑瞳仁却依旧明?亮洗练,如雨后晴天一般。

他的脖颈上也仍戴着那把鎏金玉锁。

坠铃随风轻荡,细碎的铃声被林梢啁鸣悄然掩去。

“哦,”晏祁轻轻挑眉,“是哪一首?”

十七岁的明?瑾看着坐在自己面?前,俊美容色不改的白衣先生。

乌黑明?亮的眼眸深处,那份曾经面?对心上人丝毫不加掩饰的热切欢喜,被时光埋藏得更深了些?,其中情愫却丝毫不减半分。

听到晏祁的询问,他微微抬起下巴,笑容灿然:“是陆放翁的《长相思》。”

“但里面?只那一句,我格外喜欢。”

“——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

-----------------------

作者有话说:小明同学终于长大啦[星星眼]即将登场的是赏味期将尽的大魔王小比[墨镜]

*出自《大学》

第22章

云英书院, 藏书阁。

“这次的蹴鞠比赛,书院里可重视了,”明瑾抱着刚借阅来的一摞书册, 边走边对刚从书院外回来的张牧说道, “你久不在书院待, 平时也就算了,这次活动可千万不能错过啊。”

三年前, 宁王下令:将国子学与云英书院合并, 更名为云英书院琅琊学部。

书院内年满十五周岁、成绩优良者,即可进入琅琊学部深造就读。

在这之前,学子们在云英书院待上两三年后,便?会分流成三大类——

能考科举但家境一般的,继续在书院念书准备科举;

能靠家里荫庇谋官的, 去国子学混日子;

不堪造就的, 回家自谋生路, 或是另找私塾先生上课。

但宁王上奏陛下, 说圣人云有教无?类,国子学和云英书院都曾为大雍培养过无?数人才, 却因种种原因,彼此敌视轻贱,待入朝为官后,还会因出身互相站队。

如此一来, 将来可能会酿成党争之祸。

陛下同意了他?的提议,将两学合并, 还特?许那些商人之子、寒门子弟继续深造就读。

这样一来,原本去年就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