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
瑾英明神武、想得面面俱到, 可转念一想, 这面面俱到花的可都是他的钱, 顿时就没有拍马屁的心思了。
说多了, 说不定圣上又得让他掏钱了。
他穷啊。
萧瑾并不是随随便便起了心思想要征兵的, 在这之前他已经让王从武等写好了奏书,也商讨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才决定要动手。
他们手头原本有三十余万的士兵,后来襄阳城里灭掉了不少安王的党羽,收降二十多万,加在一起有五十多万,这五十多万都被打散了分配到了各地进行屯田,一旦起了战事,很难立马集结到一块儿。
所以这回征兵,萧瑾跟王从武一合计,决定再征二十万的军户。虽然他们的士兵加在一起也没有齐国的一半儿多,可萧瑾也知道要量力而行,太多了,他们也负担不起。除以之外,萧瑾还打算将这些士兵先放在襄阳城操练一番。
襄阳乃夏国与蜀国的交接点,也是夏国最重要的据点,一旦襄阳城失守,不论哪一国都可以沿着汉水往下,顺着长江长驱直入,直逼临安城。
襄阳城的守卫,是绝对不能松散的。
萧瑾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练兵的事,琢磨来琢磨去倒还真被他琢磨出一件事儿来,遂让人将王从武叫至殿中,同他道:
“待召足了二十万万的军户,你待如何考察他们?”
“跟往常一样,先各自比试,比个十几二十场自然也就知道哪些是真正有能耐的人了。这些向来用不着咱们费心,都是底下小将军牵头,他们若是寻到身手不凡的,自然也会单独举荐上来。”
萧瑾又追问:“那举荐上来之后呢?”
“自然还是跟从前一样……”王从武说到一半儿,忽然停下。他这才意识到,只怕圣上想听的并非是“跟从前一样”。他们圣上不管做什么都追求有破旧立新,要与以往不同,如今他一口一个跟从前一样,只怕早就犯了忌讳了。
王从武也不含糊,问道:“那依着您的意思,该怎么办?”
萧瑾就在这里等着他呢,他一本正经道:“我也有一个不成熟的念头,说出来与你商议商议。这些新添的士兵里头,必定有身手不凡的、有头脑聪慧的,你何不将他们单独挑出来,好生训练一番,让他们熟通各路招数,往日若有两军对垒时,这支军队只负责袭击对方重要的人物,窃取对方重要机密。反正一切特殊的、不好大动干戈的任务,都交与他们来做。”
王从武听着眼眸渐亮。
虽然他不确定萧瑾说的这些能不能做到,但他无疑很憧憬、很期待这件事情。这要是真的做成了,得省多少事儿?
“此事听起来似乎不难,微臣自当一试。”
萧瑾点点头,不过不大赞同他这“不难”的说辞。其实他方才提出来的不外乎就是特种部队,想在这个年代复刻出一只能上山下海、无所不能的特种部队,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等王从武自己训练训练就知道了。
所以他才会再三叮嘱:“你有这个心,朕就放心了,此事往后就交与你,第一批军队人数不必过多,五十人就行。不过,这五十人受到的训练一定要是最精良的,届时你亲自去盯着,务必要让他们将所有的技能都学会。”
王从武听出来了,圣上对这个所谓的新部队格外看重。
圣上所思就是他所想,他王从武这会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得妥当又漂亮,好让圣上知道他们兵部的能耐。
不过有件事王从武却还担心:“等集齐了这二十万的士兵,后续的军费开支……”
“你放一百个心好了,市舶司有钱,绝对不会短了你们的。”
有萧瑾这句话,王从武立马决定放开心思去训练新兵。
萧瑾夸下了海口,回头便又让八宝去市舶司催了一波。
萧瑾承认自己这样不厚道,毕竟市舶司都已经答应要给钱了,他却还这么见钱眼开。可萧瑾没办法,如今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他忙不过来,有些事情就得要别人帮衬。
哪怕知道陈疏才会很忙,萧瑾还是冷酷无情地过去催了催。
陈疏才听了八宝的来意,哭丧着脸,仿佛下一刻就会嚎起来一样。
八宝心虚地趁机逃走了。再不走,说不定真要遇上陈大人失态了,这种事情还是少看一点为好。
萧瑾听说之后,虚伪地同情了陈疏才一下,这当皇帝还是比当大臣舒服,身为大臣还要学着溜须拍马,绞尽脑汁,可他变成皇帝便只需要动动嘴皮子了。
只要人用的好,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谁让陈疏才好用呢,能者多劳吧,等忙过多再给陈家一份体面。
夏国不管是选人充军,还是训练士兵,一切都是不声不响中进行。夏国国土不大,对于舆论风向的把控力度确实三个国家里头最厉害的。兼之北边跟西边都有一条江隔着,他们不想往外露出去的消息,很少会被外人得知。
但要说大张旗鼓的,也有,那便是夏国的瓷器商人。
这些商户通过上回捐钱,被点为“皇商。”且圣旨上面都已经许诺了,要给他们青花瓷的优先进货权。哪怕这段时间市舶司产出的青花瓷并不多,可等候在周围的各地“皇商”们也依旧拿到了不少货,而且跟其他三国相比,他们拿到的东西要便宜许多。
夏国人在齐国经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个青花瓷露面前,几位皇商一合计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遂将各自手头能够用得上的青花瓷器全都聚到一块,而后沿水路将运往了齐国。
顺便狠狠造了一波势。
拖冯慨之跟陈疏才的福,夏国商人在给商品造势这件事上就没输给过谁。
很快,齐国就掀起了一阵青花瓷“热潮”,大伙谁都知道,这青花瓷是打夏国江南来的,不仅产量极底,工艺也是美轮美奂,就连朝廷的不少大人都收藏了许多,日日都得拿在跟前观赏。
世上风雅的人不少,但更多的是附庸风雅的,不管是真风雅,还是装风雅,总之这批青花瓷是被抢购一空了。后面因为许多人买不上,出现了哄抬价格的事儿。
夏国皇商们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
这波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赚了,可以想见,等下一批青花瓷运往齐国后,肯定也会极受欢迎。
就在他们往返临安城的时候,又得了消息,说是又有一批新货等着他们。众人本以为是寻常的青花瓷,谁知拿到货打开一看,所有的皇商人都傻了。
这,这些……不就是前段时间齐国人吹嘘很久、据说还是齐国鸿胪寺卿花高价买回去的国宝四爱梅瓶么?
没看错,确实是国宝。
可怎么这年头国宝都这么不值钱了,还用批的?这一批一批的得有不少呢,齐国人买的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