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
……”
很快便有仆妇进来问讯:“娘娘何事传唤?”
“快, 快扶回宫本房, 再待下去本宫可活不成了!”
姜宛卿由仆妇扶着,经过风昭然身边的时候,朝他眨了眨眼睛。
那意思是——上当了吧笨蛋!
风昭然站在风中,一动不动。
着实是有点可恶。
但临去那一个眨眼, 当时是明媚鲜妍,令星光都失色。
*
缎鞋虽然无用, 好歹挡了挡瓷片,姜宛卿脚心那个口子不算深,没两天便愈合了。
不过她一直装出略动一动便疼得钻心的神气,把蒋氏支使得团团转,等到沈慕儿肩上的伤口也好清了, 这才表示自己这么倒霉, 一定要出去拜拜神佛, 驱驱浊气才行。
她出门的时候大张旗鼓, 花了三天时间, 将姚城大大小小的庙宇道观都拜了一遍。
最后才停在无量观,与观主深谈半日,为观主精深的修为所折服, 愿意在无量观做一场九天九夜的大法事, 超度所有在洪灾中丧生的亡魂。
黄河冲破堤口形成了新的河道, 杨遵义命人沿新河道修建了河堤。
新河道冲垮了无数的农户与农田,但仿佛受到什么指引似地避开了官员富人们居住的东城。
“东城地势高。”风昭然一语道破,“数千年前,那里便是有权有势之人才能居住的地方。”
那里才是姚城千年以来得以建城的核心,无论多少次洪水都无法淹到它,洪水只能带走这座城池的边缘的百姓,等到汛期一过,洪水退去,大地再一次露出水面,很快又会有百姓在那里重新盖地低矮的房子。
一是因为他们无处可去,二是因为经过洪水的土地会变得更肥沃,像是洪水肆虐过后心生悔意,留下了一点赔礼。
只有东城贵人们,永远可以享受河运带来的通达与便利,又不必承受洪水的暴戾无常。
眼下已经是七月的尾声,马上就要进入八月,秋雨一场比一场凉,也一场比一场小了。
汛期即将结束。
“殿下打算怎么安置这些灾民?”
上一世她没有来姚城,对于风昭然治水的事一无所知,后来风昭然登基,倒是颁了许多与民生息的法令,免税免赋免役,举国上下无不感恩戴德。
只是此回过头来看,不知他是真的为百姓着想,还是为了收买人心,稳固地位。
“孤正是为这个来的。”
此时已经是深更半夜,所有人都睡着了,屋子里没有点灯,两人摸黑坐在窗前的矮榻上,借着外头的一点星光,勉强可以看清彼此的轮廓,尽量压着嗓子。
风昭然推过去一叠银票。
“借你这场法事,帮孤一个忙,以姜家的名义包下全城的客栈和僧舍,再多搭草棚,只要家中有亡魂者,皆可以入住,不收分文。”
“为何不用你的名义?”
“若是孤来办这件事,杨遵义定会换着法子来捣乱。”
但姜家是庆王的泰山家,姜家要做善事,杨遵义巴结都来不及。
姜宛卿明白了他的意思,抚着那叠银票:“其实最好是以姐姐姜元龄的名义吧?”
风昭然顿了一下,星光淡淡,晚风悠悠,深夜的空气有着明显的凉意。
最好的法子自然是由姜宛卿打着庆王妃的名号,这种大法事全城瞩目,各家都要附礼。
若是用庆王妃的名头,不单是姚城,整个庆州的官员一旦得到消息便会趋之若鹜,生怕钱送得不够多,送得不够快。
风昭然做事一向只计算最快最好的那条路,但到姜宛卿这里,那一往无前锋利决断的思绪忽然停了下来,化作绕指柔。
“单以你和姜家的名义,够用了。”
风昭然说着,抚了抚脸颊,上面的血痂这两日才掉。
真要用了姜元龄的名义,他怕是又要挨一下狠的。
姜宛卿没说话,收起银票,问:“那家中没有亡魂的怎么办?”
“几乎不会有。”风昭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声音有点低沉,“孤查过庆州的籍册了,单是姚城,十室便空了五六,仅余东城安好,其余地方,俱是满目疮痍。”
风昭然的计划是通过这场法事给灾民住处,然后趁着洪水退去,招募百姓筑堤,一日五十文钱,外加三顿饭。
这样灾民的吃住与生计都解决了。
姜宛卿发现风昭然好像永远没有焦头烂额的时候,再棘手的事情到了他的手里都能很快理出头绪,然后抽丝剥茧,顺理成章,天大的麻烦都能一步步解决。
他确实不是一个好丈夫,却也确实是一位好君王。
当他的妻子会很痛苦,但当他的属下却十分幸运,因为每一步的方向都明晰妥当,听从他的指引便不会出错。
两人商议完了正事,风昭然要离开,先将门推开一条缝。
外面有虫子“唧啾”了一声。
这是未未的信号,表示一切安全。
风昭然裹着黑色的斗篷,正要出门的时候,姜宛卿道:“提醒一下未未,那棵桂花树上我挂了一包粽子糖。”
风昭然提到未未,语气便殊然不悦,黯淡天光让他的脸色也显得十分幽暗:“这世上还有他看不见的糖吗?”
姜宛卿一想也是,她就是好些天没看见未未了,有点想念。
未未一直隐身在暗处,不能露面。
“明天开始做法事,会给孩子们洒糖果,你让未未来吧。”
风昭然转身便走。
晚风拂起斗篷的袍角,他的身段修长,气势逼人,明明是潜行在深夜的花园中,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光明正大行走在大殿之上。
只是三个字伴着晚风凉凉地落地,带着一丝悻悻然,跟他高高在上的气势大相径庭。
“他没空。”
“小气鬼。”姜宛卿对着他的背影道。
“孤听到了。”
风昭然忽然站住脚。
“砰”地一下,姜宛卿迅速一缩脑袋,关上了房门。
*
法事进行得十分顺利。
姜宛卿每日一大早便来到无量观,帮着散香花糖果,拈香洒净水。
庙寺与道观皆是藏富之处,一直有信徒捐钱捐地,长年累月积攒出不小的财富,姚城地处通渠要津,本就是夸耀钱财之地,房舍盖得多而宽敞。
姜宛卿考虑到灾民众多,还让人将大屋子隔成数个小屋子,以便安置更多的灾民。
沈慕儿跟在姜宛卿身边忙进忙出。
姜宛卿觉得甚是可惜,沈慕儿原本应该帮着沈怀恩治水修堤,跟着她打理这些杂事,实属大材小用了。
“父亲治水之策已成,所余的不过是一些因地制宜的改动,又有殿下从旁协助,我在不在没什么差别。治水原是为了救人,跟着娘娘一样可以救很多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