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
她们孝敬我们也拿得出手?”
陈大人极其看不上那六十两。
她今日也来到户部门口,来看看本该属于自己的银子去哪儿了。
李大人本来也想来的,后来光是想想银子没了就心痛到走不出府门,最后只得摆手回去躺着。
“你还提这些有什么用,反正现在都没了。”吴思圆没好气的说,“我倒是没想到真能凑出这么多银子。”
陈大人肉疼到跺脚啊,“就是,拿个十几万意思意思也就罢了,您怎么真逼着她们把这次的‘家底’都拿出来了。”
这下她们过节喝什么?喝风啊!
“我有什么法子,那姓马的这几日就没跟我分开过,我半点消息都递不出去,”吴思圆双手握着椅子扶手,扭身跟陈大人说,“这群富商是不是脑子有疾,她们这么些人怎么就凑不出一个能用的脑子,要多少真就给多少。”
马尚书来之前做过调差的,每次都能准确地说个数出来。
富商一听,“哎呀,被你发现了。那好吧,你拉走吧。”
吴思圆那天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忍了半天才忍住没骂人。
“富商们平时狡猾如狐狸,怎么这次就成兔子了?”陈大人纳闷。
吴思圆也头疼,“图皇上手里的字画呢。一听说是为皇上出力,将来又能有御笔亲题的字画跟功德碑,觉得是天大的荣耀,便都从了。”
跟巴结官员比起来,肯定是巴结皇上有用,何况盖着金印的字画,谁不想要。
陈大人胸口淤堵,憋屈的难受。
“那咱们?”她暗示,“就什么都没了?”
吴思圆没好气地冷笑,“谁说什么都没了。”
她往前示意,“这不还剩一肚子气吗,足够撑过中秋了。”
陈大人被噎的一愣,“您还有心思说笑。”
吴思圆睨她,“你又怎么知道我不是哭完再笑的?”
她也心疼啊,那将近四十九万两银子,至少有三十四、五万是送到她府上的。
吴府本来就家大业大,处处开支来往都需要银子,就等着富商们孝敬呢。如今直接被马尚书截胡,最肉疼的莫过于吴大人。
“您也别生气,咱们好歹还落得个秋闱。”陈大人只能这么安慰自己,“没了中秋还有过年,指不定谁笑到最后。”
吴思圆心里隐隐不安,总觉得哪里疏忽了。
司牧可不像这么容易被拿捏的人。
不管吴思圆怎么想,脑子被马尚书烦的嗡嗡响,如今难道能休息一刻,里面一片空白。
银子清点完毕,在户部过一夜,翌日清晨送出京城。
今日八月八日,离秋闱仅剩短短一天,考生们都聚集在路边,目送灾民回故土。
这些灾民,她们来时肩背佝偻,拖着身体,抱着苟活一日是一日的心态来的。走的时候却是挺胸昂头,两眼清亮,满怀信心,对将来充满希望。
她们自发的跟在押送赈灾银的马车边赶路,背后包袱里背的是善心商户跟官员们送的干粮跟水囊,虽说不值钱,但足够支撑她们回到家乡。
时辰到,几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地从户部门口出发,往京城城门口赶去。
这些马车身上驮着的不是金银,而是大司未来的希望。光是看见这些箱子,就已经能展望到原本千疮百孔的灾区重建后的美丽模样。
众考生跟百姓前来给灾民送行,原本一场冷酷无情的天灾,就这么被司牧以最小的损失化解。
考生心里感慨颇多,但又不好跟彼此讲。毕竟如果大家立场不同,就很尴尬了。
“你们这两日听说了吗,考题出来了。”
有人突然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来。
灾民事情解决完,当下比较重要的便是明天的秋闱了。
吴府,吴思圆收到消息的时候几乎是从床上连滚带爬起来,边整理官服边往宫中赶去。
她大意了,她居然大意了。
吴思圆那日明明想着要做两手准备,不能让司牧钻了空子,可她一时事多就将这事暂时抛在脑后。
谁知再想起来时,已经晚了。
满街考生都能知道的事情,皇上肯定知道。
吴思圆进养心殿前,就听到里面砸东西的动静。
这还是司芸头回发这么大的脾气,因为她觉得自己被人当驴耍了,任劳任怨地拉磨,结果扭头一看,拉的是别家的磨盘……
第48章
“老太傅终究是下场了啊。”
现在莫说皇宫, 就是民间的书坊茶馆酒楼客栈,讨论最热的话题都是秋闱考题。
这事像是干草堆里的星点火星,刚开始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难民身上就没在意, 等回过头再看的时候, 这火苗已经从柴火堆的中间从里往外燃起来,火势之大, 怎么都扑不灭。
吴大人进宫前,还从缝隙里抽出点时间将考题跟答案看了一眼, 只一眼, 便知道这是司牧干的好事。
她脸色阴沉, 将考题揉皱直接扔在脚底下。
到底是她心软大意了。
秋闱不比寻常,秋闱是国本, 不仅朝廷重视, 考生更是重视。
换句话说,秋闱一事,直接关乎所有考生的终生命运, 比娶什么夫郎还要重要。
考得好, 便是二次投胎, 从此鲤鱼跃龙门。
“往外说,这题是长皇子泄露的,意在敛财。”吴思圆撩开车帘低声往外道。
“是。”
吴思圆进宫的时候,泄露出来的考题已经长了翅膀, 以五十两一份往外飞。
现在各大书坊中,只要有考生的地方, 就有人在议论此事。
安从凤站在一家文房四宝铺子中, 佯装在看一方砚台, 其实在听身后两个考生说话。
“你买考题了吗?”一人嘀咕, “我觉得那题挺真的,说是……”
像是怕人听见,声音压低了很多,大概遮着嘴在说话,“说是答案跟吴思圆吴大人的行文思路有几分相似。”
吴思圆那可是协办大学士啊,不管她为官如何,她都是个有真凭实学的人。
如果考题真跟吴大人有些关系,那就说明可信。
另一人道:“我本来想着可能是假的,但是这题最开始是从一富商的女儿手中流出去的。”
“你想想,吴思圆筹集赈灾银,让富商们花了将近四十九万两银子,能不拿半点好处?说不定是吴大人为了银子,这才干起了卖功名的勾当。”
这么一说,可信度瞬间增加了无数倍。
那人将书猛地合上,眼睛睁大,“如果是真考题,那可如何是好?对我们这些真正埋头苦读的人来说,多不公平。”
“朝廷之所以有科考制度,为的不就是选些有真才能的人吗,比如马尚书,比如宋大人。”
“如果直接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