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
最多就是他再辛苦些,在学习上再多花些时间。
与此同时,不论是老家的钟校长和林堂伯他们,还是身在冀省军区的渣爹林裕升,都看到了金陵日报上刊登的考试结果。
钟校长和林堂伯当然是替林知言高兴,比较可惜的是林知言已经提前去了首都那边,他们想给他办个升学宴庆祝一下,都没机会。
至于渣爹林裕升,他的心情就极为复杂纠结了。
有高兴,有骄傲,却也感到郁闷和恼火。
被大儿子拿把柄威胁住了的林裕升,一时间倒是对他有些无可奈何。
碰上抢了他晋升机会的赵国安,被对方一脸戏谑的问有个大学生儿子是什么感觉,林裕升只能把自己郁闷个半死。
首都大学开学这天,校园里一扫假期的安静,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
作为建国后第三批高考录取生,来这里报道的每个新生都是这个年代的天之骄子,是全家的骄傲。
有那些老家离得比较近的学生家长,为了送孩子过来上学,几乎是全家出动,手里提着大包小包,跟后世的那些个新生家长也没太大的差别。
见新生报道处那边有个是自己认识的同学,林知言跟老冯说了声,就快步朝对方跑了过去。
这人叫王潮声,是他之前在陵城高中跳级到高三时认识的一个同班同学。
两人以前虽然不怎么熟,但能在首都见到老乡,不管是林知言,还是王潮声,都非常高兴。
尤其是王潮声,见到林知言的时候更是长长地松了口气。
王潮声随手就从地上拽过来一个不小的包裹,塞到林知言的手上。
说包裹是自己来首都上学的时候,林知言的堂伯找他帮忙捎过来的,里头应该都是一些耐储存的吃食。
怀里猛地被塞了个大包裹,林知言先是有些懵。
等听说是堂伯让对方捎来的,林知言当即跟对方道了谢。
这个包裹的重量可不轻,从皖北老家到首都这么远的路程,对方愿意帮忙捎过来,自己可是承了对方的大人情了。
林知言早在首都大学踩过了点,对各个院系专业的分布非常清楚,见王潮声报完名正准备去找宿舍,当即给他领路。
得知林知言在外边有了住处,跟学校申请了不住校,王潮声顿时有些羡慕,在被林知言邀请上门做客后,转眼又高兴起来。
两人虽然选的不是一个专业,不过上课的教室却相隔不远,交代对方有事记得来找自己后,林知言就跟王潮声告别,转头去了自己专业的教室。
这时候的大学虽然没有军训,但正式开学前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却是必不可少,开学的头几天就在这种忙忙碌碌中结束。
这时候宋家四兄妹已经离开了首都,回到了部队亲爹那边。
其实要按宋海明的意愿来说,他根本就不想回去,只是他还有一年初中才毕业,为了拿到毕业证,只能回去再熬一年。
剩下的两兄弟也是如此,同样要回去上学。
反倒是宋文洁,因为拜到了老冯门下,这次回去后就会办理转学手续,直接转到首都这边来念书。
因为她是女孩儿,宋广仁对宋文洁要去首都上学,就不像对三个儿子那么严防死守,生怕他们跑到他们妈妈那边就不回来了。
对于亲爹的重男轻女,宋文洁并不是很在乎,只花了半个月就把转学手续办理好了,在三兄弟依依不舍中,再次回到了首都。
林知言的大学生活很快走上了正轨,在选了主修专业后,他又选了两门学科作为辅修。
第一学期的专业课,对林知言来说还算轻松,只是到了下半学期开始,他就彻底忙了起来。
不仅要修完三门专业课的课业,还要时不时的被老冯他们拉去充当实验助手。
而且林知言自己也有想要研究的项目。
想到马上就是五五年,三年后国内将会出现大旱情,他便把人工降雨的研究,以及高产抗旱农作物的培育都提上了日程。
作者有话说:
今天日九失败,上夹子时码字太容易分心了,呜呜,明天继续努力~求收藏求订阅~
第24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4
有了要忙的事, 时间就过得飞快。
差不多一年没回过老家的林知言,在这一年暑假终于抽出空回了老家一趟。
过年那会儿因为被老冯带着参与了一项秘密试验,林知言没能回去, 不仅错过了大堂哥孩子的满月, 还错过了赵天方主持的机械厂农机分厂在陵城的落成典礼。
由于氧气顶吹法在景山钢铁厂那边试验成功,去年改进过后的生产工艺就在国内其他几座钢铁厂中推广开来, 使得这一年的钢铁产量,相比去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原有钢铁厂钢铁产量的提升, 再加上还有新的钢铁厂在陆陆续续的建成,令国内钢铁紧缺的情况终于有所缓解。
而这些生产出来的钢铁, 虽然绝大部分还是被分配给了重工业建设, 但在赵天方他们这些机械厂的领导的极力争取下, 还是拿到了一定份额。
这些钢铁份额除了用于各大机械厂的日常生产外,还将分出一部分, 用于正在筹备中的小农机厂, 生产可以为农民减轻负担,提升耕作效率的小农机上。
而在陵城县长张远申的一力争取下,这座小农机厂在经历了诸多县市领导的争抢后, 最终被定在了陵城县。
倒不是别的原因, 主要是陵城县相比其他县市, 不管是交通条件还是地理位置都更加便利。
把小农机厂设在这里,将会极大方便生产出来的小农机的运输。
而在小农机厂落成后不久, 原本老旧的陵城火车站也在张远申的主持下开始了改造。
张远申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不仅想把陵城建设成一座工业县,还打算将陵城打造成联通附近几个省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后者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得来主的, 这需要他跟上级省市慢慢争取, 倒是工业县的建设, 他带领的县政府领导班子直接拍板就做了决定。
好在红星肥料厂这几年的生意十分兴隆,订单一直接到手软,令县政府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了足够资金的支撑,再加上张远申不管是个人的政治手腕,还是身份背景都足够镇压县内的一切宵小,他对陵城的改造进行的倒是非常顺利。
时隔一年没有回来,等林知言从火车上下来,双脚落在站台上后,他就发现入眼的一切都有了极大的变化。
原本老旧破败还有些脏乱的火车站,在县政府的治理和改造下,变的整洁簇新了不少。
尚未走出火车站,林知言就听到有人在讨论县农机厂正准备第二次招工。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