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4
给她的资金。
“我从雇主那里拿到了丹妮的银行卡号,其中一个是某家私人银行的账户,我记得你是那儿的高级用户。这恐怕是个线索,因为后来她对雇主强调过,不要把工资打到这张卡里,换了一张卡。”
宁一宵明白了。
这张卡很可能是丹妮和徐治的交易渠道,也是重要证据。
他把卡号记录下来,发给了财务助理。
“我建议你还是找她面谈试试,毕竟她现在很缺钱,说不定会愿意为了一些酬劳帮你。”
查尔斯说,“凭我这么多年的直觉,我觉得她不算坏,你想,其实在精神病院倒闭之后,丹妮也完全可以把Eddy囚禁起来,继续向那个继父勒索,毕竟只要他在,她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钱,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说明还是有点良知的。”
宁一宵认同这一点,“她拒绝和我见面,不过我会让我的助理继续联络她,看她要什么样的条件。”
“还有,我找人调查了一下你说的徐治,是个厉害角色。”
查尔斯坦白讲,“你现在处于上市阶段,其实我不建议你现在插手到他的事情里,你知道的,这很敏感,而且很多事不是有钱就能做的。”
宁一宵当然知道,他现有的资源和国内的那个圈子是割裂的,钱和权可以挂钩,但从来都不是重叠的关系。
“时间长短无所谓,但我一定要看着他进监狱。”
“也不是没可能。”查尔斯笑了笑,“我托了在中国的律师朋友帮忙调查,他说最近他们内部的势力斗争很严重,对每一个小问题都很谨慎,如果真的抓住了足够多的把柄,也可以试试,只要你能保证置身事外。”
“我明白。”
宁一宵知道,现在除了继续调查徐治,他更需要的是一把刀,代替自己捅开徐治的真面目。
但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苏洄肯定不行,他甚至希望苏洄不被牵扯到任何一个环节之中,否则会很危险。
一个不错的选择是徐治的竞争对手,但且不说宁一宵能否联络上这样的人,就算联系到了,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也格外复杂,说不准哪天对方突然倒戈,自己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别着急,放长线钓大鱼。”查尔斯笑着说,“我以前其实替这样的人辩护过,当时赢了,这位客户也以为高枕无忧,可没过几年他还是进去了,上帝也救不了。人一旦坐上高位,顺风顺水,就会做出更多错事,到时候回头都来不及。”
多行不义必自毙。
宁一宵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他还是想越快越好。
第二天上午,和合作方开完会,宁一宵回到办公室,收到了景明的消息。
[景明:我现在总算理解了。]
[工作狂:什么?]
[景明:你说苏洄会在躁期有很强的购物欲,我之前感觉不会啊,他一点也不像那种人,再说了他好像也没什么消费欲。]
[工作狂:他买的东西不太一样,不是名牌奢侈品那种。]
[景明:我就是要说这个!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景明:分享网页链接]
宁一宵点击了他发来的网址,是一个二手交易网站,说起来这个网站还是景明之前投过的一个小项目。
页面上显示着一个名为“信件收集”的项目,发起人正是苏洄。
他想购买的是别人写的信,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写的或者收到的都可以,只要是手写信,且数量不限,越多越好。
宁一宵看着页面上的描述信息和苏洄躁期会用的小符号,不由得勾起嘴角。
[景明:你说他买这个干什么?]
[工作狂:当然有他的道理。]
[景明:你也不管管你的小艺术家!]
[工作狂:小艺术家高兴了连大象都买,这算什么,开心就好。]
第78章 N.意外邂逅
办个人展比苏洄想象中还要复杂。
过去他只是带着单项展品参加过一些中小型展览, 所需要做的事也不多,大部分都交由主办方和策展公司来处理。
直到和凯莎共事之后,苏洄才知道, 原来举办一个展览的流程和环节如此复杂。
“这是我做的第一版提案, 你看看。”
凯莎将纸质版递给苏洄, 大概讲解了一下,“这次我希望你可以最大程度参与进来, 包括场地布置、灯光调度这些硬性环境设置,还有主题、篇章划分和展览文本这些软设置,我都希望能完全展现出你的个人风格。毕竟策展工作说白了, 也就是展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身。”
苏洄点头, 翻了翻提案, 看到后面的商业部分, “那像招商和展品保险之类的呢?”
“这些你放心,我很有经验。”凯莎大大咧咧地笑了,拿出专门的商业方案, “这些都是我为其他艺术家做的大型个展积累下来的商业资源,我这几天也联系了一些公司,有几个已经有合作意向了。”
苏洄听她说起这个, 也很直白地道出自己的顾虑,“其实这方面我还有点担心, 比起那些已经很有名的艺术家来说,我只能算是新人,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商业价值, 怕你不好做这方面的工作。”
凯莎摇头, “你可千万别这么想,哪怕是从零开始的艺术家我都合作过不少, 最后的展览同样很成功,更何况你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了。”
“Eddy,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我们争取用这次个展让你的职业生涯上一个台阶,如果效果好,做成巡回都是完全没问题的。”
凯莎的话很好地鼓舞了苏洄。加上这个时期的他,本来就容易被自信心所充盈,回去工作室也干劲十足。
暂定的时间是四月末五月初,时间很紧张,好在他带的学生都很乐意帮忙,怀特教授干脆把这次机会当成是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为他们争取到更大的工作间。
在六七个学生的帮助下,苏洄的工作推进得很快。
“Eddy,又有你的信!”
莱恩和另外两个学生推门进来,手里还拿着几封信。
苏洄正坐在地上整理购置的大量渔网,越理越乱,整个人差点埋在里面。
听到莱恩的声音,苏洄抬起头,“我在这儿。”
莱恩把信交给苏洄,蹲下来一起帮他整理,“Eddy,你打算收集多少信啊?”
苏洄脑子有点飘,“最少也要两千张信纸吧。”
莱恩点点头,“两千张,那也还好。我一开始以为你是拿信做成类似‘壳’的东西,就像HA Schult做的情书邮局。”
苏洄知道他说的,是他很喜欢的作品,有些激动,“那个很漂亮,我看过照片,好可惜后续没有展出,我记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