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知微又用了自己的名号,开了这家名为“月明斋”的糕饼店, 主营各类月饼。
一回生二回熟,再开店也是熟门熟路。
延王有些被知微绕晕了,“你们两个难道不是一家?”
说好的兄妹呢?
知微:“嗯……我们分家了。”
分家了?
也就是说, 如今七巧斋不是知微的店铺了, 月明斋才是。
延王当即选择了站在知微这边:“那你的店里需要好厨子吗?我可以把这边七巧斋的厨子撤了给你。”
蓝岚对着延王怒目而视。
知微连忙摆手:“不用不用。”
她从前只是兰月殿的一个普通仙官, 能够借助的资源实在有限, 所以才需要借助王府厨子帮忙打响名号。
如今的她手下人才济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完全不需要从七巧斋薅人。
经过几番的分析和测算后, 知微最终决定, 最后的营销工作待过完七夕再开展。
毕竟宣传这东西也讲究个时效性, 把战线拉太长了也不行,过去那阵儿巅峰劲儿后反而不好。
如今来到凡间,看前期安排的事情基本准备停当,还有很多超过了预期,知微完全放松下来,留在王城和大家一起欢度七夕,享受着去年的经营成果。
这次出行和上次心境又有了很大的不一样。
七夕当晚,知微又是甩掉了延王,一个人出门闲逛。
今年七夕临安并没有下凡,前几日听嫦娥提起来,斗部的渝川仙君透露,临安家里又给他介绍了一个新的对象,这会儿很有可能被家里人要死要活拉着相亲去了。
这年的七夕临安仙君虽然不在,但知微依旧遇到了一个熟人——玉成仙君。
两人都是长身玉立,负手而行,在人群当中一样的显眼。
对于自己选定的玉成仙君的工作能力,知微一直持有肯定并看好的态度,尤其是看到他的文学作品后,对他的认可程度又上升了一层。
知微走过来,和玉成仙君打了招呼,并邀请他同去上次招待临安的那个酒馆里喝酒。
酒馆的掌柜还记得知微,虽然之前只见过一面,距今也有了一年,但她和当时同桌的男子外貌都极为出色,过目不忘的那种,想不记住都难。
酒馆掌柜一直坚定的以为,这个小姑娘和当年那个谪仙一样的男子就是一对。
可仅仅时隔一年,这姑娘身边便又换了一个男子,也是一样生得好看又一身仙气。
店家心中暗自感慨,这姑娘看起来端庄清丽,不似一般的贵家小姐,果然有两把刷子在身上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玉成给知微满上一杯竹叶青:“我上次去月宫找你之时,你说要我待命,等入了七月后再做打算。如今已经入了七月,我也写好了一篇长赋,你有什么想法不妨同我说一说。”
知微道:“我从前在梦中去过一个仙境,里面有一位诗仙。从前在他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罢,知微便把李白寺院题诗,宗氏女千金买字的典故说了。
只为了一首诗便豪掷千金地将一面墙壁买了下来,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当朝宰相的孙女,一个是当朝有名的诗人,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一时传为佳话。
这的确是他所想要的生活,玉成听得入了神,对着知微感叹,这个诗人一定极有才华,才会让那小姐对着他的文字一见倾心。
知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见倾心的不止文字,还有人才。
不过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同这次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无关。
知微将自己的营销思路告知玉成,她打算在王城的中心地带买下一栋宅院,请玉成将写好的那首咏叹中秋的长赋写在外头墙壁之上。
对外就称房主欣赏余先生才华,所以特意请你来题字。
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之中购置这样大的一处版面搞宣传,知微觉得自己出手已经相当阔绰了。
玉成还沉浸在刚才知微讲的故事当中,对于知微的提议不太感冒:“不应该我先写在墙壁上,再等人来买吗?”
话虽如此,可是……
知微:“但是我怕你写了没人去买,到时会很尴尬。”
玉成:……
感觉她并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啊!
除了买房题赋之外,知微还一早就在书局打点好了人,将玉成这几个月来写得关于中秋团圆的诗文和故事,一一装订出版,并买了最醒目的位置摆放以求提高销量。
玉成仙君却开始别扭起来:“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你做的这些事情,我靠着自己能耐写出来的诗文,照样也可以红遍大江南北。”
玉成觉得,对方的此番作为,是对于自己才华的一种极端不信任。
“可这样一来实在太慢。”知微反驳道,“十年之后你也许可以,但我的差事要怎么办?”
不求写出对方能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传世名句,但起码要在中秋节之前把气氛炒热点。
知微的宅子很快到位,玉成在墙壁之外笔走龙蛇,将那篇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功夫作出的《咏秋赋》题在墙上,引来了王城众人的围观。
这件事情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来,每日来这处网红景点打卡留念的人络绎不绝。
知微默默看着前头对这篇长赋极尽赞美的人群,心中暗自感慨。
很多看起来一步成神的事情,其实背后全是套路。
只要营销工作做得到位,玉成仙君也能成为当代赛李白!
余先生白壁题赋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宫中,皇帝都听得津津有味,便宣了玉成入宫觐见,并当场出了题目,请他给贵妃作诗。
据说玉成站在那里即兴挥毫,一口气连着写了七首,皇帝和贵妃都愣了,直觉余先生大才,看哪哪儿都好。
对于玉成的成功,知微都是没有感到惊讶。
毕竟几百岁的人了,又是专业出身,抛开天赋什么的不谈,就算是单纯的鉴赏诗文背典故,也比其他更多积累一些。
更别说这些年在灵书阁中受到的文化熏陶。
毕竟是开了挂的,不好比的。
皇帝和贵妃一直都是王城的风向标,也因为皇帝和贵妃对玉成的高度肯定,将他又拔高了一个台阶,一时间洛阳纸贵,达官贵人争相追捧。
也是到了此时,知微发现,这位玉成仙君是一个非常坚持自我的人,即便红极一时受到万人追捧,但不管神情还是心态都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一脸拽的四五八万的表情,让她觉得非常欠揍。
可即便如此,玉成仙君依然很受欢迎!
也不光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好,再加上一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