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


识文章差不多,但皇帝看你更顺眼,最后就点为状元,又或者看你字写得不错,然后把你名次也往前抬抬,这都是现实的问题。

所以在最后誊抄试卷时,谢良臣算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全力来把字写好。

就在他誊抄试卷之时,有考生已经交卷了,只不知对方是太过有自信,还是说反正想着前进几名后退几名都没差,所以干脆也懒得再拼。

谢良臣见交卷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也有点心浮气躁,不过最后他还是忍住了,毕竟旁边那位仁兄连初稿都还没写完呢。

然后写着写着,他听到后头有脚步声传来,最后一个太监尖声高唱一句:“陛下驾到!”

此刻场内的考生已经不多了,见皇帝来,除了他们之外,监考的考官们也都纷纷下跪行礼,然后谢良臣便听到一句略带着些苍老的男声传来,声音低沉:“平身吧。”

因为不能直视皇帝,所以谢良臣没有见到对方的长相,不过他也知道如今这皇帝年纪不小了。

这位融景帝在位三十年,如今已六十有三,膝下有皇子六人,公主十数名,其中皇后嫡出皇子早夭,幼子犯逆被圈禁宫中,其余四人皆为妃所出,据说互相斗得也很厉害。

不过这都不是谢良臣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他发现这皇帝开始逐列的看起他们的答卷来了。

这件事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

至于好处自然是十分明显,那就是能给皇帝留下印象。

即便之后他们的卷子不是皇帝亲阅,但是如今场内剩的人不多了,他这样走动观看,总能记住一些人。

至于坏处,自然就是考验心态的时候了。

谢良臣就见自己前头一个考生,因着皇帝站在他旁边看了会,一紧张,手一抖,结果滴了一滴墨在卷子上,吓得他脸都白了。

不过考场上写错字是难免的,所以一般举子都有挖补工具,而修正液就是浆糊。

这是唯一的补救措施,那名举子在发现自己滴了墨在卷子上后,也是立刻就拿出了工具开始补救,只是再是如此,那也比不得原本的纸张,更别说还要在上头写字了。

并且更要命的是,殿试的纸是黄色的,而挖补后一般是用浆糊来修改原处,所以总会留下痕迹,这人殿试污损卷面,恐怕得落到同进士里去了。

所以听着脚步声渐近,谢良臣特地暗暗深呼吸几次,确保自己不会紧张不会手抖。

明黄色的靴子停了下来,谢良臣余光扫到上面那五爪金龙,只看了一眼便继续誊抄,至于对方要看就让他看去吧。

只是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皇帝在自己身边逗留的太久了。

好容易写完,谢良臣感觉自己手心都快冒汗了,这种被人盯着的感觉着实不怎么样,不过幸好他没有失误。

见他落了笔,旁边的人终于也不看了,抬步往另一边去。

等人离开,谢良臣便偷偷抬眼,哪知却见皇帝正面朝那吃馒头的考生而站,而且还看了许久。

他不知道皇帝面上是什么表情,不过谢良臣见他这举动,一个大胆的想法倒是浮现在了他脑中。

这皇帝该不是也听说了有考生带着二十几个馒头来参加殿试,所以来看热闹的吧?!

虽然这理由有点匪夷所思,但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就算皇帝来了,那考生仍一手写字一手吃馒头,场面着实滑稽。

而且他觉得不是自己的错觉,因为谢良臣仿佛还听到了一声轻笑,随后这皇帝才带着人离开。

若真是这样,那么这位仁兄有福了,只要文章做得不差,那么至少也是二甲进士,若是原本排名就靠前,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

这叫什么?这就叫命啊。

谢良臣有点羡慕,不过这也是别人的造化,因此在检查过卷子没问题后,他也交卷了。

出门前,他回头看了一眼,不少人也都跟着交了卷,只那个考生还独自一人镇定的答着题。

终于考完,谢良臣彻底放松下来,然后他就想到了盛家。

这次会试取中的贡生里是有盛定直的名字的,而且排名还挺靠前,是第七名,而在他隔壁的江牧竟然考了第一,孟彻则还是第四名。

谢良臣在殿试的时候见过他们,不过因为进去得早,所以并不知道盛定直长什么样,是否真的与盛平顾有关系。

毕竟那天江牧说盛侯府如今是由盛老侯爷的长子继承爵位,而盛侯爷几个儿子都在京城为官,只提过一句似乎以前盛家还有个庶子出身的天才,只是后来为不明原因被逐出了族谱,与盛家断绝了关系。

他怀疑盛平顾就是那个被逐出族谱的庶子,但是却又没什么证据。

之前一直忙着准备殿试,谢良臣不想分心,如今殿试既然已经考完,他便让江着去仔细打听盛家往事,看能不能找到些比较明确的证据。

殿试成绩要过几天才出,而江着到底也没打听出什么,只道当时事情发生后,京城内倒是议论了一阵,不过说什么的都有,却都不统一。

有说是嫡兄嫉妒庶弟的,也有说是庶子脾气太冲惹恼了老侯爷,然后被逐出族谱的,还有的说是他得罪了人,未免牵连到盛家,所以把他当弃子了,更离谱的还说他其实不是盛家人,是府中小妾与旁人生的野种云云。

这些小道消息实在太多,谢良臣也无法分辨里头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又或者都是假的,其实另有原因。

既然猜不出,他也就懒得猜了,专心等着殿试结果。

这几天尤其的难熬,而同时皇宫内也正紧张的阅卷。

一般来说,试卷都不会由皇帝亲阅,毕竟将近三百份卷子,这得让皇帝看到什么时候?

所以一般读卷官都是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担任,他们先把这些卷子全部读完,然后再根据文章优劣推荐名次。

同时他们也要写荐语和理由,而不是全凭感觉,并且为了不造成太大的争议,这次的名次也不会跟会试时相差太大,最后也就只几名的差距。

评完了所有卷子,公认最好的几份会被呈报给皇帝,让其点出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三月初七,礼部再次来人,这次是给他们送进士服和讲传胪大典的规矩的,因此比殿试那天还要繁琐。

三月初八,谢良臣与本次考中贡士的举子们一同进宫,等待最后结果的公示。

三百人此刻就侯在奉天殿内等着传召,里头融景帝也正在看呈报上来的卷子。

案头上的卷子有五张,其中有两份他都有印象,不过其余三人他也想见见,便令内侍将人都传进来。

传召的声音由太监们接力喊出,等传到广场上时,谢良臣立刻将心提起,他这就要见到皇帝了。

前头被叫到名字的也都时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