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
依然纹风不动,同温如瑾一同走进了室内,但是他心中却充满了疑惑——因为温如瑾的态度。
他不太明白这位天资聪颖、胸有沟壑的州牧公子是否认出了他是谁,还是说知道他在外的名号?
像是不知道,因为他的态度十分友好,并无一点不满和不乐意,仿佛根本没认出他就是那天在竹帘后听着他与陈氏争吵的人。
倘若他知道的话,应该不会见自己的吧?
风和颂想到那日少年的声色俱厉,还是有些许的遗憾的。他如果早些醒悟这天下大局,早些分清大冀与蒸蒸生民应该是百姓更重,也许就不会有今日这不上不下的尴尬了。
但是风和颂又觉得温如瑾像是知道了自己是谁,因为他脸上的笑容亲切却不显得热切,温和有礼中,充斥着一股淡淡的……疏离。
风和颂叹息一声,如果这位州牧公子真的认出了自己,却还能如此有礼地接待他,而不是直接发怒将他轰出去,那他也只能佩服对方的为人和涵养了。
很快,风和颂的纠结就直接被温如瑾揪掉了,因为温如瑾没时间跟他打哑谜玩你猜我猜的游戏。
温如瑾开口:“这位风先生,我以为我那日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风和颂的神色一凛,果然,他真的认出来了!
不过,没等风和颂开口解释,又听得这位州牧公子话锋一转:“不过,倘若先生是别有所求,而我恰好能为先生做点什么,先生但说无妨。”
一时之间,风和颂的内心感慨万千,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人的气度,确实是……站在了泰山之上。
“公子误会了,我此次前来,便是因为公子那番话,使我豁然顿悟,而今我因公子一番话而拨开云雾见青天,故而特意追随千里,来拜会公子。”
“今日前来,只为毛遂自荐,为图公子之志,为天下黎明百姓,颂愿辅佐公子,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温如瑾:你终于上钩了。
他面上却露出了一个又惊又喜的笑容。
******
仙山之上,云雾袅袅,有一茅屋,隐匿于山间,茫茫然不可见、不可寻。
轻衫薄带的身影,正端坐在桌前,摆弄着手中的长短一致,粗细等同的蓍草。
桌上的蓍草,不多不少,恰好五十根。
他在起卦,六爻八卦预测之术,最早用的,就是五十根蓍草。
此间有风来,吹动这屋内满地竹简,刷刷作响,竹简展开,墨字万千,他恍然不觉,抽出一根蓍草放回盒中。
此一根,象征混沌未开之太一。
之后,他又不紧不慢地将剩下的蓍草缓缓分作两拨,各自握在左右手中。
左手为天,右手为地。
自右手取出一根,夹于左手的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此为人,人活在地面之上。
……
此人素手抚过蓍草根,合着眼眸,却似乎在冥冥之中“看”见了什么。
他忽地冷笑出声,声若寒冰:“风和颂,你又要跟我争?”
作者有话说:
对,他就是老温来的那天晚上,看星星神神叨叨的那个家伙。
~
天使们,你们的捉虫大白晚点再一个一个去看,到时候修改过的话,会给大家发个小红包,那个小虫子的图案,会变成一朵花的图案。
·
第22章 (一更)
在武林郡那座被后世称之为“潜龙所在”的府邸, 这一对“千古君臣”的初次见面,并不如史书上所描述的那般君臣上下相得,其乐也融融, 反而是有些机锋半露的, 暗潮汹涌的。
“先生能来,乃我之大幸,然先生不惧来日,‘旧人’唾弃之, 曰‘弃明投暗’乎?”少年的脸上唏嘘不已,仿佛都是在替这位谋士考虑。
毕竟他当初可是能让自己朋友的母亲陈氏出面的,怎么想, 都知道这厮和寇怀准是十分亲近的关系, 甚至和陈氏也是较为愉快的关系。
这处处替他思量的话,让风和颂当真无法不感动,他脸上都是动容之色,感激道:“如公子所说, 我等并不为一朝一国,而是为了华夏民族,为了这蒸蒸生民。纵使故友相弃, 也在所不惜!”
“说得好!”温如瑾高兴极了, 伸手亲切地执起了风和颂的手,另一只手指向墙壁上挂着的那大大的地图,说,“今日或许有人会辱骂你、唾弃你, 但是你的功绩, 历史都记得, 千百年后, 子孙后代们提及你,便是无尽的美名,因你为挽救这天下苍生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话说得风和颂是心中汹涌澎湃,激动难言。
这不是平凡庸碌的州牧公子,这是眼界屹立于泰山之上,心中沟壑能容纳芸芸众生的一代明主!
或许,传言是真的,他——真的是仙人下凡!
激动万分的风和颂,看着温如瑾的眼神充满了一股难以描述的惊叹,仿佛在看着一个奇迹,而不是一个人。
此子之聪慧与气度,人间千百年,何曾得见过?怕是天上来人!倘若他不是仙人,那为何会有仙人偏偏在梦中收他为徒,不收其他人呢?
约莫是华夏裂土,人间熔炉,这位慈悲的仙人见了,甘愿下凡,投入苍生之中,以期挽救这一切。
想到此处,风和颂看温如瑾的眼神,从惊叹,转变为了深深的敬佩。
温如瑾:……?
他并不知道风和颂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如果知道的话,他会为这位先生的究极脑洞给点个赞的,不过不知道也并不妨碍他将人才利用起来。
“既然你我二人同心同德,日后我有何事,必定都与先生商议!”温如瑾说得一脸正气凛然,拉着风和颂就走近那地图,伸手一展开,“先生请看,我荆州大将薛青掣此刻已拿下益州,不日便能拿下梁州,然因匈奴汉国与成汉国的干预,大军在此处正焦灼……”
见温如瑾要说正事,风和颂面上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他原本不紧不慢轻轻摇晃的羽扇,此刻摇晃的弧度要小了很多很多,摇动的频率下降,摇晃的速度也跟着下降……
风和颂确实是个人才,仅仅是他侧身附耳,认真倾听的模样,就能叫讲述者心情愉悦,于是温如瑾便事无巨细地说清楚了自己的谋划。
越是听,风和颂心中就越发的惊骇,纵使已经把眼前这个少年当成是仙人下凡,但是仙人下凡历劫,不也得喝了那孟婆汤,忘却前程往事?为何这少年,竟然有如此涛涛之计!
从细节,到全局,该有的都有,该考虑的都考虑了,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蜿蜒前行,既解决了己方的困顿,又能使得友军有所得,还可使自己攻下华夏民族的心病——长安城。
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