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6
让人给锦宁送去过吗?”
明仪立刻想起来了:“你送的点心锦宁没吃,他说苦,给吐了。”
“嗯,我先前害口也一直没吃打全部大发给府上的人吃了,结果,几个月的功夫,我府上药倒了好几口人,太医查过,就是中毒,这玩意儿下的不多,日积月累才会生效。
我有孕在身,若是吃上几个月的这玩意儿,就与你当年生锦宁的时候差不多了,只怕去母留子都有可能,我一死,若是男孩儿,必定是养在周夫人名下,她那般疼惜自己的女儿,必然会想法子把孩子过继给孙周氏。
出事后,我把周府送东西的人扣下了,一番审问那老婆子就交代了个干干净净,孙周氏身边的嬷嬷我也抓来了问了,就是她,她嫉妒我有孕,想霸占我的孩子,所以给我下毒。”
“这个老烂人。”明仪心里堵得慌:“周玉清知道吗?”
“这几个月雪灾饥荒的,他听说好些人流离失所冻死路边,早出晚归的去救人并不知情,我也没告诉他。”灵善十分淡定:“就他那个脾气,知道了又能怎样?骂一顿?还是把周夫人送去老家了事?毒害公主,哪能便宜了孙周氏?
生孩子就是走一趟鬼门关,即便我没挺过来死了,我的孩子就算是送人,也绝对不可能让她沾染半分,自甘下贱,心肠歹毒,养我的狗我都嫌脏,何况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
明仪想想也是,周玉清在外还是个可依靠的人选,可面对家里的烂摊子,他就不是什么爽快脾气了。
即便是真的知道周夫人和孙周氏下毒,也不可能逼着他去杀了自己的姐姐和母亲。
“大魏正是用人之际,周夫人要是再死了,周玉清还要再守三年,我能等,大魏等不起。”明仪先把自己的底线摆了出来。
灵善早就知道她会这么说:“周夫人就是软耳朵的糊涂虫,我犯不着为了那么个老货让我的孩子再吃一遍我吃过的苦,父母不和,孩子深受其害,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孙周氏惯会卖可怜,即便是事情败露,只要她一哭,周夫人再一求,周玉清也狠不下心来,可我就是要让他把心狠下来,平日里算计我就算了,总不能留着算计我的孩子。”
第1258章 针对粮商的局收网
明仪沉默听着,等灵善吩咐,她肯向自己开口,心里必定是已经有了主意了。
“我府上的稳婆,是周府送来的,我收下了,但我得借你府上的稳婆乳母用一用。”
“好。”明仪起身:“生孩子不是小事,千万别以身犯险,即便证据确凿,也不是非要周玉清出手,别为了让他出手就把自己害了。”
灵善别开脸没说话,她就是要知道自己若真的被害死了,周玉清还会不会原谅他娘和姐姐。
明仪出了屋,见周玉清老老实实的站在院子里,当真没有过来偷听,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了。
只怕在他心里,周夫人与孙周氏最多只是与灵善不和,从未想过她们会对灵善起杀心吧。
“承乐。”明仪中气十足的一喊:“把猪赶回去,三公主不收,回头让她们家骂街的嬷嬷上我们家吃饭去,回去把猪杀了,趁着天冷把腊肠挂上。”
在隔壁烤火取暖的承乐听声出来都懵逼了,眼睛睁的老大:“你说啥?!!!”
“我说让你回去杀猪。”明仪冻得哆哆嗦嗦,小跑着出门。
承乐原地僵了半刻才黑着脸跟了出去。
灵善说话算数,她们家嬷嬷骂街是数一数二的,次日一早来明仪府上吃饱喝足就出去了,哪里人多哪里挤,这里骂完哪里咒,卖惨的同时还不忘煽动百姓的怒火。
明仪交代各府施粥是推诿不掉的事实,王侯公府买粮被宰也是事实,百姓知道有钱人和自己一样惨的没饭吃,暂时没把怒火烧过来,一门心思的恨粮商。
有人带动,短短三天万民书就送上来了,明仪看过后很是满意,知道粮商雇了伙计对闹事的百姓动手就更满意了。
“送上门的机会,抓吧,恶意抬高粮价,搜刮民脂民膏,雇凶伤人,证据确凿,全家下狱。”明仪把万民书细细的折好放在一旁:“想保释,可以,每个人按斤两算,一千斤大米换一斤人肉,去吧。”
憋了两个月,户部尚书火急火燎的就去了,联合刑部尚书,连夜抓人。
“粮商抓了七八个,都是大虫,可是官府不能强行开了他们的粮仓降低市价,否则市场上的粮价必然会被打乱,而且又有抢夺民财的嫌疑。”薛卓没有像户部尚书那样火急火燎,反倒是来找明仪说起了正事:“公主让他们用粮食作保,虽然是个法子,可是市面上的粮价若是不降下来,那些人不会轻易交出粮食的。
若是他们硬撑,照现在的态势,只需要拖延几日,百姓就会以为是朝廷扣着粮食不卖,届时,所有的脏水都会朝我们泼过来,要想让他们把粮食吐出来又不影响市场,只能先让市场上的粮价自己降下来。”
明仪认真思考起来他的话:“可如今,我们无粮,渭东青州和陇西的粮仓到是满的,可那些都是供给大军的粮食,不能调动。”
“我们耽搁不起,实在不行,只能悄悄开一仓粮食平稳市价了。”薛卓垂下眼睑:“只是,一旦事情暴露,朝廷就会背上一个假仁假义的骂名。”
第1259章 唐可寅运送粮食回京
明仪不语,她费了那么多功夫,才把朝廷从决策失误这个泥潭里干干净净的摘出来,不可能去冒险。
如今民怨沸腾大家不会管你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可是等都吃饱了肚子之后,茶余饭后能闲谈的东西,不就是这些吗?
她可不会傻乎乎的去相信人性这玩意儿。
正愁着,就有户部的小吏进来:“公主,有人带着几百车粮食进城了,自称是出使蜀国的使臣唐可寅,奉五王爷之命,运送粮食抵京。”
“谁?”明仪立刻站起来:“唐可寅?”
她立刻往外走,薛卓也赶紧跟上,急急忙忙到了大街上,长街都恨不得被拉粮食的车占满,饥肠辘辘的百姓都围着不让车走,恨不得抓起生米就吃进肚子里。
人群里,一个黑瘦的高个儿男人挤了出来,正是唐可寅,他身上的棉袄破破烂烂,脚上也是一双草鞋,明仪险些没有认出他。
他扑通一声跪在明仪跟前:“臣唐可寅,奉五王爷之命,运送粮食回京,稻谷九千五百斤,大豆三千二百斤,皆在此处,请公主核验。”
他把文书呈上,修长的手指满是冻疮与渗血的皲裂,粗糙的如同老树皮一般。
明仪怔了半响才伸手去拿公文,快握住时顿了顿,先行扶起唐可寅:“辛苦了。”
“这是臣的本分。”唐可寅低着头,根本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