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明先生的话之后,他也开始揣度起来,该用何种适宜的态度来面对陛下和太后那些人来。
……
很快,一行人便进了京城,又得了陛下召见,世子很快便见到了宣文帝,这个他一直听闻却从未见过一面的皇伯父,这个孟朝最尊贵的人。
宣文帝这几日已经逐渐平复好了自己的情绪,但是见到如今已经失去父亲的侄儿侄女们,还是有些控制不住,眼眶有些微红。
他拍了拍几人的脑袋,安抚了他们几句,让他们这些日子里就安心待在宫里,当作自己家一样,不必太过拘束。
几人见他这副样子,心下的紧张感也缓解了几分,又见对方同自己父亲年纪差不了不少,模样又有几分相似,都不自觉对宣文帝产生了几分亲近感。
几人谈了一会儿天,逐渐打消了彼此的疏离感,拉近了些关系之后,宣文帝便让太子带着他们去拜见一下太后。
太后虽然不是昭王的生母,但是这么多年养育之恩下来,其实他们二人也与亲生母子相差无几了。
后来昭王封到昭地去之后,也不曾忘记这位养母,时常送些封地上特有的特产和物件,逢年过节也不忘送些节礼来。
因而太后霎时得知了对方的死讯之后,也是一时心痛万分,痛惜于自己的小儿竟比自己去得还要早,实在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在见过昭王的几个儿女之后,她的心情还是好了许多,而且昭王世子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处事已经十分得体,举止得当,进退有度,看得她也不由得感叹,昭王终归是后继有人了。
只是,倒不曾想到,昭王那样猴一样的性子,竟能教养出这样孩子,看来那昭王妃倒也不算太过无能,起码孩子还是教得不错的。
太后自然不喜欢昭王妃,毕竟她原本就是世家贵女出身,一向认为娶妻嫁女该门当户对,昭王之前那样任性地要娶对方时,她其实也没有当一回事,只当是昭王年少气盛,一时被迷了眼而已。
倒没想到,二人竟真能相互扶持到如今,依然还是恩爱模样,几个孩子也极其出色。
若不是昭王英年早逝,或许他们一家便已经是极为幸福和美,足以让世人艳羡了。
因此,她便不提过往,只是对着几个孩子展露出和善的笑意来,催着他们吃些点心,可不要饿着肚子。
世子和几个孩子见宫中的皇伯父、皇兄以及皇祖母都是和善人,像是寻常人家的长辈一般,也逐渐不再那么紧张。
年纪小些的妹妹宣瑶,露出一个天真可爱的笑来,小口小口地尝着宫中的点心茶乳来。
那一副极有感染力的样子让太后也不由得露出一个笑来,看着她吃得那么香,自己都不自觉拿了一小块尝了尝。
原本几人要回宫外的王府居住,但是在太后极力挽留,想与他们多亲近两分的情况下,最终他们还是暂时住在了宫中。
作者有话说:
(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明先生:知道自己如果真去做官,会因为这张嘴被同僚暗杀。
? 第79章
由于昭王是宣文帝最为看重的弟弟, 在他的示意下,其他人也不敢有所怠慢, 他的丧葬仪式举办得极尽哀荣, 随葬的一应物品也基本都是按照亲王所能拥有的最高规格来的。
京中的人也一贯会见风使舵,他们意识到昭王虽说其封地偏远,但是皇帝依然对他一家印象不错, 甚至可以说是极为看重的情况下,昭王的那些子女也收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只不过碍于他们这些日子都居住在宫中, 寻常人家也很难上门送帖子,世子才少了许多烦心事。
饶是如此, 还是会有许多人借着向太后请安的名义入宫来, 顺便见一见他们兄妹几人,说些攀交情的话, 扯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出来。
世子宣泽在这些日子里, 已经逐渐习惯了在宫中的生活,皇帝和太后都极为和善, 太子兄长也怜惜他们父亲早逝, 对他们也多有关照。
而且他按照明先生的吩咐,只多提些父亲不太着调的趣事来,勾得宣文帝也常常回忆起年少时二人的过往,对他也就更加慈爱几分。
世子也松了口气, 虽然他心底里觉得这个皇伯父是个不错的人, 但君威难测, 即便父亲与他年□□好,那毕竟也是许久之前的事了。
因此几人在父亲下葬之后, 原本是准备再过两天便回昭地去的, 但是太后实在是舍不得他们, 和皇帝一说,宣文帝听闻也是如此想法,便让他们在京中多留些时日。
毕竟他们还是第一次来京城,太后怜惜他们以往一直住在那么偏远的昭地,想留他们下来,多见识见识京城的繁华。
太后是世家贵女出身,这一辈子都还算顺风顺水,因此也极为心疼几个孩子,住在那交通不便,甚至连京城周边镇子都比不上的地方。
以往昭王被封到那儿去,她再心疼,也拗不过先皇去,如今她已是太后了,自然有能力留几个小儿在京中过过富贵日子。
再者说,他们几人的婚事也当提上日子了,除了京城里,哪儿还能有那么多的大家闺秀,名门公子呢,难不成还要在昭地挑吗?
这个理由一说,原本有去意的世子也不由得犹豫起来。
他自己倒还罢了,妹妹们的婚事确实是该上心,若是能在京中得到一门好婚事,那确实是比在昭地好多了。
在向母亲去信,同样得到如此回复之后,他们几人便暂时留在了京城,准备住上一些日子。
太后也是颇为喜悦,这些日子里来因为昭王的去世,心中所生的愁绪哀情,也被他们冲淡了几分。
虽然养子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这几个孩儿都这般出色,世子才华出众,风姿英华,几个小的也颇为贴心,瑶儿更是嘴甜的很,有她在总是不会闷的,太像她那个父亲了。
……
这些日子里,宣泽也从旁人口中听说了许多关于那位国师的消息,那些事迹在百姓看来,总是带着些神仙色彩的。
昭地虽然偏远了些,但是他以往也从过路的商人口中知道了对方的一些消息,那些消息听起来就像是人胡编乱造的一样,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但是一个人这样说倒也罢了,来往的每个商人,尤其是曾经去过京城,或者是到过青州那边的人,言语中对于对方都极尽推崇。
很多人身上还会携带着一个小雕像,希望国师能保佑自己出行平安,或者像是那个走了大运的赵商一般,也能找到什么可以献上去的好东西,得到个入太学读书的名额,那岂不就是光宗耀祖了。
因此世子对于这位国师,心中也是有着几分好奇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个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