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录。
会议记录是陈标随口一提,被朱元璋记住的事。以后这些会议记录都会成为史书的一部分,免得后人胡编乱造。
三位义子自觉进入了小将们的队伍里。朱元璋坐在最上首处,徐达和常遇春分别坐在他的左下方和右下方。
宋濂和叶铮看着这阵仗,嘴角微抽,总感觉自己进入了哪个山大王的地盘。
朱元璋没什么寒暄,开门见山道:“现在我地盘变多,该考虑分田的事了。”
将领们立刻把身体坐直,耳朵竖起来。
朱元璋麾下将领基本都是些穷苦人,就算现在家中金银无数,也对田地十分渴望。
大帅要分给百姓田地,肯定也会分给咱们这群功臣田地吧?
宋濂和叶铮一愣,也打起精神,随时准备提意见。
分田是政权建立基础中的基础,基本就能确定这个政权百年内的走向。
当年元朝建立之后,除了自己贵族圈地,并没有沿袭华夏以前封建王朝的统治规矩,而是实行包税制,类似于欧洲那边的封建领主制度。
包税制的意思是,中央政府不管理地方,只收税。他们把税额承包给地方豪强、豪商,对方只要缴纳足够税额,就不管对方在地方做了什么。
元朝如此做法,让自秦汉起建立的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管理完全崩塌。从此王权不下乡,地方上由地方豪强说了算。
这也是为什么元朝末年,北方的穷苦蒙古人都在反元,而南方的汉族地主士绅都支持元朝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元朝时候,地方豪强就类似于欧洲的封建领主,对自己的地盘有实质上的控制权。
这一点余毒无穷。朱元璋未来将实行的“粮长制”,就是为了重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权。
可惜粮长制一旦少了一个英明神武且刀子锋利的帝王,就迅速腐化,给百姓造成了许多苦难。
再加上之后皇帝不断剥夺粮长的权力,将其权力给地方长官,粮长制名存实亡,无法起到抑制地方豪强的作用,反倒成了地方豪强迫害贫苦百姓的工具。
历史中的朱元璋只是本能地明白,中央需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以抑制豪强盘剥民众。但他不明白这个问题的核心。
宋濂和叶铮明白这个问题的核心。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所有问题的核心,都可以归结于粮食,也就是能产出粮食的土地上。
所以一个政权能不能管理好地方,首先就要拥有一个可行的、能让中央插手地方的土地政策。
朱元璋他没读过几年书,真的能拿出这样的政策吗?
宋濂和叶铮审视着朱元璋。在他们心中,这是他们给朱元璋的第一个“考验”。
坐在上首处的朱元璋拿出一叠纸,清了清嗓子:“我决定,执行井田制!”
朱元璋的声音震耳发聩。
但只有宋濂和叶铮被震耳发聩,身体微微颤抖,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其他将领都在挠头,满脸茫然。
“大帅啊,你说的那个井田制是嘛玩意儿?”一个将领道,“俺们读的书没大帅你多,听不懂啊。”
大部分将领都点头,小部分将领在不懂装懂。
朱元璋拍着桌子破口大骂:“我不是让你们赶紧读书吗!读书你们不读《孟子》吗!井田制中《孟子》一书中就有!”
徐达眼观鼻鼻观心,在心里吐槽。啊对对对,你们不读《孟子》吗?大帅你读了《孟子》,不还是问标儿井田制是个什么东西。
将领们被朱元璋骂得脖子一缩,纷纷点头哈腰拍着胸脯保证。
读,我们明天一定开始读书!所以井田制是个嘛玩意儿!
朱元璋看着自家这帮战场上凶神恶煞,一说读书全变傻憨憨的将领,觉得很丢脸。
他深呼吸了几下,把想挨个踹这群将领屁股的想法压下去,沉声道:“宋先生和叶先生应该知道井田制。你们可否为这群无知的蠢货讲解一二?”
宋濂和叶铮对视一眼,叶铮做了个“请”的动作。
宋濂所研究的学派,就是支持井田制。他对井田制再了解不过。
观察了一番这些将领,宋濂了解他们的知识有多匮乏,所以用尽可能最直白的话将井田制讲解了一遍。
讲解完之后,宋濂犹豫了一下,又夹带了一点自己的思想输出,说了井田制的好处和弊端。
井田制的好处自然是抑制土地兼并,让百姓们都能有田耕。至于坏处,自然是全天下的富人肯定会不同意。
将领们都傻眼了。
土地全部归公?咱们只能耕作,地不归咱们?
如果咱们还只是贫苦人,这个井田制倒也不错,不用担心哪天田被地主豪强抢了。
但咱们现在不是贫苦人啊,咱们也想抢别人的土地啊!
他们心里虽然这样想,但肯定不敢这么说。他们只能纷纷发言,说阻力太大,那些地主士绅肯定强烈反对,总不能全砍了吧?
说完后,他们忐忑不安地看向朱元璋。
因为以他们对朱元璋的了解,如果朱元璋非要实施这个井田制,还真可能做出把反对的地主士绅全砍了的事。
宋濂也看向朱元璋。
井田制是他的希望,是他认为的能解决天下不公的理想制度。
但这个理想制度经过许多儒家大贤的推动,仍旧不能重新在华夏大地上出现,其弊端和阻力显然大到宋濂也只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朱元璋真的要执行井田制吗?
宋濂攥紧拳头,心里不抱希望。
朱元璋敢得罪程朱理学的文人,却绝对不敢得罪天下所有士绅豪强。因为士绅豪强有钱有粮有人,被逼急了各个都能在乱世拉起一支队伍。
但宋濂心中又存着一丝奢望。他想,如果朱元璋敢实行井田制,哪怕朱元璋注定成为众矢之的,未来可能万劫不复,他也会陪着朱元璋,哪怕万劫不复。
宋濂声音颤抖:“大帅,你执行井田制,就是与全天下富人为敌啊,请……三思!”
他双手拱手平举,狠狠弯腰,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
朱元璋环视了一圈那些焦急的反对的将领们,脑海中闪过天书中的话。
为什么农民阶级无法推翻地主阶级?因为当他们起义,变得有权有势之后,他们的阶级就会发生变动,从农民阶级变成地主阶级。
他曾经疑惑,为何弱者变强后会欺辱弱者,人心怎么这么容易变坏。
天书告诉了他原因。
阶级啊阶级。所以标儿透露的未来,那个“大明皇帝朱元璋”变得那么残暴不仁,也是因为他成了地主阶级中最大的那一个,发了疯似的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但现在的朱元璋还不是那个疯了的大明皇帝。
他成为陈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