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9


山东等地被打了个稀巴烂,只有江浙一地相对安稳富足。

“江浙熟,天下足”,就是这个时候的谚语。这不是说江浙产量比其他地方多,而是其他地方多战乱,只有江浙的生产力水平比较高。朱元璋便拿着江浙的赋税,去恢复其他战乱地区的经济。

江浙未经历多少战乱,不仅生产力水平更高,豪商豪强也多集中在这一带。

朱元璋热爱从汉唐中学习经验。比如他的军户制度,就是基本照搬唐朝的府兵制。

打击豪强是历代英明的皇帝都需要做的事。朱元璋就效仿汉朝的守陵制度,迁江浙豪商豪强去其他地方开垦。

西汉时有一个称呼,叫“五陵少年”,代指地方豪强贵族。汉朝为了削弱地方旧贵族和豪强,想了个奇妙的主意,施恩地方豪强,让地方豪强去给皇帝修陵墓守陵墓。

这些豪强可以带走佃户、家产,但带不走土地,更带不走人脉。去守陵后,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便没有了。因此西汉前期都没有什么豪强世家。

之后,汉宣帝那个蠢儿子汉元帝废除了豪强守陵制度。

汉宣帝早就评价“乱我家者,太子也”。但因为他对许皇后的怀念和愧疚,最终没有废太子。

这是汉元帝之幸,整个汉家王朝的不幸。

朱元璋就做得简单粗暴了一些,直接把人迁走,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冠冕堂皇的制度,只能靠皇帝个人能力强制执行。所以当他和永乐帝之后,这抑制豪强的政策就人死政消。

但朱元璋留下了一个刻在祖训里的抑制江浙富庶地方豪强的政策,那就是影视作品中“江浙人不许当官”的原型,即不许江浙人担任“宰相、户部尚书、户部侍郎”三个钱袋子官职。

这个简单粗暴到奇葩的政策,也只有朱元璋那个脑子能想出来。

现在,这个政策就在朱元璋的脑海里成型了。

这群江浙豪强豪商既然要腐化咱们,那我就掘你们的根,加重你们的赋税,不准你们在户部当官!

陈标嘴角抽搐得整张小脸都抖动个不停。

爹,你是天才啊!

朱元璋之后被江浙人黑了近千年,几乎所有关于朱元璋的黑料野史都是从江浙一带来,原来根源在咱爹陈国瑞这个大忠臣上啊!

你他妈……

不能骂,不能骂。我爹他妈是我奶奶!

陈标使劲顺着自己的胸口,差点没缓过气。

朱元璋狠拍了一下陈标的背,差点把陈标拍趴下:“标儿,怎么了?被口水噎着了?”

陈标:“……”

陈标气得抄起陈狗儿正在踢蹬的狗玩偶,就对着他爹一顿揍。

陈狗儿爬起来,低头看看自己空空如也的手,脑袋上灵光一闪,也跟着扑向了朱元璋,对着他爹拳打脚踢。

大哥揍爹!

我也揍爹!

和狗狗朋友一起揍爹!

朱元璋先一巴掌把陈狗儿按在床上起不了身,另一只手挡住陈标的狗玩偶:“标儿,我出的主意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别动不动就生气,你这一点和谁学的?”

陈标咆哮:“和你学的!”

朱元璋沉默了半晌,道:“不,肯定是和你娘学的。”

陈标:“我现在就去告诉娘!”

朱元璋抢走陈标手中的狗玩偶,飞速塞进陈狗儿怀里。

陈狗儿就像是一个写了既定程序的机器人一样,一抱着狗玩偶,就继续四肢朝上踢蹬自己的狗玩偶朋友,又把哥哥老爹抛到脑后。

朱元璋双手抓住陈标,把陈标禁锢在怀里:“不准去!”

说完,他就把陈标按在膝盖上挠痒痒:“不准去,不准去。”

陈标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狠狠一口咬到朱元璋腿上,又崩掉自己一颗牙。

朱元璋哈哈大笑。

陈标捂着嘴,气得腮帮子鼓老高。

朱元璋戳了戳陈标鼓鼓的腮帮子,捞起儿子去漱口:“我这主意真的不好吗?一点用都没有吗?”

陈标有气无力道:“你抓住了重点,只是举措太粗暴了。”

“江浙富裕,大明建国后,肯定得让江浙为被打烂了的地方输血,但不是增加田赋这么简单。增加田赋只会加重平民负担,我们可以在其他税收上找补。”

“迁走豪强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这必须要形成一个长期的明面上说得过去的政策。比如西汉的守陵制度,表面要披着一张施恩的皮,不能就直白地告诉他们,我就是欺负你。否则这个好政策很快就会消亡。”

“限制富人做官……这点没法限制。江浙人不能当宰相、户部尚书、户部侍郎,但他们可以通过收买等方式,仍旧让宰相、户部尚书、户部侍郎为他们效力。朝廷中央的决策,只要皇帝英明,再让朝堂上各个地方出身的官员较为均衡,就能减少弊端。但皇帝不英明,什么政策都没用。”

陈标简单介绍了自家爹脑门一拍所想出来的奇葩政策的优劣。

陈标其实真的挺佩服自家爹。虽然这些政策具体措施真的很奇葩,但自家爹看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非常正确。

这眼光眼界,真是绝了。

陈标能说自家爹的不对,只是因为他是现代人,多看了千年的兴衰史,且明朝这些经济制度,在陈标眼中已经是“盖棺论定”的史实,经济学家们都研究透了,陈标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

比起照本宣科的自己,陈标认为,他爹身为古人,有这等眼光眼界,着实非常厉害。

只可惜,看到问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但陈标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连他那个时代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能尽可能让问题延后发生,让百姓能多过几十年的好日子。

若能让两三代人都能吃饱肚子,他和他爹也能算得上功德无量了。至于之后的世界,该让后人自己去折腾。

一代人能做两三代人的事就堪比圣贤。再想做更多,那反而会把后人养成废物,不是好事了。

陈标腮帮子都说酸了,朱元璋才勉强理解陈标的话。

朱元璋虽然聪明,但他在经济方面的见识确实是太少了。若没有这几年当“陈国瑞”的经历,陈标把腮帮子说得再酸,他也听不懂。

朱元璋一烦恼,就会揣着袖子坐在门槛上,恢复成以前当农民的模样。

终于能自由拜访陈家,和叶铮一同来陈家找朱元璋报告洪都屯田事宜的常遇春,一走进门就看到那个坐在门槛上揣手手的老农朱元璋,顿时脚步一顿,非常想转头就跑。

他看到这么不威严的主公,会不会被主公丢去主持一辈子的井田制和劳动改造?!

“陈将军,又遇上什么为难的事?”叶铮早已经习惯,笑着拱手道。

朱元璋瞥了叶铮一眼,道:“我不敢说。”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