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9
妒过于完美的陈标。
胡大海能猜到主公的想法。陈标的声望越高,将来太子弱冠归位,陈标成为太子副手,陈标的声望就会成为太子的声望。
但这样陈标和太子两不疑,才能达成主公的希望。
陈标将来会不会因为声望过高而生出野心?太子又是否器量大到能容纳陈标这样优秀的人?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陈标又试验了几天,新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实他一开始就制定了类似的教材,只是正统的教书先生不肯按照他的教材教,仍旧从《三字经》《千字文》教起。
陈标在信中向朱元璋反省,自己太想当然。
要做到陈标这一点,就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军营的将士们都编写不同的教材,才能按需教导他们最想学的内容。
可陈标能为洪都的将士们重新编写教材,其他教书先生不太可能这么做。
不只是学识和能力,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编书一事看得特别重,让他们根据一群大字不识的将士们编写书籍,那简直就是谄媚,谄媚的对象层次还特别低。
他们若这么做,可能会自绝于正统文人群体。
陈标离开军营的时候,为了让军士们不责怪那些离开的教书先生,也做了自我检讨。
不是教书先生们不愿意教,而是他太想当然。
自己只是一个孩子,他做出再荒诞的事也不会有人斥责他。而且他的身份高贵,就算有人不满也拿他没办法。
可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是这样。
此话传开之后,那些有些愤愤不平或者惴惴不安的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心里舒服了许多。
虽然他们心里不舒服也拿陈标没办法,但现在终于有台阶可下,他们也就顺着陈标给的台阶下了,还在外夸奖陈标明事理,确实不愧“小军师”之名。
军士们心中感觉比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复杂得多。
夜深的时候,他们睡不着觉,和室友们窃窃私语。
“小先生说,这个时代只有有名气的人的事迹能进入书本里,所以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敢乱来。”
“不只是这样,读书多高贵的事啊,都是别人求着学。那像小先生,他是求着咱们学。我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我以前在贼元的县官家当过长工。县官千金聘请举人给自家孩子启蒙,那个老师也算敬业,但从听说过谁敬业到为学生现编一本教材。”
“我听了小先生的话,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何德何能……”
是啊,我们何德何能?
别说士兵们,就是未来已经肯定能封爵的将领们都如此想。
就算是皇帝,启蒙的时候读的也是那几本书。
朱元璋看着陈标的信,不由感叹:“就算是皇帝读书,也不会有人为皇帝专门编几本教材吧?标儿真的是……”
众多文人武将皆沉默。
陈标没有点明此事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这件事,只感叹陈标很会教学生。
但推广军营基础教育遇到问题,他们疑惑为何他们咬牙从军费里挤出钱粮聘请的教书先生,没有一个达到他们的要求时,陈标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原因。
这原因让他们惊讶之余不由叹气。
的确如此。
就算是皇帝也没有让人专门为他编写课本,陈标却愿意为根本不认识的、以后也不可能给他提供帮助、甚至将来都不会再见面的将士们量身定做教材。
这样的心境,陈标是真的认为“众生平等”吗?
这就是“神仙”吗?
“标儿……唉。”朱升叹气,“主公,你要派更多的人保护标儿。还有,以后可不能再让标儿去军营了。军营劳累,标儿若是生病,那可如何是好?”
季仁寿皱眉:“主公,能打仗的人那么多,标儿即便有这个本事,也不该让他去。”
朱元璋郁闷道:“你们当我想让他去吗?可标儿决定的事,我能怎么办?”
众人皆无语。
他们就不信,就算“陈国瑞”没用,“朱元璋”下一道诏令,标儿还敢不遵从?
自家主公连“下令”都舍不得,任由标儿在军营吃苦。这种奇葩的溺爱,真是让他们不知道如何说。
第111章 朱元璋迁怒胡大海
朱元璋看了看自己的心腹们,突然让人搬来一堆书。
他大笑道:“来看看,都来看看。别的皇帝没有人专门给他们编书,但我这个未来皇帝,每本读的书都是有人为我专门编写,哈哈哈哈,嫉妒吗?”
众人看着那些书的封面,就知道这些书全是陈标的手笔。
陈标都能为不认识的将士们编写识字儿歌了,当然只会对自家亲爹更好。他一边看书一边整理笔记,笔记就成了朱元璋的“教材”,字里行间还有陈标太过想念朱元璋而生的抱怨和撒娇,看得一众人眼睛都绿了。
想抢回家!
无论是标儿还是标儿的笔记,他们都想抢回家!
李善长自诩心胸开阔,都忍不住嫉妒了:“主公,你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儿子?”
朱元璋叉腰大笑:“我不仅有这么好的儿子,我还有最完美的妻子,很多好兄弟,还能当皇帝,嫉妒吗?”
李善长扶额笑:“是是是,嫉妒极了。”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
朱元璋唏嘘道:“我前半辈子吃的苦,都变成了后半辈子的福气了。好了,不说了,标儿快回来了,我回家等标儿,你们自己看着办。”
说完,朱元璋就丢下加班的心腹们,兴致勃勃回家。
他回家,看到变瘦了的陈标,不愧他“标儿的爱哭老爹”之名,抱着陈标哭得不能自已,指天发誓要砍了胡大海的脑袋祭奠陈标失去的肉肉。
陈标对老爹拳打脚踢,气得变成了一只河豚。
他认为,自家老爹在内涵他以前肉多,是个小胖子。
朱元璋是真的难过。
正史中,朱元璋对儿子教育非常严格。
朱元璋除了太子之外的儿子们,都是从七八岁开始与士兵们一起穿着草鞋进行耐力训练,如小兵一样在军营中进行军事训练。所以朱元璋大部分儿子都很会打仗。
虽然这也让他们小小年纪就习得了军中的痞气,无法压抑着性格中恶劣的一面。即使未来他们接受了大儒教育,一些人恶劣的性格已经养成,难以更改。但朱元璋对子嗣的教育是很苛刻的。
但正史中的洪武皇帝,和本文溺爱标儿哭包老父亲陈国瑞有什么关系呢?
陈国瑞一看到标儿脚底还没好的水泡,怒火差点把他烧成了光头。
他当即给胡大海一道诏令,让他独自回应天,赶紧来陈家。
胡大海歪了歪脑袋,不明白为什么急诏是让他去陈家。
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