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8
城墙。
但作为元朝都城,元大都的城墙最厚的地方高达几十米,根本不可能劈砍开。
元大都的守军们居高临下朝着溃兵们射箭,完全不顾溃兵们也是自己人。
溃兵们一片一片的倒下,倒在了自己人的弓箭中。
陈标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标儿……”燕乾担忧道,“你先休息一阵子,等有结果了我再来叫你。”
这有结果,就是溃兵被杀光,或者溃兵把城门冲开。
如果元朝皇帝铁了心要守城,那么溃兵不可能把城门冲开。他们就等着溃兵消耗元大都守兵的弓箭弹药和精力。
朱文正等人带领的骑兵没有攻城器械,不可能攻城。他们只是围堵元大都的城门,围点打援,等元大都自己粮食耗尽投降,或者出城突围。
陈标摇头:“不,我看着。我想皇帝肯定会立刻出逃。”
燕乾疑惑:“为何?他可以等待扩廓帖木儿的援军。”
陈标道:“如今皇帝和太子势同水火,支持太子的扩廓帖木儿不是皇帝的援军。如果扩廓帖木儿过来,就算元大都解围,皇帝也会立刻退位。但如果皇帝突围前往元上都,就能继续当他的皇帝。”
陈标讽刺地笑道:“他都当不了皇帝了,元朝如何又有何用?所以他知道仅凭借自己的兵力守不住元大都的时候,就一定会逃走。何况孛罗帖木儿也在大都中。如果元太子大军进入大都,孛罗帖木儿必死无疑。给哥哥们传信,佯装和溃兵们一起攻打城门,留下通向居庸关的城门不进攻。”
传令兵立刻领命离开。
陈标仰头看着天空:“今日恐怕元大都就落入我们手中了。元朝就覆灭了。”
就算元朝还有甘肃、山西、辽东、草原,但中原大地已经基本落入了明军手中。
何况有时候一个朝代的灭亡,是以首都的沦陷为标志。
北宋就是这么灭亡。
就算元朝还活着,也和北宋成为南宋一样,从元朝成为北元。
元朝将不复存在了。
陈标感叹了一句之后,冷下心肠,下令炮轰大都城门,给元朝皇帝更大的压力。
如果城门被攻陷,元朝皇帝就没有时间逃跑了。
陈标一边让船载火炮攻击城门,一边让重火炮营将其他重火炮搬下船,在城门前方安装。
朱文正等人冷酷无情地将溃兵围起来,不让溃兵四散逃开。溃兵们只能在城门处哀嚎,尽全力攻打城门,希求进城就能活命。
陈标率领重火炮营将大小国瑞炮和大小明王炮都搬到城门前,并扛来水泥袋子,现场取水和泥,给大炮做底座。
步兵营在城门外排兵列阵,树立起明王的旗帜,仿佛朱元璋的大部队已经到来,正在安营驻扎,并组装大型攻城器械似的。
皇宫中,苍老的皇帝已经换上了许久不穿的戎装,和儿子、妃子一起,在孛罗帖木儿的带领下,朝着明军最少的城门跑去。
正如陈标所猜测的那样,元大都的重要性对于元朝皇帝和孛罗帖木儿而言,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地位和性命重要。
第119章 民心归服才算归服
朱元璋并非故意选取元朝皇帝和太子内讧的时候出兵。
原本历史中,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才灭掉陈汉。
朱元璋和陈友谅打成一锅粥,张士诚、陈友定等南方军阀偏安一隅,力主北伐的韩宋势力已经被张士诚消灭。元朝不思南进,让南方的军阀们自己相互争斗,北方朝堂逐渐安稳。
朝廷里的人没事干之后,皇帝和太子又争起来了。
在镇压红巾军中崛起的两个军阀,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也相互征伐不休,想要夺得那一人之下的地位。
至正二十四年,皇太子和扩廓帖木儿攻打孛罗帖木儿,七月战败。孛罗帖木儿率大军入京,成为右丞相。
至正二十五年,皇太子和扩廓帖木儿再次攻打孛罗帖木儿,同样是七月,孛罗帖木儿被皇帝派人刺杀身亡,太子入京。
不过扩廓帖木儿原本以为自己有从龙之功,与皇后谋划,拥立想要南伐的皇太子为帝,逼迫昏庸的皇帝退位。
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反抗了他父皇这么久,这时候却要当一个孝子了。他命令扩廓帖木儿解散兵马,乖乖回去孝顺他的亲爹,明明打了胜仗,权力地位比之前还不如,甚至母子二人还被他爹揍。
扩廓帖木儿此时自然和太子反目成仇。若不是元朝变成了北元,两人都要试图夺回中原之地,他们俩也不会变成后来的模范君臣,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在这个时空,洪都守城变成了洪都大捷,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三年便轻松击败陈汉。
至正二十四年时,朱元璋南进闽广,取得了节节胜利;又与张士诚签订和平盟约,约定一同将矛头对准元朝。
当徐达率军南进闽广的时候,胡大海等朱元璋的部下不断向西扩展,威胁元军占领的甘肃山西等地。
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为抵御明军进攻,没空内讧。
直到朱元璋正月要求全面收缩战线,准备北伐的时候,因常遇春在川蜀打得风风火火,明夏节节败退,扩廓帖木儿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以为朱元璋此举是要入蜀,便趁着这个空隙攻打孛罗帖木儿,试图回到京城。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十分落后。
和现代社会能实时传递的信息战不一样,这个时代一处军事行动要传到另一地耳中,途中时间少则以旬计算,多则以月甚至以年计算。
信息的传递甚至不能只看路途远近。
一方势力决定奇袭,乱世之中千里无鸡鸣,几乎不会落入他人眼中。就算落入了普通老百姓眼中,老百姓们也四处逃亡,不可能把消息传递出去。
被攻打的城池如果没人出去传信求援,那便是死守一年半载都不会有人知道。
若是孤城远悬与本部势力之外,可能他们坚守几十年,朝廷都不一定知道。
唐朝的安西便是如此。
所以古代战争多悲壮。这种孤军奋战的悲壮,现代人很难想象。
因不可能用实时的消息来决定行动,所以才会有“谋士”这种职业。
谋士的作用就是“庙算”和“预判”。
所谓“庙算”,就是一群文武高层在决定出兵的时候,就在庙堂之上预测这次军事行动,提前进行军事安排。其实也算是大型“预判”的一种。
而后军事调遣行动,将帅和谋士几乎都是“盲猜”,简直是一场大型的心理和行为逻辑分析。
因此,有时候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结果。
例如现在,朱元璋决定北伐,扩廓帖木儿和皇太子却猜测朱元璋要入蜀,趁此机会挑起与孛罗帖木儿的决战时,朱元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