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7
自己磕磕绊绊读书之后,别的没学会,给人套高帽子的本事越来越熟练。
王袆瞠目结舌:“只剩我?”
众人点头。
刘基道:“这是好事。中书省怎么能有好几个同一地的高官?小心皇上把我们当乡党一锅端。”
王袆:“……这和你们只留下我在中书省案牍劳形有什么关系吗?”
众人微笑。
浙东几人在那里欺负起年纪最小的王袆。准备过几年就致仕的朱升和李善长深深叹了一口气。
陈标疑惑:“朱先生,李叔叔,你们叹什么气,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有我可以帮忙的吗?”
季仁寿笑道:“你还真能帮忙。他们俩看江南人杰地灵,能人辈出,正感慨北方文教不盛。”
陈标了然。
虽现在大明官场上暂时还没出现乡党,但人皆有私心,见着朝中高官皆是南方人,朱升和李善长心中难免感伤。
季仁寿又道:“朱允升和李公的担忧也是我的担忧。朝中不可被一方人占据,官员所在地域必须平衡,否则不是好事。”
同一地的大臣难免同气连枝,做事有所顾虑;皇帝见朝堂被某一地文人所把持,肯定也会生出忌惮之心。这对朝堂、对他们这些大臣本身都不是好事。
陈标道:“大元科举取士的时候不少进士都是北方人,若论文教,北方不一定比南方差太多吧?”
李善长苦笑:“元人忌惮南方,南方取士较少。北人儒士几乎都被元朝廷吸纳,让这些人立刻在大明为官,就算皇上不介意,他们自身也要为操守德行犹豫一二。”
陈标完全没想到这一茬,经李善长解释后,才意识到文人要脸,立刻另投他主很难,也难以被信任。北方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恐怕要到下一代皇帝,才愿意出仕。
陈标挠头:“真麻烦。还好和我没关系,让皇上去头疼,我相信他一定有办法!”
连浙东几个文人都停止了内斗,盯着陈标默默无语。
陈标疑惑:“我说的哪里不对吗?”
刘基道:“没有不对。确实,让皇上头疼去。他已经是皇上,这等国策,该他好好思考。”
陈标使劲点头:“就是嘛。”
宋濂问道:“标儿,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
陈标道:“不知道呀。这么麻烦的事,我才不会去想。”
说完,陈标还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假装自己脑袋空空无也。
宋濂无奈,但也不好继续询问。
他们转移话题,说起近些日子应天城中众人谈论最多的事。
那自然是张士诚夫妇双双自尽,仅留下一对幼子的事。
说起这个,刘基又忍不住满口抱怨:“皇上他简直……唉,乱来!”
陈标立刻竖起耳朵:“怎么乱来?”
李善长问道:“你爹没和你说?”
陈标道:“我爹最近都不着家,不知道在忙什么。”
众人心道,忙什么?当然就是忙这件事。
张士诚的待遇倒是简单,朱元璋准备以国公礼在应天葬之。
刘氏就很不好处理了。
张士诚的旧将认为刘氏对张士诚坚贞不二,应该与张士诚合葬。至于杀张士信,刘氏认为张士信害死了张士诚,为夫报仇没什么问题。且张士信单独进入刘氏房间,说不定是图谋不轨,刘氏自卫而已。
但张家宗族和大部分文人都认为刘氏不该与张士诚合葬。
首先,刘氏居然答应住进张士信府中,即便是为了报仇,也是以色相诱惑张士信,减轻张士信的警惕。刘氏诱惑张士信,就已经是背叛了张士诚;
再者,张士信开城降大明,是大明功臣。刘氏杀了大明的功臣,是罪人,罪人怎么能以礼待之?那以后谁还敢降大明?
第三,张家这一代只剩下张士信,张士信还是张士诚最疼爱的弟弟,刘氏杀张士信只是为了泄私愤,有违张士诚的心愿,也让张家陷入了危机。
张家宗族闹得最厉害。他们跟着张士诚过了这么多年优渥日子,早已经习惯人上人的生活。张士信降了大明,当了大明的高官,他们仍旧能过好日子。现在张士诚和张士信都死了,难道让张家宗族重新变回泥腿子不成?
第155章 好皇帝不断家务事
张家恨透了刘氏。
而对于大明朝臣来说,张士诚夫妇二人惨烈还是壮烈并不重要,也不关心。他们需要非常冷静地评估这件事对大明朝堂的影响。
当然,他们没有一个人认为张士信不该死。张士信死的时候,很多大明将领都喝了一大坛酒偷偷庆祝。
谁愿意和张士信那个恶心家伙共事啊?!
只是张士信确实是打下平江城的第一功臣(想起这件事,大明将领更加恶心,更加认为张士信该死),刘氏刺死张士信虽然痛快,但他们在朝堂上只能站在正确的一方,不能快意恩仇。
不过他们也不想如张家的愿,折辱这个替他们除掉了一个恶心同僚的刚烈女子。所以他们折中建议,为刘氏另外安葬。
但朱元璋是什么人?
陈标之前说,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但事就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做吗?
朱元璋是陈标他爹,在任性程度上,他是妥妥的大陈标。
刘氏杀了大明的功臣固然不对,但我觉得很痛快,所以就想满足刘氏的愿望,让她和张士诚合葬。
至于张士诚心里怎么想,他还能从坟墓里爬出来找我算账不成?
我连活着的张士诚都不怕,还怕一具被我逼得自杀的张士诚尸体?
于是朱元璋下旨,张士诚本想将刘氏和幼子托付给张士信,张士信和刘氏商议之时却试图对刘氏图谋不轨。刘氏反抗时不小心将张士信杀死,自己也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命抵一命,够了。
张士诚和刘氏伉俪情深,理应合葬;张士信和刘氏之事乃是张士诚家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好皇帝也难断家务事,他就不管了,让张士诚自己去处理。
张士诚、张士信和刘氏同去了地下,现在肯定已经团聚。张士诚一定能处理好他的家务事,就不用大明朝廷担心了。
于是,朱元璋追封张士诚为吴国公,刘氏为吴国公夫人,张士信仍旧是那个归义伯爵位;张士诚与刘氏合葬主墓,张士信陪葬一旁,不单设陵墓。
朱元璋假哽咽道:“三人葬在一处,定能很快在九泉下相遇。要弟弟还是要夫人,让张士诚自己选吧。”
朱元璋圣旨一下,所有人脑袋里都只有两个字,“离谱”!
陈标也目瞪口呆:“皇上、皇上他……”
刘基道:“荒诞!”
李善长道:“头疼。”
季仁寿叹息:“乱来。”
朱升闭上眼不想说话。
宋濂道:“皇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