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9


推举(坑害)去中书省。

几人聊完严肃的事后,又聊起了其他同僚的趣事,一边肆无忌惮且没有道德的嘲笑同僚,一边通过嘲笑将朝中情况告诉陈标。

道德完人的不道德嘲笑能叫不道德吗?那叫清谈。

因陈标一番跑偏题,不仅让朱元璋耳边清净不少,也让这群核心文臣不再折腾张士诚夫妻俩合葬的事。

葬吧葬吧,标儿说得对,比起那些虚名声,让张士诚旧部归心才最重要。

虽然张士诚旧部不想让张士信与自家旧主葬在一起,但这已经是大明最大的让步。他们感激涕零,对朱元璋终于归心。

此后张士诚旧部去祭奠张士诚夫妻二人的时候,就会顺便往张士信墓碑上吐口痰。颇不卫生,需要谴责,这是后话。

张家人见尘埃落定,他们在应天又没有第二个当高官的族人,只能灰溜溜离开,回到祖籍。

他们在此事和张士诚旧部的争端,还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张士诚旧部的情谊。朱元璋再不用担心张士诚旧部生出二心。

至于张士诚两个幼子,等他们长大的时候,张士诚旧部都已经老死的差不多了,他们的后人是大明的官宦子弟,才不会为了两个孤儿而反叛大明。

朝中核心文臣感叹,真如太子所说,皇上的“一时之气”,居然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只是陈标所说的“王朝未来”,即使陈标又说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仍旧压在他们心中,沉甸甸,难以纾解。

明初跟着朱元璋打仗的这群士大夫,经历了宋元思想变革,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候。

元朝旧官吏还没有入朝为官,想要华夏大地维持腐朽不变的士绅豪强也才刚开始绣大明的龙旗,现在朝中只有他们这群志向高远,思想清醒的人。

他们刚结束了乱世,视线已经投向了百年后可能会出现的不可逆转的乱世。

这时候他们想起陈标的奏折,意识到了一点事。

标儿嘴上说着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但他真的没有为后世子孙留后手吗?

陈标不知道自己的小心思即将暴露。

他在应天待到深秋,赶在运河结冰前回到北平。

他不能让弟弟们自己在北平过年。

马秀英目送陈标乘坐的大船北上,表情十分痛苦。

她现在是皇后,必须主持宫宴,无法与儿子团聚。

朱元璋将马秀英揽进怀里,保证道:“只有今年而已。明年,我一定把两个京城的事定下来,以后我们都陪着标儿他们过年。”

马秀英擦了擦眼角的泪珠,温婉笑道:“嗯,我相信你,你说到就一定能做到。”

朱元璋被马秀英捧得飘飘然:“当然!”

大船上,陈标看着常遇春腿边两个孩子,和身后两个孩子,下巴快跌下来:“常叔叔,你再介绍一下,他们四个人是谁?!”

常遇春一张黑脸已经变成了灰色。

他因为心情过于低落,掉色了。

见常遇春不想说话,陈英好心为陈标重复了一遍。

“抱着常元帅双腿的两个孩子是吴国公张士诚的幼子,乳名张一张二。”

两个孩子怯生生抬头,然后继续把脑袋藏在常遇春粗壮的大腿后面。

“个头高的少年是陈理,陈友谅幼子。”

今年十六周岁的陈理局促地缩了缩肩膀。

“我是明升。”

另一个十一周岁的少年拉着常遇春的衣袖,昂首道。

陈标:“……”

我不用带孩子是很好,为什么皇上会让常叔叔带孩子?御医是不是不会看脑疾?

第156章 常遇春带孩的原因

朱元璋让常遇春带孩子,并非突发脑疾迫害常遇春,而是无奈之举。

张士诚决定自尽时,将妻子孩子托付给旧将李伯升。

张士诚兄弟四人十八条扁担起义,李伯升就是这十八条扁担之一。他虽兵败降明,但张士诚托付妻儿时,比起最溺爱的弟弟张士信,他还是更信任李伯升。

刘氏要跟随张士信离去时,李伯升曾劝说。刘氏坚持,李伯升也只好作罢。

哪知道,刘氏去张士信家,不是想“再嫁”,而是为了报仇。

李伯升看着家里两个不停嚎哭的旧主幼子,脑壳疼。

李伯升身为降将,待朱元璋把张士诚旧部降将降臣的待遇弄清楚后,他就要去劳动改造营,改造完毕才能去新的官职走马上任。

朱元璋没没收李伯升太多财产,李伯升家里多养两个孩子轻轻松松。他离开后,两个孩子就由他的妻子亲自教养。

但两个孩子哭闹不止,生生哭病,李伯升夫妻俩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办法。

李伯升硬着头皮请求朱元璋把张士诚已经接受劳动改造的妾室找一个来带孩子,朱元璋准了。

但见到熟人,两个孩子哭闹得更加厉害,直到他们看到了送张士诚妾室来的常遇春。

这两个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就像是受惊后找到依靠的小动物,朝着常遇春扑了过去。

常遇春低头看着自己两条大腿上挂着的瑟瑟发抖的孩子,疑惑道:“李伯升,张士诚虽死,但他从未薄待你,你为何欺负他的遗孤?”

李伯升先对这一幕瞠目结舌,然后花了好久解释,自己真的没有虐待旧主遗孤。

常遇春勉强相信,人送到了就准备离开。

蓝玉笑着对陈标和陈英描述当时那一幕:“李伯升把张一和张二抱走,张一、张二立刻嚎哭;李伯升把张一、张二塞回姐夫怀里,两个孩子立刻安静下来。如此反复好几次,李伯升就跪下来,求我姐夫养孩子,哈哈哈哈哈……哎哟!”

常遇春出拳狠狠砸在了蓝玉的头上。

蓝玉捂着脑袋咧嘴呲牙。

蓝氏瞪了常遇春一眼:“蓝玉实话实说,你揍他干什么?”

常遇春冷哼一声,瞪了躲在蓝氏身后的蓝玉一眼。

朱元璋铁了心要将北平变成北京。因为北京是边镇,王袆出馊主意,既然天子和太子都要镇守边疆,那让武将家属也都跟着一同去边疆吧。为了自己家属,武将们对边疆粮饷的克扣也会少一些。

这馊主意还没有经过朝堂讨论,但常遇春的长女和长子都在北平,他和蓝玉也即将去北边屯田,还需要额外带四个孩子。

常遇春得到朱元璋同意后,就带着蓝氏和二子、三子一同出行,直接搬到北平住。所以蓝氏也在这艘船上。

陈标催促道:“继续继续,难道皇上真的就让常叔叔养张一张二了吗?”

蓝玉偷瞟了常遇春一眼,见常遇春只是板着一张臭脸,没有继续揍他的意思,笑着继续道:“是啊。皇上都亲自来看了,发现实在没办法,就让张一张二住我家了。”

陈标再次看向常遇春大腿上挂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