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2


异。

朱标取了字之后,弟弟们一点都不认为大哥取名废,都为这个和大哥同款“字”高兴得睡不着。

特别是狗儿猫儿,混蛋爹老想不出好名字,还是大哥好!他们可不想顶着狗儿和猫儿的名字去上学!

朱文正笑道:“这有什么?文忠十五岁前都叫保儿呢,也没见他不好意思……哎哟?李文忠!你居然敢踹我!”

李文忠道:“为什么不敢?”

朱文正得意叉腰:“我现在是燕王!你居然敢踹你家大王的屁股!反了你!”

李文忠冷笑:“我家大王?我家大王只有义父一人。怎么,同为义子,你还敢在我面前拿王爷的架子?”

朱文正得意:“就敢!我是燕王!快给燕王殿下下跪!”

李文忠撸起袖子就揍了上去。

朱标懒得理睬自从当了燕王,就天天把“我是燕王”挂在嘴边,在忠哥和英哥面前跳来跳去的傻子堂哥。

北平将要变成北京,他的工作中多了一项将大都皇宫整修成大明皇宫的督工事项,哪有时间陪着正哥闹腾。

朱文正现在三天两头就想去草原上撒欢,朱标打着算盘计算着去草原的消耗,把朱文正死死拴在北平城,不准他出门。

朱文正很听朱标的话,不出门就不出门,但多余的精力他又不想处理麻烦的公务,就变着法子去骚扰李文忠和陈英。

朱标垂泪,觉得很对不起忠哥和英哥。

为了让傻子堂哥不来骚扰自己,只能牺牲忠哥和英哥了。

等皇帝来,朱标再求求皇帝多给点支援,还是放正哥去草原撒欢吧。

朱文正去了草原就是一匹威风凛凛的狼王,回到北平就变成人见人厌的雪橇三傻。朱标想破头也想不明白,朱文正明明和他是亲堂兄弟,为什么性格差距会这么大?

朱樉吐槽:“大哥,但是你不觉得堂哥和爹很像吗?”

朱标:“……”

他抱住脑袋呻吟:“啊,我不想想起这件事!你说爹怎么想的?他居然还不去朝中当官,非要继续当什么影卫头领。现在还需要什么影卫啊?他是不是有病!他不在朝里做官,我们在外镇守,朝中消息不灵通,连个为我们说话的人都没有!”

外官一定要有“内线”在朝中,否则将来很容易被坑。

这是史书中有无数例子的事!

朱标的亲爹朱国瑞居然说,他不耐烦留在应天,所以当“影卫”和“御史”,去帮皇上巡游天下当私访的钦差去了。

朱标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朱樉冷哼:“他就是坐不住,想乱跑。”

朱标抱着脑袋使劲转头。好气哦,气死我了!如果不是我要照顾弟弟们,我也跑路!

朱樉也知道,自家大哥乖乖留在北平当官,除了要对北平百姓负责之外,最大的原因是他得照顾自己这几个弟弟们。

所以朱樉就更加不喜欢亲爹了。

不过朱樉不会在朱标面前显露太多对亲爹的敌意,因为他知道大哥是真的很喜欢爹。

果然,朱标抱怨一番后,又为已经改名朱国瑞的陈国瑞同志找借口,说不在朝中也没关系,这样才更不显眼,让皇上更信任。

朱标道:“罢了,有我在,爹娘趁着身体还好,想多出去走走就多出去走走。樉儿,你也别寂寞,爹娘说,以后至少每年能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能在北平陪我们。”

朱樉:“嗯。”

我寂寞个屁。

娘回来就好,爹还是别回来了。他回来只会每天抽查我的功课和武艺,然后用各种屁话打击我。

第162章 比标儿自己更关心

五月的时候,南方一年两熟的地方,农人们已经在看着抽穗的稻田微笑,畅享今年第一次丰收。北平的田地则刚刚冒青,离丰收还很远很远。

朱元璋扶着马秀英走在田埂上,感叹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还得给家里种田的时候。南北的差异真大啊。农人流同样多的汗,南边已经吃饱,北边还可能会被饿死。”

马秀英点头:“这就是标儿所说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着现有经验做事。”

朱元璋笑道:“说到这个,标儿和我说了个不知道哪个皇帝的政策,我差点都被绕进去。”

马秀英疑惑:“什么政策,连你都差点踩坑?”

朱元璋道:“是一个关于耕牛的政策。为了发展农耕,不是禁止杀牛吗?那个皇帝见北边牧民养的牛多,便禁止牧民杀牛,希望牧民能把牛卖到种田的地方去。”

马秀英想了想,道:“他下了这道圣旨后,北边牧民是不是从此以后都不养牛了?”

朱元璋不高兴道:“你怎么比我还聪明?”

马秀英失笑:“不是我比你聪明,是我帮你张罗后勤,对什么牛啊羊啊很了解。不是所有牛都能当耕牛,北方草原上养的牛,就是用来挤奶吃肉的。就算他们的牛能耕地,卖牛的钱抵不过养牛的成本,他们又没有其他口粮来源,肯定会饿死。”

朱元璋叹气:“是啊,我自以为来自贫苦百姓,对百姓的事已经够了解……我要知道的事还多呢,可不能老坐在皇城里。”

马秀英点头。

夫妻二人在扮做家丁的侍卫的保护下,沿着田埂慢慢往前走,遇到在田边歇息的农人,就停下脚步询问北平的情况。

两人扮做富商,说想来北平城做生意,打探一下北平城生活是否安稳。

北平作为边疆重镇,农人一听朱元璋和马秀英在打探消息,立刻警觉。

他狐疑道:“南边来的?真的?”

朱元璋见他警觉,心里十分高兴。

百姓能有这样的警惕心,说明标儿教化得好。

朱元璋点头笑道:“是啊,我从应天来的。你听我们口音。”

农人摇头:“我可听不来什么口音。你们想要打探北平的情况,就进城去打听。我不说。”

朱元璋立刻拿出铜板。

这铜板是洪武元年锻造,正稳步兑换百姓手中各式各样的铜钱。

农人将铜板收了起来,道:“不是我怀疑你,元人跑了之后,老想回来害我们大明。我收了你的铜钱,给你指条路,前方半里路有个官府建的茶棚,那茶棚里烧茶的是官吏,你要真没问题,就去问他,他肯定回答你。”

大元才走没多久,农人已经一口一口我们大明了。

见农人收了铜板也不回答,朱元璋哭笑不得。

他还是拱手道:“谢老丈。夫人,那我们就依老丈所言,去前面茶棚瞧瞧。”

马秀英也忍俊不禁:“好。”

半里路而已,朱元璋和马秀英仍旧没有骑马坐车,和郊游似的,一边观赏周围风景,一边往茶棚走。

他们刚看到茶棚,就见一队人马疾驰而来。

为首少年郎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