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9
一架。”
朱标:“……”
哦,我的昊天上帝啊,我爹这么憨,绝对是我想太多。
朱标抱怨道:“你别老去欺负刘叔叔。刘叔叔年纪也大了,精力不济,你让他好好睡觉。”
朱元璋愣住,然后苦笑:“老刘……也老了。”
朱标见朱元璋难过,立刻给了朱元璋一个拥抱,安慰朱元璋:“刘叔叔虽然老了,但精神很好,身体也很好,一定还能和爹一起吵闹很多年。”
朱元璋轻笑着回抱了朱标一下,道:“标儿你不是说祸害遗千年,我看刘基那家伙嘴这么毒,脾气又这么大,肯定算得上祸害。”
朱标道:“呃……好吧,爹说得没错!”
朱元璋大笑。
朱标无奈极了。大晚上笑这么大声,爹你真的很扰民。
他赶紧捂住朱元璋的嘴,催促朱元璋去洗漱。
结果父子俩还是一起睡,一边睡一边聊天,直到昏昏沉沉睡着。
第二天,朱标醒来的时候,朱元璋已经精力充沛地分担了朱标的工作了。
“标儿,我看你的事也不是很多,我和皇上说说,让陈麟、宋璲、刘琏三人暂代你的职务,你也和廖永忠一起出海吧。”看朱标打着哈欠进书房,朱元璋合上文书,道。
朱标疑惑不已:“爹,你怎么突然让我出海?”
朱元璋道:“你不是从小到大就嚷着要出海吗?这次有了蒸汽船,航行几乎没有危险。第一次大明的战船出航,这么重要的时刻,你不想去看看?”
朱标犹豫:“我的确有些想,但……”
朱元璋站起来,揉乱了儿子的发髻,道:“想去就去。再说了,卖废旧武器的事,对大明还是头一回。既然是你出的主意,第一次最好还是由你来做,后人才好模仿。”
朱标被说服了:“如果陛下同意,我就去。”
朱元璋笑道:“陛下肯定同意。贩卖废旧武器的事,陛下肯定很上心,不允许失败。只有你去,才最稳妥。而且你精通多国语言,可以少去翻译在中间折腾,应该更好做生意。”
朱标一边从怀里摸出一牛角梳整理被朱元璋揉乱的头发,一边道:“这倒也是。只是我放心不下正哥和忠哥。”
朱标十分感慨,为何自己前世没有记忆金手指。如果前世有,他就不用熬夜苦读了。
朱元璋再次把儿子的发髻揉乱,惹来儿子的怒目而视:“你已经为他们处理好战场之外的事,接下来只能靠他们自己。相信文正和文忠,论打仗,他们的才能和勇敢绝对不会输给蒙元任何将领。”
朱标一边继续梳头,一边嘀咕:“我当然知道……唉,好吧,我不等他们回来了,我先去海上玩!”
朱标最后的语气语调上扬得厉害,哪怕还是个公鸭嗓子,都捏出了孩童似的雀跃。
朱元璋看着儿子眉眼间清晰可见的快乐,心里又是开心又是愧疚。
身为大明太子,朱标肩上担子很重,所以劳累和约束在所难免。但看着标儿,朱元璋很难保持一个皇帝的心态。他只希望标儿能更快乐。哪怕是工作,标儿也应该像小时候那样,开开心心对他、对陈家指手画脚。快乐和成就感是标儿的,劳累是自己和别人的。
朱元璋很希望朱标快点到弱冠,现在却又有些不想。
他希望时间再走慢一点,走得更慢一点,标儿慢点长大,自己慢点变老。
这不是史书中老去的皇帝惧怕长成的太子替代自己,只是一个父亲想要为最宝贝的儿子多遮蔽几年风雨。
“标儿……”
“嗯?~”
“没什么。出海后好好玩。只要安全,你可以不急着回来。北直隶这里有我,不用操心。”
“嗷嗷嗷嗷爹你最好了!~”
朱标幼稚地围着朱元璋蹦蹦跳跳转圈圈,就像是一只乐癫了的小顽皮鸟。
第178章
大哥可以出海玩,弟弟们都羡慕极了。
不过他们没有吵着闹着要同行,仍旧如以前那样,强颜欢笑说一路顺风,他们会照顾好自己,不会让大哥担心。
“我和三弟会好好帮大哥分担政务,记录下大哥离开后的事,等大哥回来查看。”朱樉不信任他人,只信任自家兄弟。
朱棡也使劲点头:“大哥,回来时给我带土特产。”
朱棣和朱橚也拉着朱标的衣袖,问朱标要土特产。
朱标头疼:“土特产啊,高丽有什么土特产,我想想……”
朱元璋支招:“人参?”
朱标道:“没事别吃药,药补不如食补……唔,倒是可以买点人参给娘做面霜。”
朱元璋有点吃醋。
这只标儿,对爹是“药补不如食补”,对娘就是“人参磨碎了给娘做面霜”,这什么区别待遇啊!不满!
朱标见到亲爹吃醋,立刻安抚:“也给爹带点回来。虽然药补不如食补,偶尔用一用也行。”
四个弟弟立刻道:“我们也……”
朱标脸一板:“年轻的人吃多了补药,越吃身体越不好!”
四个弟弟拉长声调叹气,连在外已经很成熟的朱樉也努力睁大着他们本来就很大的眼睛,对亲哥撒娇。
朱标努力板着脸:“我去看看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儿给你们带来。”
四个弟弟这才满意。
朱元璋嫌弃地看了一眼自己其他四个儿子,其他四个儿子也隐晦地嫌弃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亲爹。
朱标心中十分忧虑。自己离开后,爹会不会追着四个弟弟揍?
还好,马秀英听到朱标要去高丽之后,也急匆匆赶来。
“娘,一定要看好爹,别让爹揍弟弟!”朱标撒娇道,“如果弟弟做了坏事,娘你来揍,可别让爹揍啊。”
马秀英哭笑不得:“好,娘来揍!”
她第十次叮嘱了同样的内容,朱标第十次认认真真应下。
虽然朱标很早就独自生活(并带弟弟),还上过战场。但这个时代的人对广袤无垠的大海都很恐惧,马秀英仍旧很担心。
虽然她不会因为担心就约束朱标的脚步,朱标出发前,她先唠叨一番总难免。
朱标将要随水军离开的消息传出后,北京的百姓先有些担心自家的好知府好知省要走,都哭着要张罗送万民伞了。
得知朱标只是去隔壁高丽出使,顺便买些粮食回来补足将士出征空掉的粮仓,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继续以工代赈,百姓们哭得更厉害。
这个时代的百姓都已经习惯前线打仗,自己饿肚子。他们住在边镇,这种事更难免。
但他们并未抱怨。
因为即使现在将士出征,也只是用粮仓里的粮食,没有征收百姓们家里的粮食。这对百姓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现在他们知道,他们小小的父母官不仅没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