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3


,这慈善就不是纯粹的慈善。

商人们相信,自己手中的粮票越多,上明军保护的下一次出航商船的机会就越大。

朱标这个点子,将事情控制在了他原本的计划中。

捐粮的还是富商,只是少了富商收集粮食的过程。

北直隶的百姓本就需要一些日用品。只是如果没有这次机会,他们可能会抠抠索索,犹豫很久才进城买一次。

现在,他们直接大购物了。

鲜艳的布匹?丫头长大了,该备点新料子给她成亲的时候穿;

油盐酱醋?这些东西必须的啊!

书本?给正在上学的娃娃买回去,他肯定喜欢。

还有些家中稍稍富裕一点的小地主盯上了高丽和南方运来的新奇东西,用粮食换了不少没吃过的水果、没看见的宝石回去。

正好,现在是十一月,百姓都要准备年货,就当采购年货了。

五日后,百姓们兴尽而归,北直隶的粮仓再次填充了一半,官吏们不用心慌明年遇到灾荒怎么办了。

今年北京冬季较为湿润,刚进十二月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冬雪就是瑞雪兆丰年。北直隶的百姓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吉兆。

忙碌的朱标停下笔,走到窗前看着雪花,发了一会儿呆。

“标儿,你要赏雪就穿厚一点,别着凉。”朱元璋帮朱标披上衣服,还顺便揉了揉儿子的脑袋。

什么?标儿已经长大了,脑袋不给揉?长大了不还是我儿子!

“嗯。”朱标看着朱元璋,心情十分复杂。

他卖惨差点捅出篓子的时候,他爹正好来北京,并带来了皇帝的圣旨,支持朱标的决定。

朱标当时欲言又止。

每次圣旨都来得这么及时,就像是蹲在城门口现写的似的,他真是不怀疑都不行。

只是每次看到他爹那傻乐傻乐的表情,朱标都很难把亲爹和洪武皇帝画上等号。

杨宪还是提前告知了洪武皇帝“空印潜规则”的事。现在南京官场乱成一锅粥,百官们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据说朝廷严查空印案,已经羁押了一群官吏。

之后这些官吏如何惩罚,要根据他们造成的后果分批决定。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官吏,可能只是贬官。

虽然在朱标看来,洪武皇帝现在已经算得上仁慈。

至少比真正历史中的“空印案”仁慈。

但在百官看来,洪武皇帝因为元朝官场潜规则把大批官吏下狱,这已经算得上是暴君行为。

朱标想,洪武皇帝现在应该是困在宫廷之中,暴跳如雷。

事实上洪武皇帝今年也确实没有来北京。

但他爹来了。

每天乐呵呵游手好闲,吃香喝辣,好不悠闲。

朱标不断挠头。

我爹朱国瑞真的是朱元璋吗?不可能啊?如果我爹是朱元璋,现在不应该在南京拿着大刀疯狂砍官吏的头吗?

就算是洪武皇帝偷偷跑来,这时候心情也不会这么好吧?

看,我爹的牙花子都笑出来了。

朱标问道:“爹,你笑什么?”

朱元璋哈哈大笑,满脸幸灾乐祸:“哈哈哈哈哈,我笑朱文正和李文忠两个蠢小子啊!仗打赢了,被雪封到东北回不来,现在不知道冻死没有。哈哈哈哈!”

朱标:“……”

这是好笑的事吗?!

我爹绝不可能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要是我爹,这大明不知道还有没有救,我自己肯定未来前途无光!

第188章 唯独常葳有的优点

朱元璋来北京的时候,心情并不好,脸色一直阴沉着。

当他在城门口(划掉)蹲着(划掉)看到百姓们主动献粮的时候,笑容才出现,心头的阴霾才消散。

他身后的重臣也是。

朝中太多的争吵声。那些利益纠葛,那些道貌岸然的同僚,让他们很多时候有些怀疑自己创建新王朝的正确性。

大明就真的比大元好吗?

怎么看着都一样烂。

整个大明朝廷就像是泥潭,他们拼命地想往外爬,无数人拼命拉着他们的腿把他们往泥潭里拖。

泥潭的范围是那么宽广,他们的拼尽全力好像是做无用功。

现在来到北京的大明的君臣都曾经有过放弃的心思。

朱元璋的放弃是放弃思考,快刀斩乱麻;朱元璋信任的臣子们的放弃是放弃行动,当一个浑浑噩噩不出错的官员,或者干脆致仕归隐。

他们不是圣人,在烦躁的时候有一瞬放弃的想法很正常。

或许,圣人也不是时时心性坚定,没有放弃的念头。

但圣人在动摇后会更加坚定。朱元璋等人不敢说自己更加坚定,但至少在三省吾身,稍稍喘口气之后,他们会继续往泥潭外扑腾。

如果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就翻翻天书,畅享一下美好的未来。

然后,他们再去看一眼标儿。

天书是他们的愿望,是既定的目标;标儿就是他们队伍指引方向的旗帜,是路标。

每当看到标儿,哪怕这时候标儿正跳着脚喊麻烦事太多,他们的心都会安定下来。

因为标儿的治理卓有成效,天书的指引并非纸上谈兵。

当然,他们也知道,现在标儿的治理卓有成效,是因为北京、北直隶的地盘还太小。

当标儿成为大明的太子、皇帝,将要统领整个古老又年轻的大明帝国时,标儿肯定做不到让大明帝国每一处地方都如现在的北直隶一样。

但至少北京、北直隶在他们眼中,这一处明明是边塞重镇的地方在他们眼中,已经是他们梦想中的理想地。

如果标儿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惊讶,“有吗?是吗?百姓的生活只是岌岌可危地维持在饿不死的边界线上啊!”。

想到标儿可能的反应,这几人忍不住莞尔,心情更加好了。

此次朱元璋和他的心腹们得知朱标回北京后,立刻匆匆赶来的原因除了“回血”之外,还要告诉朱标一个好消息。

朱元璋在看到北直隶库房渐渐充盈之后,临时决定乘胜追击,命令朱文正和李文忠出征东北,一举解决大明边界的问题,基本控制大元包括岭北和东北在内的“核心领地”。

这次战役胜利,大明就可以迎来至少十年的不会全面动武的安稳发展时光,终于可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休养生息和朱标希望的海外贸易上。

但朱元璋并非没有考虑北直隶在第二年可能会遭遇粮食短缺。

如果朝议后再决定,这次出兵恐怕要延迟两三个月,贻误战机。所以朱元璋立刻下令朱文正和李文忠出征。

北直隶第二年所需要的粮食,两三个月的朝议、准备和调配时间,却不会耽误什么。

北直隶刚刚丰收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