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1


标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摇头:“不怨,只是尴尬。你知道我在不知道我爹是朱元璋的时候,说了多少……朱元璋的坏话。现在想起来,我都想用脚指头挖个坑跑路。”

李文忠哭笑不得:“有这么尴尬吗?最尴尬的难道不是舅舅吗?而且你现在看不出来多尴尬啊。”

朱标盯着滴着油的烤羊,道:“因为我已经怀疑很久了。所以现在已经不尴尬……至少我和爹当面拆穿这件事之前不尴尬。”

李文忠道:“这样啊……”

朱标道:“而且……现在爹正面临空印案吧?如果我是太子,我现在估计已经在朝堂上和人吵架了。”

朱标曾经在他爹面前说过无数次,“哎呀这个烂摊子好麻烦,但爹你那么在意干什么?天下是朱元璋的,让朱元璋去解决”。他爹总是笑着说,“对,朱大帅去解决”。

现在他知道了,那个要收拾许许多多烂摊子,扛着很大很大压力,经历过无数痛苦和背叛的洪武皇帝,就是他爹。

历史中洪武皇帝经历的事他并不太清楚。但这个时空朱大帅经历的事,他一清二楚。

他知道,朱元璋在打天下初期,有多少次底盘都差点被人掀了;他知道,朱元璋在好不容易站稳脚跟的时候,信任的兄弟接连背叛;他知道……他现在知道了,朱元璋在亲率大军攻打张士诚的时候,被围困在洪都的是朱元璋唯一的侄子、唯一的外甥、唯一从小带大的义子和……和最宝贝的亲儿子。

并非是朱元璋要打张士诚,陈国瑞无法单独回援;而是他爹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先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再来救自己。

爹相信自己。但理智上再相信自己,爹是不是也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梦中被吓醒?

朱标想起洪都之战后,他和爹重逢。

爹哭成了一个泪人,嘴里不断咒骂朱元璋不让他回援。

爹不是骗他,爹是真的在骂他自己。

大明建国只是麻烦的开始。比起治国,洪武皇帝打天下已经算得上顺利。

现在才洪武五年,这个新生的王朝就已经出现了官官相护,出现了皇帝不知道的官场潜规则,出现了“一介清流草民”上书,皇帝还不得不召开朝议讨论这封上书的无可奈何。

这么大的压力,他爹一个人扛着。

自己这个本该为他分担的太子,却袖手旁观。

是啊,他把北直隶治理得很好。他还拿下了高丽,威慑了倭岛。

但对于大臣而言,这或许是很大的功劳。对于太子,这些一点都不重要。

朝中才是他的战场。站在他爹身边,替他快到三十岁才开始读书的爹理清朝堂上的弯弯道道,保护他爹不被满腹经纶的人糊弄过去,才是太子该做的事。

其他王朝的太子或许应该有治理一地的经验,才能知道百姓是什么模样,不长成温室中的花朵。

但朱标知道自己不一样。他不需要这些,他可以立刻当好一个监国的太子。

可是他爹却对他说,“好好休息,好好玩,有我在”。

他至少能休息到弱冠。

这可真……

朱标心疼极了。

“早知道我是太子,我就该为爹分担得更多一些。”朱标翻转烤羊,“爹太累了,我担心他。”

李文忠这时候学着朱文正说了一句骚话:“你不是说洪武皇帝超长寿命,能把皇后儿子兄弟,甚至我和朱文正全部熬死?你担心什么?担心白发人送黑发人?你好好锻炼身体,为洪武皇帝养老送终才是正经事。”

朱标噗嗤笑个不停。

李文忠也展颜笑道:“标儿,你只需要关心好你自己的身体。你活着,我们都会好好的。”

朱标笑道:“好。”

听说洪武皇帝的太子没死,可能大明会变得好一点,百姓能多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好日子。

朱标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但他知道……

“这个家不能没有我。”朱标的笑容逐渐消失,表情逐渐抓狂,“要是我不在了,正哥说不定真的会被砍头,英哥也说不定真的会呕血……还有弟弟们,没人压着他们,我都难以想象他们会做什么事。”

李文忠道:“标儿,这次你出事,呕血的人可不止你英哥了。你忠哥其实也没有那么坚强。还有你那些叔叔们。”

朱标仰天长叹:“我知道了。啊!我这拖家带口的,好难啊!”

李文忠大笑:“确实。”

第190章 鄂国公朝堂斥奸贼

朱文正接了堂弟们回来,朱标和李文忠就不再说什么皇帝不皇帝的话。

“去洗手。”

“我先吃一口!”

“洗完手再吃。”

“哥!你最好了!”

朱标只好切下肉,先挨个喂了弟弟们一块,弟弟们才心满意足去换衣服洗手。

朱文正嘴张得老大。

朱标恶狠狠给他塞了一大块肉,差点把朱文正噎死。

朱文正双手捧着吐出来的肉继续吃,也不嫌弃脏。

朱标本来是恶作剧,但他再次发现,对正哥恶作剧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之后兄弟几人吃着烤羊啃着瓜果唱着歌,好不快活。

除了朱标不是太快活。因为哥哥弟弟们的鬼哭狼嚎实在是太吵。

儿子侄儿外甥吃着烤羊啃着瓜果唱着歌的时候,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一只手肘搁在龙案上,手背托着下巴,看台阶下的大臣吵吵闹闹。

他们已经吵了一天。

大朝会的时候,大臣们都会站着,朱元璋的龙椅前面也没有桌子;小朝会上,朱元璋和大臣都有椅子和桌子,桌子上还有笔墨纸砚,有些公务在小朝会上就解决了,提升了许多效率。

后者是朱元璋在当豪商的时候学到的经验。

大朝会只是走个过场,一般小朝会才是维持大明日常运转的最高会议。

现在空印案已经被查得差不多,该定下第一批处罚名单。小朝会吵得不可开交。

但滑稽的是,和支持处罚空印案的大臣吵架的不是另一批朝廷重臣,而是一个“草民”。

朱元璋坐在最上首处,大臣们坐在两侧,出列的人就在中间站着说话。草民不是官,他得跪着。

郑士利跪在地上,常遇春站在他身旁,两人的争论已经到了末尾。

郑士利身为文人自然能言善辩,但常遇春居然真的能辩驳得他哑口无言,脸上清高的表情全无,连连磕头辩解自己没有不忠之心。

刘基气得心里咬牙切齿。

还真让标儿说对了,讲理的说不过胡搅蛮缠的。常遇春这个屯田元帅一入朝,几乎就奠定了这场朝议的胜负。

除了朱标出的主意,常遇春自己的口才也至关重要。

在朱元璋渡江攻占集庆(南京)的时候才以匪徒之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