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7


文正下定决心,回去后一定要把朱樉和朱棡揍得跪地叫哥。

将宣传安排下去,连朱文正都扛着“大明燕王”的旗帜充当宣传吉祥物了,安南知省的贵族们终于意识到了不对。

怎么大明好像没打算让安南“土司自治”,仿佛要真的好好治理似的?

这可不行啊!

如果大明真的将安南纳入行省郡县制管理,他们还怎么等明军离开后,继续在这块土地上作威作福?

他们现在这么老实,就是知道明军这些大官不会永远留在这里,迟早会走,权力会还给他们。

到时候大明要求税十一,他们税十九,不就轻轻松松激起民变,可以把明军赶走了吗?

如果换做大明自己的官吏还官吏,哪怕官吏税十五,吃掉四成回扣,贱民们得到了田地后仍旧能过得下去,才不会跟着他们冒险。

贵族们慌了,当地的商人却都嗤笑不已。

就算不是华商,这在海上经商的人,谁没听过“陈标”和“陈记”的名字?

“他们也不看看,来的人是谁。还有财神童子养不活的城池?”

“现在可不是财神童子,是财神爷!听生意伙伴说,北方的豪商跟着财神爷去高丽和倭国做生意,赚疯了!”

“你消息落后了吧?我听说财神爷都和草原上的蒙古人做起了生意。蒙古人!被财神爷赶回草原的蒙古人!”

“你的消息才落后了,我听说山东遭了倭患,那些商人趁机抬价,把财神爷惹毛了,让那些商人都破产了。”

众商人震惊:“真的假的?还能让一省的商人破产?!”

消息最灵通,疑似是托的豪商得意洋洋道:“真的!我和你们蜗居南洋不一样,我还往北边做生意。听说朱知省做生意出了名的和气,也出了名的霸道。愿意好好交税、好好做慈善的商人,都跟着朱知省把资产翻了几倍;若是不肯交税、欺压百姓的商人,根本不需要官府审判,朱知省动一动他的手指,就能用生意手段挤兑得他们破产。”

安南知省的官职任命已经下来,现在朱标又成了知省。

“知省这么霸道,皇帝能容得下他?”有商人犹豫,“我们跟着他,会不会遭殃?”

疑似是托的豪商摇头:“现在知省掌管的可不是陈记,而是皇商。所有生意手段使出去之前,都有皇商的旨意。据中原的人说,用皇商治理商人,是现在朝廷的策略。叫什么……呃,国家调控市场!”

众土鳖商人纷纷咀嚼着“国家调控市场”的话,深感自己学会了许多。

以前朝廷也有调控市场,不过一般只针对盐铁。就算是茶、糖、丝绸等赚钱多的商品,也只是特别征税而已。

“朱知省是不是有点像吕不韦?”有商人小声道。

疑似是托的豪商再次摇头:“吕不韦狂妄,想当皇帝的义父。但朱知省几兄弟都是皇帝的义子,这完全不一样。”

仍旧有商人担忧:“那如果太子上位,能容得下朱知省吗?”

疑似是托的豪商笑道:“朱知省赚取的所有钱财都进了内库和国库,他两袖清风,身边连个漂亮点的丫头都没有,也不允许别人送奴仆给他。这样的好官,如果太子是被如今皇帝好好教导过,就不会害朱知省,顶多让朱知省提前致仕。跟随过朱知省的人,反而还会被新君重用。”

商人们都不蠢,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

如果新君忌惮朱知省,让朱知省提前养老后,总要有人接手朱知省的工作。他们这群商人,照旧会被朝廷新来的皇商安抚。

远的近的都有利可图,商人们放心了。

赶紧投靠去!

第220章 名是最上等的利益

安南沿海富人基本都是靠经商富裕。但安南以往政权比华夏更保守,对商人、海洋更不重视。所以安南的商人有钱没权,这一点和中原王朝大部分沿海地区也差不多。

如果用天书中的话来说,他们与安南贵族的矛盾,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理清了这样的矛盾,再抓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朱标就能以利诱之。

大明不仅有广袤的市场,还有强大的海军武力能庇佑他们去更远的地方做生意。再加上自己“财神”的名号,随意给这些人指点一些生意经,就能让他们死心塌地跟随自己。

安南的商人和华夏的商人不一样,他们没有“儒家思想”做底子。

儒家思想千不好万不好,至少告诉了读书的人什么是道德底线。哪怕大部分人不遵守它,但底线划在了那里,让人知道对错,总会有人践行底线,成为“良心商人”。

也只有华夏这样的土地,从古至今都不缺爱国爱民的好商人。

安南的商人只要让他们看到了利益,朱标就不担心他们不愿意成为自己的工具。

以大明如今的人力,要短时间内消化安南这块地很难。如果安南的大商人们投靠大明,要实现朱标的目标就较为容易了。

身为豪商,他们人力财力都不缺,且拥有“本地人”这个身份优势。同时,商人们能说会道,比明军和孔家人都更会和人打交道。朱标相信他们推销商品时练出来的甜言蜜语,一定能让安南的百姓们更快相信大明这个新朝廷。

朱标拿出了一点利益。

如果这群商人好好干活,他将会在当地组织商会,教他们如何把商品卖到大明;

如果他们更努力,朱标会让海军护送他们,去和高丽、倭国做生意;

如果他们的贡献格外出众,朱标就会把他们纳入皇商体系,带着他们去开拓新的市场。

“只有大明皇室才拥有这个世界最详细的地图。”朱标诱惑道,“只有大明的海军才能护送你们去往这个世界每一处角落。”

“那些无人到达过的国家,遍地流淌着无人在意的金银河。”

“第一个到达的人能拿走最多的金银,后去的人只能捡走前人漏下的残渣。经商和去金矿淘金无区别。”

朱标与这些商人们开了一场会,用充满善意的眼眸扫视了商人们:“你们都是成功的商人,我相信你们都清楚这一点。”

商人们眼中迸发金钱的光芒,屁股无意识在椅子上挪动摩挲。

朱标等他们冷静下来之后,用另外一个“利益”诱惑他们。

“更重要的是,从今以后你们的身份就是大明人。你们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听过无数华夏中原王朝的传闻,难道没有想过自己成为华夏中原王朝的百姓后的生活?”

朱标的声音越发和煦。

“陛下派来了孔家人兴教化,以后你们也能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你们经常与中原经商,对中原文化最为精通,这最先考得秀才举人进士的人,舍你们其谁?”

在场的商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