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2
两个人先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在酒店吃了早饭就开始寻找封印的痕迹。
谢瑶没用灵能测试仪,她能感知灵能,不过转了一整天,两人什么都没发现。
第二天两人往乡下走,现在乡下人口少,但太好的景致也没有,除了农田也就是乡下农民自建房,现在年轻人都往城里走,乡下多是老人和孩子。
连着转了三四天,小黑都不耐烦了,“找不找得到,找不到我不管了,我要玩游戏!”
谢瑶道,“还有几个地方看过就回去。”
明若楠道,“我们要么翻翻县志?看看这里有什么流传下来的故事,然后去那些地方看看?”
这么盲目的兜圈子没看到效果啊。
谢瑶叹气,“这要不是计算出来这里肯定有封印,我是不会信的,这里半点灵能波动都没有!”
谢瑶是河洛派出身,在同辈里属于佼佼者,她家里在河洛派也是实权人物,但是谢瑶按照她妈的话就是性子野,河洛派的孩子们从小就被测试区分有没有能力接受灵能。
能的话入内门,学习术法,不能的话去外门,对外经营河洛集团,这是现在很多门派家族都用的手段。
谢瑶自小就能感觉到灵能,当然是入内门,但她不愿在家上私塾,她要去上学!
拗不过只能让她去,放学了再回来学河洛派法术。
然后这孩子接受了新思想,慢慢就无法忍受门派内那些‘腐朽’的‘封建’的作风和思想。
逢年过节见长辈磕头她倒是不排斥,父母尊长理应孝顺敬畏,但是她的大师兄喜欢上了一个普通女子,遭到了门派内一致反对。
谢瑶就听到某个长老激动道,“咱们河洛派什么好姑娘没有,你去喜欢一个凡人!你这不是丢我们门派的脸吗?!”
又指着谢瑶,“你看阿瑶,只比你小五岁,门当户对,你要是和阿瑶结婚,咱们现在就替你广发喜帖,让同道都来看看咱们河洛派后继有人!”
谢瑶炸了,她是个有着独立人格的自由女性好不好,这他妈成了被婚配对象,她全家都不能忍。
不过事实上她家里人纷纷都点头。
谢瑶怒极反笑,开始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大学没毕业她就被张部长给挖了过来,河洛派捏着鼻子认了,就当和朝廷搞好关系吧,反正这孩子浑身都是刺,靠近点就扎的慌。
但无可否认的是谢瑶的能力很强,她对灵能波动很敏感。
只是现在她也没办法,只能跟明若楠回去,找县志看。
第416章 第十二界二十八
一般人可看不到县志, 她们是拿着证件请当地政府部门配合才看到了,管理档案的是个老爷子,从老花眼睛上头看她们, “看县志啊, 要看哪个年代的?”
两个人,“……”你们这儿县志有多少?
老头慢悠悠道, “哎呦, 瞧你们这两个小丫头说的, 别看现在咱们这个地方冷清,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出名的人,那我们这里的历史可不短啊, 最早能追溯到唐朝,不过那时候咱们这里就是个小村子吧。”
谢瑶张大了嘴, 明若楠道, “那老先生, 我们想知道县志上有没有记载过什么灵异事件?不管那个朝代都可以。”
老头想了想,“那倒是有的,我想想啊,最近的一次在清朝,一个翰林告老归乡, 在老家廊檐下睡午觉, 醒来说自己到了一处洞天福地,然后就是说那处地方怎么怎么好, 后来那翰林说仙家叮嘱他, 他家门口那处池塘万万不能填埋,得保持活水状态,否则将会有祸事发生。”
老头还把这一卷县志拿出来, 翻出来给她们看。
明若楠道,“为什么会对这件事记录的这么清楚?”
老头笑道,“类似的记载其实从唐代就开始了,大同小异,我们现在分析,是因为怕老百姓为了灌溉不管不顾毁了水源,种地靠天吃饭,水源尤为珍贵,因此当时的管理者就借助神仙之口止损而已。”
明若楠和谢瑶小心翻看县志,果然看到了类似的记载,只是古文简洁,看得人很累。
明若楠倒不是看故事,而是在摸这些故事发生的地点。
除了清朝那个故事的地点明确外,其他几个故事里的地点都很模糊,但唯一明确的故事里都出现了湖泊。
最后还是老头解释了,“这都几千年了,地形肯定有了一些改变,说起来那时候梅翰林家门口那个水塘应该就是个湖泊,但是面积缩小了。”
明若楠道,“那这些故事里涉及到的水源,都是这条湖泊了?”
老头又看了看,点了点头,“应该是这样,不过现在可不是什么湖泊了,就是一个景观湖,上头还在考虑填埋呢。”
谢瑶道,“故事里不是说了不让填埋么?”
老头笑,“哎哟,这不过是个故事而已,为了搞活经济,填个湖算什么,祖坟都得迁走。”
明若楠都听笑了。
此时天色已晚,明若楠和谢瑶准备明天去那个什么梅翰林故居。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人一只猫准备好了出发,黑猫是不要什么准备的,钻进猫包就好,因为东西多,谢瑶就让黑猫吞下去当个储物袋。
明若楠道,“你可得包好了,否则被他吐出来都是口水!”
要是没这个弊端,明若楠早就把黑猫当芥子袋用了。
可惜不行,这家伙对每一样进肚的东西都要尝一尝,如果好吃能吃,他肯定会偷吃,就是不能吃,他也得舔一口,上回在游轮上让他藏的东西,最后包装袋明若楠都没见到,因此明若楠坚决不用他。
谢瑶大大咧咧,“没事,擦一擦就好了。”
梅翰林故居在小镇边缘,因为不算什么全国或是历史知名人物,只是地方名人,因此这里修缮的一般,连游客也很少,就是个简单的民居,胜在场院开阔。
两个人也看到了那个水塘,如果千年前是湖泊的话,现在确确实实是个水塘了,就在梅翰林故居前面,上面造了一条九曲木桥,油漆都剥落了。
水塘里有不少枯荷叶,想来夏天这里的风景应当不错。
只是到达这里后谢瑶还是皱着眉,她没感觉到任何灵能波动,这里也很干净,什么都没有。
明若楠道,“别急,我们到那桥上看看。”
本来这里的游客就寥寥无几,加上如今天冷,九曲桥上一个人都没有。
九曲桥穿过整条荷塘,中间有一块湖石,露出水面,上面有梦仙湖三个大字,据说这块石头就是梅翰林弄来摆在这里的。
九曲桥中间段离这块湖石大概一米的距离。
明若楠和谢瑶停下,谢瑶再次感受了一下,还是摇头,“什么都没有。”
这时候一只鸟停在湖石上梳理羽毛,这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