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
得给丫鬟们做菜,剩下的肉汤炖豇豆。她眼中有倾羡,在庄子,一年半载也赚不了一根金钗的钱,姜棠做了一顿饭就拿到了。
羡慕归羡慕,毕竟是人凭自己本事拿到的,谁让她做的酸菜猪肉炖粉条都比她做的香呢。
陈娘子以为就算这菜好吃,当主子的也吃不惯,因为酸菜是普通百姓家冬日吃不起菜,才腌便宜的大白菜。
开春有菜了,陈娘子就不吃酸菜了,这才放在地窖里。
但收拾碗筷的时候,这盆菜已经空了。
郑氏觉得这道菜甚是可口,别的都没怎么吃。酸菜有股香味,五花肉晶莹剔透,羊脂玉一样的肥肉,淡粉色的瘦肉,吃起来一点都不腻。
粉条软糯,和酸豆角炒肉丁一起吃,那才叫下饭。
顾见山饭前吃了一个饭团三个茶叶蛋,晚上还吃了三碗饭呢,大半盆酸菜炖粉条,有一半是进了他的肚子里。
云氏是第二次吃姜棠做的菜,难怪去正院做了几日的饭菜,新奇不说味道也好。
吃过饭,外头雨势小了些。
顾见山得回去了。
郑氏忧心道:“要不明早一起走,你院里连个丫鬟都没有,我回去给你收拾些东西。”
顾见山:“带两套衣服就行。”
郑氏心里舍不得,虽然两个儿子常在身边,但女儿远嫁,小儿子又上战场,连下回能不能见到都不知道,她怎能高兴得起来。
陆锦瑶和云氏在郑氏左右安慰着,顾见山道:“又不是不回来了。”
陆锦瑶道:“母亲,五弟此行为国为民,便是走得仓促,咱们也能给他寄东西的。”
郑氏擦掉眼泪,“务必要小心。”
顾见山点了点头,回屋把门合上,“我回侯府,你留下。”
明朝这次没跟来,但明儿他是要和顾见山走的。
春台:“公子,你这就走了啊。”
顾见山:“不然呢。”
他留下做什么。
春台张张嘴,当然是和姜棠姑娘多说几句话多待一会儿了。
顾见山嘱咐了春台几句,“盯着定北侯世子,有事拿我的腰牌进宫请太医,就说给四娘子诊脉。平日别往她身边凑,更不可胡说什么。她若议亲嫁人,就……就随她去吧。”
带兵打仗就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他上战场以来,看见战死的不在少数。谁知道下一个是不是他。
春台表情比哭了还难看,他怎么感觉自家公子这么冤呢。
顾见山:“我说的话字字句句都得记在心里,你重复一遍。”
春台:“啊?”
顾见山肯定道:“让你重复一遍。”
第二天一早,天像被水洗过一样干净,地上有很多水坑,积的雨水映照着蓝色的天空。
被风一吹,水洼荡起浅浅的涟漪。庄子一片碧绿,远处青山迭起,看着让人心旷神怡。
姜棠看见春台了,心说等会去烤点肉干菜干,给顾见山路上带着。
但到了永宁侯府,姜棠没见顾见山的人影,这才知道他昨晚就回去了。
第27章 当丫鬟的第二十七天
被顾见山搭救的两次, 一次在花园的假山后,一次在庄子,也随着他的离开深埋于脑海。
顾见山是侯府的公子, 姜棠不过是个小丫鬟,就算被搭救也不能往外说。
身分之差, 犹如鸿沟。
这就是古代。
回到永宁侯府,陆锦瑶就立刻回宴几堂歇息了。虽然昨儿在庄子住了一晚, 伴随着雨声睡得也好,但来回颠簸,须得好好休息。
顾见舟还没上职, 昨儿担心了一晚上,还是夜里顾见山回来, 说路上雨太大,就在庄子落个脚。
顾见舟一脸心疼,“你睡会儿, 我让小厨房备着吃食, 醒了就能吃。”
躺了还没半刻钟,陆锦瑶又坐起来, 她喊顾见舟进来, “夫君,五弟是不是今日点兵整军,明日才领兵去西北驻军。”
陆锦瑶父亲是平阳侯,带兵打过仗,故而了解一二。
顾见舟道:“是要整军, 但不知要几日, 怎么了?”
陆锦瑶道:“不是昨儿五弟就回府了吗, 今早走得又匆忙, 宴回堂连伺候的丫鬟都没有,估计就自己胡乱收拾的。”
顾见山入了铺子的股份,又是顾见舟的亲弟弟,于情于理她这个做嫂子的都应该照看一二。
顾见舟皱了皱眉,不解道:“他一男子,需要收拾什么?”
一个男子,为何还要丫鬟伺候。
陆锦瑶不想和顾见舟分辨这个问题,但她知道顾见山是郑氏的心头肉,她这个当嫂子的对顾见山好一点,日后说话也能多些分量。
“你说收拾什么,路上的衣裳、冬日要的棉衣棉被、干粮药品,哪个不需要。”
再说了,陆锦瑶昨日在郑氏面前还说着,要给顾见山寄些东西。
便是在军中日子艰苦,路上也能多带些东西,轻松好过些。
顾见舟觉得陆锦瑶说的有理,“那你帮忙收拾,我晚上下职回来托人送到军营去。”
陆锦瑶伸手抱了顾见舟一下,“等你回来再检查一遍,送去军营的东西务必小心。估计娘和大嫂也准备东西了,一起寄过去。”
陆锦瑶能想到的只有路上换洗的衣裳、防寒的衣物被子、药品、吃食。路上的换洗衣裳顾见山定然带了,被子带两套厚的,棉衣多带几身就行了。
药得带着防治风寒和治跌打损伤的,人参带两支救命用。
上次顾见山走还是陆锦瑶刚嫁过来时,新妇入门,她忙着在侯府站稳脚跟,不知道要做这些。估计韩氏那边也准备了东西,不管东西多少,尽一份心意就好了。
陆锦瑶让露竹把姜棠叫了过来,论做吃的姜棠肯定比她懂得多。现在天热,很多东西都不能久放,她本来想让点心师傅多做些点心在路上带着,但是这东西太容易坏了。
点心放过一夜,味道就不对了,陆锦瑶想着铺子开业的时候少做一些,这些点心现做也赶趟的。
碍于顾见山对姜棠朦朦胧胧的意思,陆锦瑶没特意指出是谁,只问什么吃食不易坏,还方便带着。
姜棠想了想,道:“锅巴。”
陆锦瑶疑惑道:“锅巴?”
那是什么。
姜棠道:“回大娘子,就是昨儿在庄子上桌上摆着的,挨着鱼头泡饼,颜色金灿灿的那个。”
听姜棠这么说,陆锦瑶就想起来了,那是薄薄的一片,颜色金黄,干吃特别脆,嚼久了甜甜的,还有一股焦香。泡在鱼汤里吃就没那么硬了,别有一番风味。
干硬的东西,应是能路上带着的。
陆锦瑶爱吃鱼头泡饼,故而锅巴也吃了好几口,味道不差,倒也合适。
“那做这个时间长不长,今儿傍晚之前能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