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
黑土地,但原生的黑土地实在很少,大多数土地大差不差。
但为什么渐渐能分出什么是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
很大程度就是人力改造的过程。
除开特殊地理位置,更多土地,都是依靠人的双手从荒芜变得优渥。
打个比方来说,一块平平常常的土地,看着干巴,泛着黄土,还带着沙石,你一看就知道,这土地不好得很。
但一个人过来,土地细细翻开,让干巴的土地变得松弛,土块变小变细,然后浇水施肥,继续翻,翻的同时把里面石子砂砾捡出来。
经过十多遍反复耕作,反复浇水,反复施肥,反复找出石子。
那这块土地会不会成为较为理想的庄稼地?
这便是简易开耕的过程。
种地的过程也是养地,只有经过深耕细作的田地,才更好养活庄稼。
一块地一年不耕种,两年不耕种,也会渐渐变成荒地,重新荒芜,重新聚集砂砾。
明白了这个概念,种地的过程就是养地。
那养地需要翻开土地,需要水,需要肥料。
翻土是为了让土地松弛,给种子呼吸的空间,需要水自不用说,这是生命之源。
那肥料呢?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吃五谷杂粮,也就是吃食物来维持生命需要的营养,吃得好皮肤头发都会好。
对土地来说,各种肥料即它的食物,吃得好,吃得营养均衡,那土地就好,土地上的庄稼就好。
现在可以做成磷肥的鸟粪就在贫瘠的土地附近!
等于一个十分饥饿的人旁边就是食物,但他不知道这东西能吃!所以一直饿着!
这种场景让纪炀怎么不心痛!
如果早点发现鸟粪的作用,早点合理使用化肥,那凌家湖的粮食产量肯定能提高很多!
没记错的话,使用化肥的土地能比不使用化肥的土地增产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原本一亩地产水稻二百斤,用过肥料就会产近三百斤!
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有数据依据的。
纪炀之前不说,是觉得讲出来也没人信,虽说芥菜的收获让知情人震撼无比,但那毕竟是蔬菜,跟粮食谷物没法比。
最重要的是,经过化肥一年年地滋养,原本贫瘠的土地会变得肥沃,使用化肥的重量也会逐渐减少。
肥料使用减少,等于养育土地的成本降低,种植成本降低。
其中好处自不用说。
纪炀虽心痛,也知道不能怪其他人,毕竟人类对工具对原材料的探索都是一步步来的。
他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才能超前窥探到肥料的妙用。
所以不说了!
凌家湖确实有一座宝藏山。
这么多肥料,别说一个凌家湖了,整个扶江县用此处的鸟粪做磷肥,对凌家湖后山来说也是毛毛雨。
上百年上千年累积出来的财富,后人自然受益无穷。
纪炀心里狠狠震撼,看向凌里长的眼神愈发不同,最后拍拍凌里长肩膀道:“你们凌家湖,要发财了。”
凌里长:???
发财?怎么发!这东西怎么发财?
还怎么发财!
咱们来做潞州,不对,做承平国第一个土化肥加工厂!
纪炀实在没想到,来巡查一圈,竟然能发现这个意外之喜,其他村子百姓想方设法抢材料制肥的时候,这边已经有了开加工厂的规模!
这里可以直接补足整个扶江县,乃至周边县城的肥料空缺!
纪炀仿佛看到沉甸甸的谷穗朝他招手了!
第20章
凌里长一时间有些摸不清头脑。
鸟粪赚钱?他现在稍微明白了,应该能做成肥料,但加工厂又是什么?
纪炀轻咳,换了凌里长能听懂的话:“就是开个作坊,专门用来制作化肥。”
“化肥这么好的东西,肯定不止我们扶江县需要。”
“有些地方做不了那么多化肥,自然会来购买。”
纪炀说完,周围人竟然没有想象中兴奋。
凌里长踌躇片刻道:“买?农家人哪有钱买,各家不是也能做化肥吗,那不就够了。”
“咱们还是扶江县东边的,比西边要富裕些,我们这都不舍得买的,反正自己家能做。”
等凌里长说完,纪炀已经明白过来。
之前化肥只是小范围实验,大多数人没看到当时的情景,其实不能想象亩产能增加那么多。
俗话说眼见为实,别人说的再厉害,他们没感受到,这也没用。
为还没看到的东西花钱,哪个贫苦百姓都不愿意的,这种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的家里,不必要的钱,真的不会出。
别说古代了,现代化肥刚普及的时候,很多人家也是不愿意出钱的。
现在大家对做化肥那么热衷,也因为大多材料基本不要钱。
他们出力可以!出钱不行!
说到底,那就是还没亲眼看到化肥的效果。
所以在纪炀看起来激动的事,凌里长等人则格外淡定。
旁边有个村民嘟囔句:“要真的能赚钱,怎么会扔在那么多年啊。”
凌里长瞪他一眼,纪炀摆摆手,里长不要责怪。
是他想简单了,大家现在对化肥半信半疑也正常。
但纪炀可太知道化肥的作用,更知道以后看出化肥的效果,整个扶江县都会出现抢化肥热潮,为这事打起来也未可知。
毕竟化肥等于粮食增产,谁不想让自己粮食增加?
这可是做梦都想的事。
不管粪肥也好,植物肥也好,施肥下去之后,十到十五天就能看出庄稼的不同。
之前马同峰那六家不就如此,在农作物刚出芽的时候,已经欣喜若狂,肯定是看出了施肥的效果。
那六家都能看出来,没道理其他乡亲看不出来。
现在大家觉得各自做得百斤肥料不少,用着用着,必然不够。
不够之后会出现什么场景?
纪炀觉得马同峰跟他家偷粪肥的邻居已经做了最好的说明。
作为知县,他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更不能等全县都在找化肥的时候干瞪眼。
更没道理守着“金矿”哭穷。
纪炀见凌里长等人确实不理解,想了想道:“要不然这样,你们先做,如果到时候卖不出去,全算我的。”
全算知县大人的?
纪炀继续道:“你们信我,以后只有供不应求的时候。到时候恨不得直接卖原料。”
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他们制作化肥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别人购买的速度。
作为承平国第一个化肥厂,绝对有这个待遇。
凌里长听着知县十分确定的语气,又想到儿子凌县尉平日跟他说的话,儿子说他们知县十分可靠大方,而且很有想法。
要不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