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4
翼的他们。
纪炀微垂的眼神中带着兴奋,等抬眼再看,只剩笑意,仿佛那点野心勃勃从未存在。
可玉凌两人,自然明白其中意思。
“好,汴京见。”
“一定能在汴京见。”
这两人同时许诺。
纪炀又笑,刚转头,就看到那个金发碧眼的外乡人卡里看向他们,显然听懂他们的话。
纪炀朝他招招手,开口便询问道:“你们家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吗?”
“就是那种,你们有,我们没有的。”
卡里消化了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挠头奉承道:“你们的国家那么多好东西,那么大的地方,我们有的,你们肯定有的!”
卡里本意是想奉承这位伟大的长官。
谁不喜欢听自己的国家十分强大!这么夸肯定没错!
可纪炀一听,马上没了笑意。
没意思。
以为他有点用。
竟然白吃白喝这么久。
见这位伟大的长官没了笑意,卡里立即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伟大的长官跟其他人不同,不喜欢听奉承话。
卡里觉得这一刻,他用了毕生的智慧大喊道:“医书!我们那有不同的医书!”
跟这里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看到伟大长官赞许的目光,卡里继续道:“我的国家还有一种食物!是你们这没有的!产量也很高!”
医书?这个很好。
一种产量高的食物?
那更好了。
等明日便具体问问是什么样的医书,什么样的植物。
但这会自然不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反而直接问道。
纪炀拍拍他的卡里的肩膀:“那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到你的家乡吗。”
卡里被这么一拍,迷迷糊糊道:“我的家乡很远很远,但我愿意为伟大的长官走一趟。”
纪炀这才笑。
不错。
吃喝他们这么多东西,总要有点作用的。
而且这人还是很机灵的,知道他想听的什么。
当然,还要先把卡里带回汴京,然后再派队伍前去。
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交流。
寻找良种的脚步不能停,跟其他文化交流的机会同样不能放过,最好以承平国的名义来做,以后的贸易也好接上。
凌俊鹏玉敬泉两人相视一笑。
不愧是他们知县大人。
三言两语又唬住一个。
知县大人还没回汴京呢,已经在做事了!
承平国有他们知县大人,那是承平国的福气!
不过大人这次回汴京,肯定会非常热闹。
玉敬泉先道:“大人,您回去之后,一定要把汴京热闹说给我们听。”
“对啊,我们虽远在边陲,也不想错过那边的趣事!”
什么趣事!
是看纪炀怎么气那些宗室官员的吧?
第117章
过完年节, 纪炀要离开的消息还是瞒得严严实实。
主要瞒着当地百姓,纪炀不想让他们因为自己费心伤神, 负责交接的官吏们自然听话, 嘴巴严严实实。
只是每每下去办差,总会有乡亲问他们:“怎么无精打采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看你累的, 要不然坐下来歇歇?”
他们这当中有不少早就做过官吏,但从未在一个地方,如此受乡亲们爱戴。
之前都是躲着他们的走, 现在不仅主动打招呼,知道他们没吃饭更会拉着坐下来吃个早点。
当然, 他们要给钱的, 如果不给钱, 被知府发现那可不得了。
久而久之, 官民的关系让所有外来者都不可思议。
所以这会百姓主动关心, 也是正常的。
这小吏叹气:“没什么事,也不是累的, 如果再累点就好了。”
???
这小吏没事吧?
怎么听着跟傻了一样。
小吏羡慕地看着乡亲, 有时候什么都不知道, 那也是好事的。
不过再怎么小心, 这事到底还会传出去,毕竟换知府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
没看古博城那边, 韩潇韩城主已经跑路了,所有事情已经交给布政使, 别人拿他也没办法, 谁让他本就是代理城主。
韩潇甚至都没来灌江城, 只是给纪炀送了书信,说以后定还会再见。
这分明是怕了纪炀,不知不觉再被拐过来,那怎么办?
纪炀看着好笑,但他知道韩潇是赶在新知府来之前便离开。
他们韩家性格一直如此,这几年来帮忙,已经超过想象了。
没看玉敬泉,凌俊鹏他们家人都搬了过来,反而韩家则稳稳留在潞州。
这是早就有的打算。
韩潇那边离开,古博城便万分不舍,这再听说纪炀要走,更是心痛万分。
就连补开的关市,都不能让他们心里好受点。
那关市原本是年前开,谁料去年大雪,推迟到今年,也就是昌盛四十一年的三月份。
以后的关市时间也已经确定。
每年的三月,六月,十月,各开一次,如果有其他事情,那再做调整。
过来交易的关外人,看着古博城以及其他灌江府各地商户百姓的脸色,不知道还以为这次雪灾,他们受灾才厉害。
明明关外才损失惨重,许多部落甚至死伤过半,羊群更是无一幸免。
再看看人家关内,虽说也经历雪灾,但像没事一样。
他们虽在关外,也知道雪灾时灌江府的情况,没炭火的发炭火,没食物的发食物,没房屋的安置住处。
不管哪一点都是不他们能有的。
也有些因为这些事起了贪婪的心,可看看人家的城墙,看看人家的城门,你的铁骑能踏过去吗?
人家兵强马壮,你打得过吗?
还不如老老实实做生意。
今年雪灾,人家关内还给他们一些优惠,买货物赠送一些盐巴,说是他们也受灾了,帮帮忙,连买羊羔的价格都低了点。
至于灌江府百姓的脸色?
到底为何这样难看啊?
难看的原因,已经在灌江城了。
那就是灌江府的新知府已经到了。
别看新知府比纪炀大近二十岁,但刚过来,就对纪炀作揖道:“纪大人的威名,下官早有耳闻了。”
官场上,也不论什么年龄,自然还是按职务称呼的。
不过看向纪炀,看他风神俊茂,眉宇俊朗,那身官服在他身上穿着,那就是明显的华衣,到自己穿上,只剩一身官场气。
新知府咋舌,幸好纪炀已经成亲,否则他这相貌,这本事再回汴京,那多少人户都会明抢。
“在汴京跟吏部交接的时候,就听说去年灌江府雪灾的事,二十年不遇的雪灾,您跟夫人两人却能处理得十分妥当。无一人伤